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79

zyb_11_15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医药养生与保健论文选题题目有哪些

7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丁强付

已采纳
- -这个你可以自己写啊。。。。都是很好的题目啊,自己不写是不会有自己的体会的,这很可惜啊。

中医药养生与保健论文选题题目有哪些

177 评论(10)

繁华无界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条中医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295 评论(14)

lee_k

亲 需要发表论文吗?
170 评论(12)

追风少年/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编写要点  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  一、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  二、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详细提纲举例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87 评论(13)

北极熊找不

呵呵 有空帮你搞~~~~~~~~~~这些天比较忙 懒地去图书馆
352 评论(8)

手机用户

通过对转化医学的提出背景、发展目标、研究路线图的系统介绍和对东、西方医学体系的差异及趋势分析,较全面地阐述了转化医学对新医药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中医药学的优势在于具有整体观、系统论的指导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调节平衡;采用中药复方来进行个体化治疗等特点。但中医药学在现代化道路上尚需解决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中医药如何从限于自己解释自己的封闭系统转化成能容纳百川的开放系统;如何实现和其他现代科学(如系统生物学等)之间的结合、整合、融合;如何体现现代的科学模式、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即用数据(Data)来表现,而不是用语言(Word)来表现等。尽管东西方医学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我们应有意识的实现东、西方医学的结合、整合、融合并上升为21世纪的新医药学。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基本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医药不分家的一体化研究,具有药物系统针对生命系统的"系统-系统"相互作用特性;②临床诊断具有"病证结合"的整体表达模式,即包含了中医证候量化指标、西医病理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系统生物学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基因、蛋白质、代谢物);③方、病、证对应的临床治疗模式,即针对"病证结合"的人体系统,用药形式是复方药物,达到"方、病、证对应,整体治疗,系统调节"的目标;④新药研发模式是"医生参与、医药结合",走"临床-动物-临床"的研发途径;⑤复方药物和人体两个系统的表征能采用整体表征和局部特征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相结合等模式。    [1] 徐卫东,范永升 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学研究[J] 世界中医药 2009(02)  [2] 马婷婷,刘迈兰,梁繁荣 系统生物学与针灸现代化[J] 针刺研究 2008(06)  [3] 贾钰华,杨萍,周玉平 系统生物学——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视角[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06)  [4] 潘国凤,朱晓新,张晓东 肿瘤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与中医药的现代化[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10)  [5] 沈瑾秋 系统生物学在中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08)  [6] 田栓磊,王琦 “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J] 中医研究 2009(02)  [7] 李晓红,梁媛,李晶晶,陈家旭 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证本质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02)  [8] 潘玲,孙玉文,王米渠 消渴与糖尿病症候的源流及发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2)  [9] 胡志峰,肖诚,何燕,李平 系统生物学将会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7(02)  [10] 姚魁武,王阶 运用系统生物学促进中医证候学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09(10)
352 评论(10)

三水飞翔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中医 的,这方面的论文我之前看到有本书就叫(中医学),看完总结下,结合你自己的观点,论文就没问题;
10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