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inda126
什么是舞蹈?舞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首先舞蹈是一门科学,它和其它的文化一样。有着悠久古老的传承从原始社会开始有了人类也就开始了胚胎性的艺术,这种艺术交织在最原始、最简单的生产劳动中,是生产劳动的一部分,也是原始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舞蹈,就是最早出现于人类社会中的一种胚胎性艺术,舞蹈教育在那时也就产生了。舞蹈是艺术的一种,又要特别强调出舞蹈与其他艺术种类的种差来,这种种差就表现在:’它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那么舞蹈的定义也就不难理解了:舞蹈是一种以经过提炼、组织、韵律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运用人体动作的姿态、表情和动作流程等构成画面,创造形象,从而表达某种思想情感的艺术。我们知道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而舞蹈教育的目的寓于教育目的之中。它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值得提及的是,在这种教育中,不可忽视幼儿的舞蹈教育。这是由于舞蹈艺术的思维方式是从动作思维开始的,幼儿的舞蹈天性最强。在普通学校片面最求升学率的现象,使得学校年级越高美育越少,致使我国普通人中,舞蹈意识与年龄形成反比,年龄越小舞蹈意识越强形成健康心里,建立健全人格。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入舞蹈教学的意义 当今社会提倡素质教育,反对那种单一的,强灌的应试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大力推广艺术教育,而小学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是人类的一种语言,而且还是世界性的语言,是人类最具号召力的表现形式。在这里我要提倡的是艺术中的舞蹈教育。舞蹈教育属于艺术教育、情感教育,也是美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说:“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英国哲学家罗宾科林伍德:“舞蹈不仅是一切艺术之母,而且是一切语言之母”中国文豪闻一多说过:“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可见舞蹈这一科学的重要性和可接受性。我们应该打开思路,真正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推广素质教育中不能把专业目标与全面发展对立起来,要认识到只有全面发展,专业才能向更高方向前进;为了学好专业,更应该全面开发学生的一切潜能,使他们的先天得到充分发展,正在这种情况下,“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成为中国教育战线共同寻求的一个方法。增强推广舞蹈教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课程;我们应正确对待舞蹈这一门科学。 
古人云:“是乐出于人而还感人,犹如雨出于山,而还于山;火出于木,而还燔木。”音乐、舞蹈产生于人,又回过来感染人,就象雨水形成于山林,落下来又滋润了山林,火从木上烧出,回过来又燃烧木头。这段话以生动的比喻,准确地阐明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一、表演性舞蹈的认识和教育作用表演舞蹈主要是通过演出供人欣赏,使人们从欣赏中得到娱乐和休息,这是它的直接作用。但更主要的是使人通过欣赏得到某一方面的生活知识,受到某种思想情绪的感染,这就是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优秀的舞蹈作品反映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场景,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生活,风俗习惯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帮助人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和洞察力。艺术家在再现他们所认识的生活场景和塑造艺术形象时,绝不可能是漠不关心地纯客观地模拟和翻版,必然要渗透他个人的观点,他对这一特定生活内容的爱憎和褒贬,从而引导和影响人们对生活作出自己的评价,并激励人们去探索,追求和争取现实美好的生活理想、批判、否定生活中虚伪、丑恶、腐朽的事物。这就是艺术的思想教育作用,它和认识作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的舞蹈艺术,历来就有着重视其认识作用及教育作用的传统。云南彝族人民中有一种古老的巫舞,过去一般都在“送祖灵”大典时跳。舞蹈开始时,巫师先用双手做出采摘野果的动作,接着又两腿蹦跳表演追逐野兽的情景,继而做出放牧羊群的姿态,最后是锄地耕作的舞蹈。这个舞蹈常常通宵达旦地进行。它形象地再现了原始生产的发展过程,对人们了解原始人的生活历史自然有着很大的认识作用。传统舞蹈还肩负着传授历史知识的重任。湖南土家族过去跳《摆手舞》时,必须由领头巫师先唱一遍《迁徙记》,就是一部叙述本族历史的长篇史诗。云南白族“打歌”时所唱的《创世纪》、《白王歌》,也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所以白族人民中有这样的说法:“老的不讲古,小的失了谱。”强调了历史知识的重要性。舞蹈的教育作用,在我国传统舞蹈中也是被突出地强调着的。实际上我国的最早教育方式,就是舞蹈。古籍《尚书·尧典》中记录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不言而喻,这里的“百兽率舞”,就是他的教育手段。《春牛》是我国流传广泛的一种民间歌舞。它起源于古代迎春的习俗,其中也带有丰富的教育内容。福建地区的《春牛》舞表演中,必不可少的是两个丑角,一老一少,老的手拿木棒和牛角,少的手拿算盘和米斗。当舞蹈在表演插秧等动作时,老的就使劲用木棒敲击牛角,同时高声喊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少的便把算盘珠子摇得哗哗地响,同时高喊:“一年之计在于春,莫待秋来斗无情!”一唱一和,此起彼伏,震撼着人们的耳膜和心灵。这个舞蹈中间所蕴涵着的教育意义是很明显的。二、自娱性舞蹈的情感交流和促进团结的作用自娱性的舞蹈活动,在人们生活中还起着交流感情和促进团结的作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社交舞蹈有着很长的历史。只是后来才渐斩消失了。其间,主要是越来越僵硬的封建意识起了桎梏作用。但是在民间,舞蹈促进友谊和团结的作用并没有消失。例如,在北京郊区和山东的某些农村,至今还有利用春节组织秧歌队互访的习俗,通过互访来增进友谊。如果平日有些龃龉,通过秧歌活动也就烟消云散,和好如初了。目前,交谊舞、现代舞的自娱性舞蹈,无不是作为一种情感交流、工作往来关系的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人们在集体舞蹈活动中,通过统一的节奏,一致的动作,整齐的、有规律的队形变化,从而培养起强烈的整体观念,获得了在集团制约下运动的自由感。这在原始社会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德国艺术家格罗塞在他所著的《艺术的起源》是曾这样描述:“在跳舞的白热中,许多参与者都混而成一个,好象是被一种感情所激励而动作的单一体,在跳舞期间,他们是在完全统一的社会态度之下,舞群的感觉和动作正象一个单一的有机体。原始跳舞的社会意义全在于统一社会的感应力。他们领导和训练一群人,使他们在一种动机,一种感情之下为一种目的而活动。它至少乘机介绍了秩序和团结进入这些狩猎民族的散漫无定的生活中。”他认为:“艺术对于民族生活的最有效和最有益的影响,还在于能够加强和扩张社会的团结。”而舞蹈就是实现这种最有益的影响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舞蹈的这种功能,在要求团结齐心,振兴中华的今天,不仍然是值得重视和发扬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