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1

小胡,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2021年会计毕业论文完整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onyju88

已采纳
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传统的财务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必须进行改变、补充和完善,本文拟就电算化会计下的审计程序和审计内容谈点粗浅的看法。一、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程序按照《审计法》的规定,一般审计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异议和复审阶段。电算化会计审计也可分为这四个阶段,同时结合自身的特殊要求,运用本身特有的方法,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评价。(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状况,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情况,如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确定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范围。分析审计风险。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中除了对时间、人员、工作步骤及任务分配等方面作出安排以外,还要合理确定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以及测试时的审计方法和测试数据。如果要安排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则还需列出所选用的通用软件或专用软件。对于复杂的电算化系统,也可聘请专家,但必须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电算化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符合性测试。进行符合性测试应以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检查结果为前提。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非常差,不值得审计人员信赖,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加大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符合性测试项目中,主要内容应该是确认输入资料是否正确完整,计算机处理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比较高,则应对该系统给予较高的信赖,在实质性测试时,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由于我国的电算化审计刚起步,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相应的具体审计准则也没有出台,所以目前情况下,可暂时以财政部颁发的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规范、条例、办法等作为参照,并以此作为符合性测试的主要内容。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应该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进行实质性测试须依赖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如果符合性测试结果得出的审计风险偏高,而且委托人有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舞弊的动机与可能,并且委托人又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文字资料,此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考虑采用通过计算机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方法,具体包括:a“测试数据法”,就是将测试数据或模拟数据分别由注册会计师进行手工核算和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比较处理结果,作出评价;b“受控处理法”,就是选择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最好是12月份)实际业务的数据分别由注册会计师和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时处理,比较结果,作出评价。利用辅助审计软件直接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注册会计师可利用通用或专用审计软件直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进行数据转换,数据查询,抽样审计,查账,账务分析等测试,得出结论,作出评价。(三)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注册会计师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四)异议和复审阶段被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若有异议,可提出复审要求,审计部门可组织复审并作出复审结论和决定。特别是被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了新的改进时,还需组织后续审计。二、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内容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系统工作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电算化会计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电算化会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计,也可称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会计数据处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注册会计师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帐和机内日记帐相核对等方法,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四)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质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及系统维护等。电算化系统的质量,运行水平,一方面依赖于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但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过程的质量。一旦在开发过程中产生错误,则在系统运行后,将影响到会计数据的加工处理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并且在运行后,对该错误进行修改也极其困难,所以,应该也必须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审计保证其质量,防止计算机舞弊,保证系统运行后的可靠性、效率性。参考文献:[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赵祖印:《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财务会计》1999年7期。

2021年会计毕业论文完整版

186 评论(8)

