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虫2
美术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美术教学既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根据美术教育的特点提出来的。这种源于美术本体;但又超越美术本体的价值功能,对美术教师提出了双向要求。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大胆投身于改革实践;同时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在美术创作活动中能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质疑和探索,并且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美术教学是一种形象塑造与审美欣赏的特殊文化教育,它不但作用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作用于学生人格的完善。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确立学生实践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具备主动积极的学习心态,产生执着的探索精神。这就要求主体主动参与,唤起创新,培养实践能力。 要注意学生创作潜能的开发,真正地给他们探索知识,探究问题的空间,既要让学生积极思索,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要让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具有独创性。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能力。爱因斯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主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有了创造性想象的参与,就能借助过去的经验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提出新假设,又在新的层面上进行新的想象。 要发挥学生灵感与直觉的作用。直觉是一种与知觉思维有关的直接观察事物的心理活动,它包括灵感,启示和顿悟,是创新的先导。而灵感又不会长期静止停留,它往往是稍纵即逝。教师要敏锐地观察了解学生接触到美术作品后的系列心理活动变化,由能动思维起动到发散思维启导,再到创新思维结局,让学生迁移知识,进行美术的创造活动。 激发学生的创新,还应当借助具有审美价值的教学内容,创设身临其境的情景,让学生在艺术作品魅力的作用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产生创作欲望,表达自身感受。美术教育的创新,追求一种自由、和谐、情景交融双向交流的氛围,不同的学生因其自身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审美体验,许多创新的因素就蕴含在其中。 新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它既体现在教育观忘上,又渗透于各个学科的所有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处理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后的结果之一是进行美术创作活动,而美术创作活动又必须借助于美术语言。 所谓美术语言,一是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诸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料等;二是指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它为创造活动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就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1 
21世纪即将来临,与所有国家和地区一样,中国的学校美术教育也面临着未来的发展问 题。 1993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校要由应试教育 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 动 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其中还进一步提出:“美育对于培 养学 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 要作 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正是由于国家对素 质教育 的强调和对美育的重视,使得中国的学校美术教育目前正处于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 期,给未 来的发展以良好的开端。 从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出发,我国的学校美术教育的目标将面临着调整,以适应素质教 育的要求。学科教育的目标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知识目标,二是人的目标,这两个目标体 现 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知识目标的实现标志着一个人所具有的相应学科知识和技能的 程 度,而人的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所有学科教育共同“拱顶”出来的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这其 中每一个学科都能为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反过来说,一个人的 基本素 质和能力也有助于他更有成效地把握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人的目标与知识目标相比,具有终极的意义。但目前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普遍重视的 是知识目标,而忽视人的目标。而且,由于不适当地强调知识目标的难度,以至于严重地 影 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就整个基础教育而言,人的目标 是我 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更应着力考虑的。应该将人的目标与知识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并 将人的 目标放在首位。 21世纪熹微初露,人们对未来作了种种预测,同时也对人的素质和能力作了各种各样的 设计。未来的社会肯定是一个变化的速率更快的社会,是一个以信息流动,资源流动和人 才 流动为特征的大流动的社会。这种社会特征要求人具有更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之相适 应。 所以,21世纪的人应该是更为主动的人,可持续发展的人,对自己和社会高度负责的 人,具 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培养具有这种素质和能力的人是各个学科教育必须承 担的共同 责任,当然各学科所具有的目标可能更为具体。 现代美术学科教育的目标不应只是狭义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实现,而应与人的目标结合 起来,在考虑本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考虑它对人的目标的实现所承担的责任。因此, 未 来美术学科的教育目标应综合两者来决定。 中国学校美术教育的未来的主要任务是: 1.转变美术教育的观念,切实将美术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通过向全体学 生实施有效的素质型的美术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的美术文化素质。并以这种美术教育观念为 主导,全面进行美术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改革。 2.加快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建设,进一步理顺学校美术教育管理体制,健全并完善美术 教育管理机构。国家教育部将组织力量起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条例》,并制订与《条例》 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同时要求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制订并完善相应的学校艺术教育规章制 度, 将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督导评估、综合教育改革等各项工作中去,使学校美术教育与整 个教育 工作协调发展。省级教育部门应在近期建立艺术教育管理机构,配齐专职艺术教育 管理干部 和美术教研员。努力使美术教育行政管理和教研业务指导网络更趋完善。 3.加强学校美术教育课堂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学术教育的主要形式是 课堂教学,因此,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到2000年,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小学、 初中的美术开课率应达到100%。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按照国家规定将美术课时开足。同时, 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尽量扩大每一节美术课的教学效益。 4.加快美术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美术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体制,进 一步提高美术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各地都应根据本地师资需要情况和实际可能,制订出到20 10年前切实可行的美术师资培养、培训计划。重点解决农村地区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美 术 师资缺乏的问题。在下世纪初,初步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对美术师资数量的需求,并使师 资质 量有较大提高。 5.在加快发展城市学校美术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探索和寻找 适应中国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的思路和方法。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全国占有很大 的比例。只有当中国的农村的美术教育得到了普及和发展,中国的美术教育才会具有真正 意 义上的普及和发展。因此,如何加快农村美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是中国美术教育界所 面临 的一个艰巨的任务。 6.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设备、器材配备,改善教学环境和条 件。现有的教育经费中,应确定一定的比例用于美术教育。为中小学美术教育制订合理的设 备、器材配备标准,力争在短期内达到标准。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善学校美术 教 育的办学条件,为美 术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7.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美术教育科研队伍,加强美术教育科研工作,努力解决美术教育 发展过程中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中国的美术教育理论研究还十分薄弱,研究队伍的人数 和水平也亟待提高,尚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美术教育的要求。因此,要努力建立一支具有 较 高理论水平,掌握先进的研究方法的美术教育科研队伍。高等院校应有更多的学者投身 于美 术教育的研究,应培养更多的高层次的美术教育研究人员,同时基层的美术教师也应 努力提 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 面向未来,中国美术教育界愿意加强与国际美术教育界的联系,广泛地进行学术交流, 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共同推动人类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个人觉得 可以写 美术的发展,国外、国内美术现状,还有一些美术名人及他们的作品赏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