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86

jackit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肉鸡的饲养管理论文题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cott3677

已采纳
一 消毒雏鸡进场前5天彻底清洗消毒,避免用火碱等有腐蚀性的消毒液,防止设备损坏,然后用甲醛熏蒸,并将门窗封严,24小时后开窗通风,此时进出鸡舍的人员一定要严格消毒,以免破坏消毒效果,对料槽、饮水器清洗消毒,雏鸡到场后,每天清扫地面,减少灰尘和鸡绒毛对呼吸道的刺激,以后每隔一天要对全场带鸡消毒,可选几种消毒液交替使用,消毒时要避开疫苗接种期24小时以上。二 温度立体养殖上、中、下三层鸡笼有温差,而且室外温度越低,温差就越大。育雏一般都在最高层,因为最高层温度最高,这样有利于节约热能。雏鸡进场芝第一天,温度控制在33~34℃为宜,也可根据雏鸡状态调节温度。温度适宜时,鸡群分布均匀,活泼好动,食欲旺盛;当温度变低时,缩颈弓背,向热源集中。互相挤压,身体发抖;当温度过高时,饮水量增加,食欲减少,呼吸加快,颈部羽毛有水浸样。在第一周,温度降至30~C,以后每周下降2℃,立体养殖密度大,要比平养温度低1~2~C,应避免造成热应激而买食量下降。三 分群立体养殖肉鸡多采用整体育雏,当雏鸡密度过大时要适时分群,确保雏鸡体重均匀,第一次分群一般在12~16日龄,分群过早,由于体型太小,容易在育成笼缝隙中钻出,还会造成空间浪费,从而浪费能源。第二次分群,在25~28日龄,分群时采取“留弱不留强”的原则,体重大的健雏放在下层,弱雏留下。夏季由于温度高可适当提前分笼,冬季由于鸡笼上下层温差大,可适当推迟分笼时间,并且下层笼中多放一只,以减少上下层的温差。四 通风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通风,合理的通风,能排除有害气体、控制温度,降低腹水症、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等病的发生,立体养殖单位鸡舍面积的密度大,所以通风更重要,雏鸡进场后24小时内由于整体育雏空间大,可以不通风,随着鸡龄的增大,逐步增加通风量,调整进风口位置和大小,白天、夜晚,阴天、晴天,春夏、秋冬,要适时不断调整,达到舍内空气无异味、不刺眼、不缺氧、较舒适的感觉,给鸡只创造良好的生长空间,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疫病的发生。五 设备使用大、中型养鸡场都具有先进的设备,但光有先进的设备,不一定能养好鸡,随着规模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失败也屡见不鲜,其关键在于人和设备的有机结合,操作员不但要熟悉设备的原理,还要勤观察,因为温控器与鸡舍内温度的数值有一定的误差,要把这个误差值调到最小,这样才能使鸡舍的温度调到鸡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另外,操作员一定要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及鸡在各阶段的饲养程序,并能及时发现和维修设备出现的故障,一旦设备使用不当或设备出现故障,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六 饮水鸡苗进舍后确保2小时内能饮到水,对部分弱苗,可用人工蘸嘴的方法让其饮水,目的是让雏鸡尽快学会喝水。另外自动饮水器的高度要适中,滴头太低,雏鸡就会站在滴头的接水杯中而弄湿,滴头太高,弱雏饮不上水;另外还要适当调整饮水线上的减压阀,压力太大,雏鸡害怕会躲开,也浪费水资源,压力太小,末端的雏鸡饮水量就有可能达不到标准。随着鸡龄增大,适当增加水压。雏鸡第一次饮水应用25℃温开水,在水中加入5%葡萄糖和1%维生素c,饮水器要经常冲洗,整个育雏期,饮水不能间断,从育雏的第二天开始,饮水中加入防雏鸡白痢的药物。七 开食及饲喂雏鸡入舍后一定要先饮水,后喂料,这样做有利于雏鸡的消化,饮水后2~3小时,再将饲料放入开食盘中,供雏鸡啄食,立体养殖平均25只雏鸡一个小食槽,一定要少喂勤添,以防止饲料污染和霉变,开食槽一般用七天左右,然后换成长条槽,长条槽面积大,吃到最后时,饲料少了雏鸡采食速度开始减慢,所以要勤用毛刷把饲料扫到离鸡近的一面,利于雏鸡吃料,也防止饲料霉变。最初10天,每天喂6~8次,为了使雏鸡有一个良好的食效,在马上吃光但尚未吃光时给料最佳。雏鸡前三天严格按饲养标准定时、定量给料,防止肉鸡生长速度太快,造成免疫器官发育不完整,以至于鸡的后期抗病能力差,出栏前三天,可自由采食。八 光照立体养殖鸡舍采用人工光照,便于控制光照时间,育雏前七天,一般采用24小时光照,以后逐渐滴为22小时,目的是让雏鸡习惯黑暗环境,不至于因突然停电造成鸡群惊慌而发生挤压伤亡,而后在出栏前一周逐渐增至24小时光照。

