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016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8

曹银贵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016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ezlky

已采纳
2010,第十六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二等奖(一等奖空缺)2005,第十三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二等奖(一等奖空缺)2004,第十二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二等奖(一等奖空缺)2006,“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唯一一篇)2011,2008-2009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论文入选“2006年中国十大学术热点”2008,“南京大学文科改革开放三十年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2004,“中国世界经济学会浦山奖”2005,“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004,“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01,1999-2000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叁等奖2001,南京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叁等奖2003,南京市第七次(2001-200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1998,第四届全国统计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5,第四次江苏省统计科学技术进步奖壹等奖2004,第四届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首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新世纪全国技术市场发展论坛优秀论文奖2000,中国管理科学院2000年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江苏省数量经济与管理科学学会1998-1999年度学会论文二等奖1997,全国报纸理论宣传研究会优秀文章著作1996,论文入选“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2003,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国际结算》南京大学精品课程2010,《国际结算》中山大学精品课程1999年以前,获南京大学商学院“江隆教学奖”、“双元教学奖”若干项2012,“中山大学巾帼标兵”

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016

225 评论(8)

helian009

主要研究领域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长期从事排灌机械工程和流体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农业工程学报》、《机械工程学报》等杂志和美国ASME学术讨论会等发表论文220余篇,被SCI和EI收录85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12项、三等奖3项。申报及授权国家专利10项。培养和指导博士后4名、博士生23名、硕士生36名,其中1篇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5篇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创建了“无过载离心泵理论与设计方法”,解决了离心泵在大流量区运行易产生过载现象这一工程技术难题;针对低比速泵长期存在的效率较低、扬程曲线易出现驼峰和轴功率易过载等问题,详细研究了加大流量设计法、无过载设计法、面积比原理和短叶片偏置设计法的原理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见解,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低比速离心泵理论和设计方法专著;在小型潜水电泵方面和其他同志一起进行了较深入全面的研究,解决了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设计的图样在全国广为应用,使行业由上世纪80年代初年产5万台到现阶段年产800万台。获得荣誉1995年获首批江苏省青年基金资助,被列为原机械部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被评为镇江市十大杰出青年和中国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199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1996-1999年度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获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被列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00年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现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校博士点基金等课题5项。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等表彰。 长期从事排灌机械工程和流体机械及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曾主持完成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江苏省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0余项。现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课题4项。在《农业工程学报》、《机械工程学报》等杂志和美国ASME学术讨论会等发表论文270余篇,被SCI和EI收录13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13项。申报发明专利15项。1995年被列为原机械部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8年获江苏省青年科技奖;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6年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被列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201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0年获中国农业机械发展贡献奖。现为国家重点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带头人、国家水泵及泵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学术带头人。兼任亚洲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常务理事兼排灌机械分会理事长、中国机械教育协会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兼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排灌机械工程学报》主编、《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版)主编、《农业机械学报》副主编、《农业工程学报》编委会副主任、《机械工程学报》编委等。培养和指导博士后6名、博士生29名、硕士生46名,其中1篇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6篇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项目攻关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3项,国家专利3项。在《机械工程学报》等杂志和美国ASME学术讨论会等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培养和指导博士后3名、博士生16名、硕士生20余名,其中4篇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
328 评论(14)

