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3

Dr_Koala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文明史论文选题意义是什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爱专研

已采纳
博古与痛经以史为鉴也就是多读历史可以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可以借鉴其中的相关情节。

中国文明史论文选题意义是什么

325 评论(12)

庄之蝶ch

对于一般人来说,学习历史的确没太大意义,但是我们一出生就在学习历史常识,比如我们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不过一个人不学历史,不会对他造成任何影响,但是假如整个国家都不学习历史,就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假如水利专家不懂历史,那他就没办法直接应用“堵不如疏”的办法治理洪水,他需要重新想办法,哪怕他依靠自己的才智想到办法,也会浪费更多时间,付出更大代价。在这个时候,历史起到的就是经验作用。就好比普通人昨天遇到了某个处理不了的问题,下次再遇到就明白怎么处理了一样。假如军人不懂历史,HK在去年发生问题时,兵哥哥们就不会用到史书中记载的光武帝平定赤眉绿林军的相同策略来解决问题啦而对于文言文,它存在于历史,也是现代汉语的母亲,看不懂文言文,我刚刚所说的那些历史经验也许就只能靠心口相传或者失传。政治界对于文言文的应用在于外交辞令,如“小康”、“勿谓言之不预也”等,军事界对于文言文的应用在于查阅资料研究战术,天文界对于文言文的应用在于研究古代的天文历法以指导现代天气预报、航海航天、以及指导农业生产。科技界对于文言研究较少,但是化学领域和医学领域是需要研究古籍的
98 评论(13)

千羽之族

证明世界文明不是起源于韩国思密达
115 评论(14)

herui2011

听说过斧声烛影这件事吗?这件事大致是:976年十月壬午夜,宋太祖赵匡胤生病,召晋王(他弟弟)赵光义和四子赵德芳进殿商议。晋王没让赵德芳去。席间有人隔着远远,在红烛光里看着帷幕中赵匡胤拿着斧子戳地,隐约听到要赵光义好自为之,之后解衣就寝。次日四更,太监就发现赵匡胤薨了。之后赵光义继位。(之后接着,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小弟弟赵廷美,以及赵德昭,赵德芳兄弟也先后“夭”了,天下由赵光义一脉子孙相承,直到120年之后。)就这件事,各历史事件记录都不相同,主流就有两派:有的直接断言,赵匡胤是被赵光义谋害,他接着为篡夺哥哥的天下干了不少缺德事;有的则言,赵匡胤是自然死,和赵光义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你看了这段古代史,你学了什么?你是不是跟着去掺呼,什么赵光义阴谋论,或者赵光义是无辜的,觉得这里很值得八卦一番于是一路扎下去?!我现在告诉你,这态度不叫学历史,这叫看8点档肥皂剧!真正学历史的,会从这件事总结出几点:不同写史的人,可能会因自己的诉求不同,而对同一件历史事件记录有所偏颇,甚至加上自己主观臆想使得事情丰满。所以现实之中,我们对模棱两可的事情,不可以人云亦云,而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赵光义已经可以做到不让赵德芳进殿见自己父亲。这代表即便赵匡胤不是他杀的,他也已为自己篡位做到了十足的准备。投射于现实事情,那就是做任何事“都不可打无准备之战”。坐着而不努力不准备,成功是不会到来的。赵光义登基后的一系列举动,代表了他确实是权谋高手,但结果是北宋自此从重文轻武倒向了重文抑武。投射于现实,经营公司,做小干部,权谋虽然重要,但是要有撑得起队伍的才能。耍小手段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但一定会招致失败,或为失败留下隐患瑕疵。………………如此种种。所以,名义上我们学的是古代史,实际上在干的,是学今天做人做事的道理。不过不得不说,因为应试之类因素,不少历史问题鲜有教师有空扯这么远,能让你背下来书上的东西居多,这其实是违背学古代史初衷的。
85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