肉鸡的饲养管理论文题目

305 评论(8)

qdsjx001

(1)优质肉鸡的饲养方式优质肉鸡的饲养方式除可以采用与速长型肉鸡相同的方式外,还可以采用较大空间的散养,如在果园、林地、荒坡、荒滩等处设置围栏放养,也有的采用带运动场的鸡舍进行地面平养。为了提高优质肉鸡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一般在6周龄前采用室内地面平养,6周龄后采用放养。这样,鸡既可采食自然界的虫、草、脱落的子实或粮食,节省一些饲料,又可加强运动,增强体质,结实肌肉,味道更好。(2)优质肉鸡的阶段饲喂根据生长速度的不同,黄羽肉鸡可按“两段制”或“三段制”进行饲喂。两段制分为0~4周龄和4周龄以后;三段制分为0~4周龄、5~10周龄和10周龄以后。由于优质肉鸡的种质差异很大,各阶段饲料营养水平也不尽相同。但一般前期可以饲喂能量较低、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后期为了增加肌肉脂肪的沉积,同时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应降低日粮蛋白质含量,适当提高能量浓度。(3)优质肉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选雏雏鸡必须来自健康高产的种鸡。初生雏平均体重在35克以上,大小均匀,被毛有光泽,肢体端正,精神活泼,腹大小适中,没有脐出血、糊肛现象。2)进雏适宜的温度是保证雏鸡成活的必要条件。开始育雏时热源边缘地上5厘米处的温度以32~35℃为宜,育雏室的温度要维持在25℃左右,并保持温度稳定。在鸡舍内或育雏器周围摆好饮水器,围好护围,饮水器装满清水。3)开食与饲喂雏鸡一般在24~36时内开食。雏鸡的饮水通常与开食同时进行。如果雏鸡孵出时间较长或雏体较弱,可在开食的饮水中加入5%的蔗糖,有利于体力的恢复和生长。雏鸡一开始就喂肉用仔鸡前期的全价料,不限量,自由采食。优质肉鸡的喂料原则是敞开饲喂,自由采食。要求有足够的采食位置,使所有鸡能同时吃到饲料。一般4周龄前喂小鸡料;5~8周龄喂中鸡料;8周龄后喂育肥料,这一时期鸡生长快,容易肥,可以在饲料中加2%~4%的食用油拌匀喂鸡。采用这种方法喂出来的鸡肥,羽毛光亮,肉质香甜,上市价格高。饲料转换要逐步过渡,新料由1/3增加到1/2,再增至2/3,5~7天全部换上新料。4)饲养密度适当地加大饲养密度,可增加肉鸡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密度过小造成设备和空间的浪费;密度过大容易引起垫料潮湿,空气污浊,羽毛不良,易发生啄癖,生长缓慢,死亡率高,屠体等级下降。具体应用时应结合鸡舍类型、垫料质量、养鸡季节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5)环境要求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合理的通风换气及光照制度,有利于提高肉鸡成活率、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①温度:适宜的温度是保证雏鸡成活的必要条件。开始育雏时以32~35℃为宜,随着鸡龄的增长,温度应逐渐降低,通常每周降低2~3℃,到第5周龄时降到21~23℃。②湿度:雏鸡从相对湿度较大的出壳箱取出,如果转入过于干燥的育雏室,雏鸡体内的水分会大量散发,腹中剩余的卵黄也会吸收不良,脚趾干枯,羽毛生长减慢。因此,在第1周龄内育雏室应保持在60%~65%的湿度。2周后保持舍内干燥,注意通风,避免饮水器洒水,防止垫料潮湿。③光照:为了促进采食和生长,开始采用人工补充光照。育雏头两天连续照48小时,而后逐渐减少。光的照度在育雏初期时强一些,而后逐渐降低照度。6)公母分群饲养由于公母雏鸡对环境、营养的要求和反应有所不同,表现为生长速度、沉积脂肪能力和羽毛生长速度等方面有所差异。生长速度在同一期内公鸡比母鸡快17%~36%。若公母分群饲养,可适当调整营养水平,实行公母分期出栏。7)断喙对于生长速度比较慢的肉鸡由于其生长期比较长,需要进行断喙处理。断喙方法和要求与蛋鸡相同。8)加强卫生防疫鸡舍和运动场要经常清扫,定期消毒,鸡群最好能驱1~2次蛔虫。还要做好鸡病的预防接种和药物预防工作,鸡场要远离村庄,不要靠近交通干道,并建围墙,防止其他家禽进入,以免传播疾病。
318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