jhtc123

中专会计毕业论文构建会计约束机制:中小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方法一、中小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常见的问题   家族式的经营方式使中小企业内部管理较混乱,容易出现贪污舞弊现象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家族式的经营方式。这类企业在创建的初期,往往都是依靠家庭或家族成员共同经营打天下的,所以其所有权和经营权大都控制在其家庭或家族成员的手中。另一方面,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这类企业的所有者都会选择自己人来管理一些重要部门,特别是作为直接掌握整个企业的货币资金的岗位——出纳,绝大部分的老板会启用自己的亲戚。   中小企业的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密不可分,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比较混乱,报销审批制度不严,容易出现贪污舞弊现象。   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划分不清,缺乏监督和牵制机制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业务频繁、会计核算简单、会计制度不健全,同时企业老板出于管理成本的考虑,往往要求财务人员“一个萝卜几个坑”,有的企业出纳除了办理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本职业务外,同时还兼保管银行存款全套印鉴、审核会计凭证等会计业务,而有的企业会计,偶尔也收取现金,一个人办理有关现金业务的全过程。加上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划分不清,缺乏监督和牵制机制,甚至有时一人身兼数职,混岗和职能的交叉最容易引起货币资金的挪用和侵吞。   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会计资料乱、漏的现象   中小企业所有者的“任人唯亲”,导致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有的会计人员“半路出家”,业务不精通,方便那些“有心人”利用各种手法贪污现金。比如:利用工作之便,少开收据,隐瞒收入;涂改原始凭证的金额,达到多支出的目的。   缺乏健全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出现混乱的根源,除了其本身经营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企业内部缺乏货币资金控制制度。一个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是否健全,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严格,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货币资金能否健康运转,关系到企业的财产能否安全无恙。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不相容职务是指企业里某些相互关联的职务,如果集中于一个人身上,就会增加发生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或者增加了发生和舞弊以后进行掩饰的可能性。这是中小企业建立相互约束机制的基础。就会计部门来讲,出纳和会计这两个职务,不能由同一人担任,即:出纳只负责货币资金的收付、保管各种空白收据、支票、发票等,不能兼任会计审核、会计档案保管和登记债权、债务、收支、费用等分类账、总账的工作,应该根据分工原则,尽量地将涉及到现金的业务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避免只由一个人去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如果企业的确人手有限,也应保证实行钱账分管,即管钱的不管账,管账的不管钱。此外,中小企业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种职务之间的分离: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   (2)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各司其职,杜绝一条龙作假的现象。   货币资金支出审批手续的规范化、制度化,既可减少某些不必要的支出,也可以防止侵吞和挪用行为发生。具体可以包括:①授权权限,即审批人应当根据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②授权批准程序,企业的有关部门或个人在用款时,应当向审核人(会计主管)提交支款申请书,注明款项的金额、用途、支付方式等,并应附有关的合同或送货清单、签验货证明等。审核人应对该申请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并核实该笔业务的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对不符合规定的支付申请,审核人应当不予办理;接下来,审批人(企业负责人)应当对审核后的支付申请批复,最后交给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当然,在这一整个过程中,必须要具备一个主要的前提,那就是除了要建立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以外,还应当加强企业的内外部监控。   (3)建立健全的货币管理制度。   做好企业的资金收支预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通过货币资金的流通(流入与流出)来实现的。编制资金收支预算的目的,就是要按照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求,对企业的货币资金流入流出先做一个预先的安排,尽可能使企业保持畅通的资金渠道,从而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作。   合法地办理现金收支业务   中小企业应该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会计人员的设置情况,对经济业务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建立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资金收支业务流程,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同时,也使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处理更为程序化和规范化。 收入货币资金的途径,一是通过银行,二是直接收取现金。由于通过银行收款的业务受到银行的直接监督,起到了外部控制的作用,客观上能够减少和堵住货币资金收入业务中的漏洞,企业只需把重点放在银行票证的管理与银行的及时核对上,就能有效地保护货币资金的安全。因此,货币资金收入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主要是现金收入业务。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现金收入主要靠销售货物取得现金和回收欠款取得现金。由销售货物取得现金,多数是那些零星销售行为,凡发生这类收现金的业务应该先由出纳开具收款凭证(收据或发票),再传递到会计那里加盖财务专用章,出纳再根据收款凭证的顾客联收取现金。业务发生后,收取的现金应于当日存入本企业的银行账户,存单回执应由会计人员复核签字,并附上收款凭证的入账联,尽量在当天进行账务处理。回收欠款业务也可以参照这个程序来办理,总之,就是要使开票和收款工作分离,且不论采用什么方式收取现金,在强调原始凭证作用的同时,都必须充分利用账簿的功能,按规定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现金总分类账,并加强两者之间的核对工作。  目前,许多企业办理财务开支大都先由企业负责人审批后,再由会计审核记账,我认为,企业开支的原始凭证不合法、不规范、白条入账、贪污挪用等违法会计行为屡禁不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自上而下”的票据审批程序造成的。如果将这个程序的顺序调整一下,先由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再经企业负责人审查该笔开支是否与经营业务有关,是否同意开支,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这样才有利于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及时有效地打击违法行为。
22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