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议论文200字作文范文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3

wjf88070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议论文200字作文范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单佳缘

已采纳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出自《韩非子·喻老》中的一句话,后来广为流传,并演变成为今天的一条哲理成语。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千里长堤虽然看似十分牢固,却会因为一个小小蚁穴而崩溃的道理。更是警示我们世人,事情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当存在微小的安全隐患时,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及时处理,就会留下无穷的后患。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及时处理好不安全因素,避免事故或灾难的发生。 众所周知, 2003年8月15日发生于美国东北部及加拿大部分地区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就那次停电事故,对美国及加拿大的航空和陆路交通,正常科研,生产与居民生活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美国国家秩序的稳定,成为当时震动世界的大新闻。据美国经济学家估计,美国那次历史上最大的停电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天高达300亿美元。 作为世界上头号超级大国,美国的电力设施也堪称是世界一流的。如果把它的电网比喻成千里之堤,也可以说是铜墙铁壁铸成的长堤。然而,就那样一个世界一流的大电网,由于对预警迹象的不够重视,致使电网陷入了大面积瘫痪的状态,真是应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这句中国老话

议论文200字作文范文

233 评论(15)

coolboy2020

格物致知谓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为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之 一。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郑玄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於善深,则来善物;其知於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格物致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格,至也。物,犹事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确的表述。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对于朱熹的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湖涂。词 目 格物致知 发 音 gé wù zhì zhī 释 义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出 处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示 例 顾彼西洋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严复《原强》)
111 评论(11)

黄虹元

体育课——无法替代由于月考,同学们学习紧张,有老师提出把体育课换成体育课,对此,我实在不能同意。首先,我不能否认自习的重要性。自习是学习主动性的体现,是同学们自己思考的时间,是同学们消化知识的大好时机,因此,我并不否认我们需要上自习。其次,我觉得体育课同样重要。体育课可以强身健体,可以放松我们紧绷了一天的神经,更可以在体育活动中促进同学交流。对此,我们有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体育课换成自习课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同学们可以在上完体育课后,更加有效率的上自习。时间是挤出来的,只要我们想学习,就一定会找到时间。
190 评论(12)

未入门者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他的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作者解释“四书”中“格物”和“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这与现代学术的基础实地探察,即实验,恰恰是一致的。但是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于是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作者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说明王阳明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这是儒家传统的看法决定的。
116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