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bish34
word中也可以绘制图形,但是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很难操作。可以用excel制图,一些数据分析还可以用matlab等软件 
word中是图片格式导致不能编辑为啥呢?因为很多人写论文都是网上找的素材,有的根本就没有数据,可能只是一张图而已。直接拿来用,肯定是不符合老师要求的。这时候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图上可以看出源数据的比如有数据标签啊,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数值重新做一遍啦。另外一种就是看不出来源数据的(如上右图)很大几率上你是不可能找到源数据出处的。难道这个就死翘翘没得救了么?非也非也,我们可以大致模拟出来,反正图上不需要标注实际数据(who cares?),我们只需要将图表在word中做出来即可,怎么处理?可以参照我以前的一篇头条分享文章——《 如何依葫芦画瓢?论无数据源图表的制作》word中的图表可以编辑,但是修改不了源数据如下图所示:一般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word并不是'凶案'的第一发生地,即图表可能是在excel或者PPT中完成后复制到word中去的(office三件套很多功能是相通的),这个并不足以造成不可编辑,还有一步就是word文件发生了传递,而源文件却并没有同步传递。何以见得?其实word中可以查看图表的源数据的。Tips:所以碰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是在其他工具里面作图的,最后复制后,我们最好把源文件和目标word文件打包一起传递,这样源数据不至于丢失。虽然不能编辑源数据,但是图表还在,修改格式什么的还是可以做到的。那么,今天的实战案例来了,对下面的图,如何去掉0值标签以及0和8之间的线条以及0对应的点和线, 即达到下面的效果:思路:假如我们知道数据从头开始做,这个问题就so easy,我们只需要:1)将前面几个数据留空即可,设置一下显示2)或者将前面几个数据设置为NA#,也能达到一样的效果直接在图上改造,我们应该怎么做?制作步骤:去掉0?删除数据标签双击定位单个数据标签后,按delete键即可自定义格式这招独辟蹊径,我们这里只是要不显示0而已,如果我懒得一个个点击删除,我可以一次性设置。将数据标签设置自定义格式为0;0;这个设置的意思是正、负数正常显示,不显示0值,关于自定义格式不属于我们这里要展开的知识点,大家可以私底下去复习了解一下这个机理。设置0的标签值字体颜色为背景白色去掉数据标记和线条?这里我们用的方法就是设置色彩为无或者不显示,原理很简单,大家直接看图。操作的诀窍就是双击选中某个点,然后设置线条为无以及标记点为无即可(也可以设置颜色为白色背景色,欺骗眼睛假装它不存在),每个点影响其本身的数据标记符号以及前面的一小段线的控制范围
论文的基本格式 1、论文题目:限20字以内,能准确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 2、内容提要:200字左右。客观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应以第三人称撰写(不要用“本文”、“我们”等第一人称)。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摘要撰写应符合英语语法规范。关 键 词:3-5个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 3、论文字数:正文要求不超过5000字左右。 4、论文的标题层次与字母符号: 论文的标题层次:一级用“1”、二级用“1”、三级用“1”;原则上标题仅限三级,左顶格。 论文中的字母符号:请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和标准化的名词、术语。 常用的统计学符号规定如下:样本数为n,平均数为M,标准差为SD,t检验为t,F检验为F,卡方检验为χ2,相关系数为r,显著性系数为p。以上符号均为斜体。 论文中的图表:表格采用三线表,不用竖线,表格题目置于表格之上。尽量少使用统计图及其他各类图片、照片,如果使用,要保证统计图及各类图片、照片的清晰,其题目置于图的下方。图表各自排序,如表1、表2……或图1、图2……。 5、参考文献 列入的参考文献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文献序号按其在文内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排,并在文内标注,参考文献的序号以方括号加注于被注文字的右上角,内容按序号顺序排列于文后。 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 期刊:[编号]作者.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著作:[编号]作者.书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编号]作者.题目.见(英文用In)主编姓名.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其他形式的参考文献,也应尽量详细地注明基本信息。作者人数超过2人,不同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1名作者用圆点。若作者超过3人,只列出3人,第3人后用“等”或“et ”,其他作者略去。 英文人名的写法:英文人名之间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名字只写第一个字母的方式。例如:McDonald MC多个英文人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用“&”或“and”连接。 6、论文的编排顺序与排版格式 论文的编排顺序:(1)题目;(2)作者姓名;(3)作者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4)中文摘要;(5)中文关键词;(6)正文;(7)参考文献;(8)英文题目;(9)汉语拼音的作者姓名;(10)作者单位英文名称;(11)英文摘要;(12)英文关键词。 论文的排版格式: A4 ( 210 x 297mm )型纸作为页面设置的格式,单面打印,加页码。首行:题目(宋体、 18 号字、粗体);次行:作者姓名(宋体、 12 号字、粗体);第三行:所属单位名称(宋体、 12 号字、斜体);第四行:联络电话及 E-mail 地址(宋体、 12 号字),以上均须置于页面中间。第五行起为论文摘要和关键词(楷体、 12 号字)。正文要求用宋体、10 号字,标题加粗。最后为参考文献(宋体、 12 号字)。 例如: 题目(宋体、 18 号字、粗体) 作者:(宋体、 12 号字、粗体) 单位:厦门外国语学校 361012(宋体、 12 号字、斜体) Tel: E-mail: (宋体、 12 号字) 摘 要(楷体、 12 号字): 关键词(楷体、 12 号字): 正文(宋体、10 号字): 1 一级标题(加粗) 1 二级标题(加粗) 1 三级标题(加粗) 参考文献:(宋体、 12 号字) 期刊:[编号]作者.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著作:[编号]作者.书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编号]作者.题目.见(英文用In)主编姓名.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参考资料: 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和写法- - 基本格式 科技论文包括题目、作者及工作单位、摘要、引言、正文(实验方法及论证过程)、结果和结论、志谢和参考文献等部分。根据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编写格式》的规定,以及国外学术期刊的常规要求,一般格式如下: 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和写法 | 题名 | 署名及工作单位 前置部分— | 摘要 | 关键词 | 前言 实验部分 | 正文 结果 | 结论 讨论 主体部分—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正好刷到这个内容了,挺有感触,不请自来。Word强大是因为他不仅可以用来写论文。以前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也有过这个想法,那时候愤青,觉得都是形式,干嘛非要拘泥于这些东西。后来硕士博士,慢慢的会发现其实这种外观上的形式真的很重要。字体大小,格式,行间距,中英文符号等等真的规范统一了以后读起来才会更有感觉。这里插一段,据我所认识的或者听说的数学家或者数学老师里,绝大部分推算都喜欢自己在黑板上算,为啥,因为有感觉,就像你听数学课或者物理课时推导一样,老师在黑板上一步一步来,就是比在PPT里给你点一下点一下出来的效果要好。另外,每个学科的论文格式其实是不一样的,或者说不完全一样,不说别的,至少我知道的很多期刊投稿要求参考文献的格式就不一样。最后,说下到底为什么不去开发一个专门的软件,反正我觉得,是因为word太通用了,而且最关键是真的不难啊,格式不会调的话哪里不会就去百度谷歌一下,弄两次就记住了啊。觉大部分人都觉得可以没必要的事情,就不会有人专门去为了少部分人开发新的东西了(除了那些残疾人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