jude2013

近10年来,先后发表论文论著60余篇(部)、其中7篇论文约12万字被《人大报刊资料》全文复印,另有3篇论文被《新华文摘》摘录,论文被引用80余次。先后获得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1997)、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骨干(2002)、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6)、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8)、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9)等荣誉称号。曾主持国家级和部级课题6项、主持省级和厅级课题4项、参与部级和省级课题各1项、参与国际合作课题1项,并先后近10次参与国家文物局三峡等地区的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奖情况1、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9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3、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84、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65、中国博士后基金二等基金奖,20056、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骨干(2002)7、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1997)论文论著1.《艺术史与图像——《图像的意义》读后》(书评),《美术研究》2010年第1期2.《从良渚玉器神像到青铜器饕餮纹》,《艺术学研究》第3集,2009年3.《良渚文化鸟纹图像研究》,《海峡文化遗产》2009年4.《美术考古学学科体系》,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5.《饕餮纹内涵转衍的人类学考察》,《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田野》,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9年4月   6.《鹤鸣九皋》,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年5月7.《图像与观念:河姆渡文化鸟形器研究》,《中国美术研究》2009年第1期8.《商周青铜器饕餮纹的文化原型》,《美术与设计》2009年第1期9.《图像与观念:艺术考古前沿问题研究》,《民族艺术》2008年第4期10.《什么是艺术史?为什么是艺术史?》,《清华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11.《探索与证伪:关于饕餮纹含义的几种学说》,《美术与设计》2008年第1期12.《中国艺术史和现代世界艺术博物馆:论滞后的好处》(译),《清华大学学报》2008年2期,80-92页13.《问题与方法:中国艺术史研究答问》(译),《美术与设计》2008年第3期14.《评高居翰〈气势撼人〉:17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译),《新美术》2008年第3期15.《现代艺术批评与中国绘画史》(译),《清华美术》2008第7期16.《商族祖神像:饕餮纹象征功能论的一种假说》,《艺术与科学》2007年第5期17.《无名的考古学还是有名的艺术史:艺术考古学研究向度刍议》,《民族艺术》2007年第3期18.《中国青铜时代的艺术:研究方法与途径》(译),《中国艺术学》2007年第2期19.《中国美术考古学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中国美术研究》2007年第3期20.《如何理解中国画》(译),《中国书画》2007年第7期21.《形式与功能——商周青铜器饕餮纹图像研究的两种取向》,《美苑》2007年第2期22.《美术考古学学科定位与理论建设》,《中国美术研究》2007年第3期23.《书画同体与中国艺术史》(译),《中国书法艺术》,欧阳中石主编,外文出版社和耶鲁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2007年9月24.《视觉语言与中国艺术史学科的重建》,首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史学教育年会主题发言,论文收入《首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史学教育年会论文集》,2007年4月25.《商周青铜器制作的目的和意义——兼论“九鼎”传说的历史观念》,《中国美术研究》2007年第1期26.《夏山图—永恒的山水》(译),《中国艺术学》2007年第3期27.《良渚文化鸟形玉器的宗教文化功能》,《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第4期,24-34页28.《中国早期艺术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以饕餮纹图像研究为例》,《民族艺术》2006年第4期29.《中国艺术考古学的学科向度与理论框架》,《美术研究》2006年第1期30.《图像与思想的互动:饕餮纹内涵的转衍和射日神话的产生》,《学术研究》2006年第7期,86-92页31.《清华大学中国考古与艺术史研究所学术定位及学科发展问题》(学术访谈),《清华大学学报》2006 年第4期,8-22页;又见On Establishing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and Art History at Tsinghua University,PYand Kinmay WTang Center for East Asian Art Princeton University,432.《中国史前音乐文化区及相关问题初论》,《华夏考古》2005第2期33.《中国文化中的猫头鹰信仰》,《寻根》2005年第3期34.《良渚文化“鸟人纹像”的内涵与功能》(上),《民族艺术》2005第1期35.《良渚文化“鸟人纹像”的内涵与功能》(下),《民族艺术》2005第2期36.《滕固与中国美术考古学的现代转型》,《美术观察》2005年第2期37.《河姆渡文化鸟纹图像辨正》,《南方文物》2005年第4期,31-37页38.《艺术考古学视野中的中国古物学研究》,《美术与设计》05年4期39.《论原始审美形态的逻辑发生》,《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40.《考古学研究中跨学科问题刍议》,《四川文物》2004年第4期41.《新史学与美术考古学学科品质的形成——以梁启超、王国维为中心的考察》,《美术与设计》2004年第4期42.《美术考古学的学术定位和学科建设》,《美术与设计》2003年第4期43.《中国原始音乐起源的考古学观察》,《中原文物》2003年第4期《原始礼乐文化:华夏文明形成研究的新视野》,《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45.《论原始宗教形态的逻辑发生》,《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3 期,49-52页46.《巫山张家湾遗址发掘报告》,《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甲种第三号,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科学出版社,2003年47.《“革命美术”与“美术革命”》,《江苏文史研究》2003年第1期《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佛教造像艺术》,《美术与设计》2003第3期《高校艺术史教学应重视和利用博物馆资源》,《中国文化报》2007年5月20日《文化周 刊》版50.《拓展石文化研究的领域》,《中国文物报》2003年1月13日51.《汉传佛教建筑分类研究》,《中国美术研究》2007年第4期52.《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中的鸟形象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53.《中国美术考古学史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54.《丝绸之路与石窟艺术》,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年55.《中国绘画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6.《中国符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57.《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图式与功能》,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2006年5月58.《趣味考据》(三),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59.《中国艺术考古学的学科向度与理论框架》,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06年第3期60.《图像与思想的互动:饕餮纹内涵的转衍和射日神话的产生》,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6年第6期61.《中国早期艺术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07年第2期62.《中国史前音乐文化区及相关问题初论》,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5年第5期63.《论原始审美形态的逻辑发生》,人大报刊资料《美学》2004年第6期64.《美术考古学的学术定位和学科建设》,人大报刊资料《造型艺术》2004年第2期65.《良渚文化“鸟人纹像”的内涵与功能》(上、下),《新华文摘》2005年第16期66.《中国艺术考古学的学科向度与理论框架》,《新华文摘》2006年第8期67.《中国史前音乐文化初探》,人大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02年5期主持承担的科研项目1.12-12:主持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美术学课题《民国时期学校美术课程价值取向研究》2.12-12:主持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商周青铜器纹样研究》(项目编号07CF65)3.3-10:参与方闻教授主持的“Early Chinese Sculpture 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Collection: From Han through Tang Periods”4.2008.10-2011.12:参与江苏省三三三工程资助课题《中国艺术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5.9-12:主持上海市哲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东方世界的艺术经典——佛陀世界》子课题《佛教建筑艺术》(项目编号2006BWY006)6.9-12:参与上海市哲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艺术考古学学科理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06BWY005)7.7-6:主持中国博士后第38批基金课题《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图式与功能——以饕餮纹为中心》(项目编号2005038086)8.12-12:主持江苏省重点学科(美术学)基金项目《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中的鸟形象研究》(项目编号JSMSX2002011)9.12-6:主持江苏省高校哲社科重点基金项目《原始礼乐文化与早期华夏文明》(项目编号SJB760003)10.7-12:主持江苏省高校哲社科重点项目《中国艺术考古前沿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8SJB7600006)11.9-12: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督教美术中的女性形象》,(项目编号08JC760014)12.1-12: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课题《民国时期学校美术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纵向经费20万)13.2009/07-2011/1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图像与观念:中国艺术考古前沿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9YGA760020)(纵向经费6万)14.2010.1-2014.12:主持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汉唐墓葬美术中的佛教文化因素》(纵向经费30万)
8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