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2

xjf199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纳米陶瓷材料论文题目大全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夜雪访友

已采纳
%BD%CC%CA%DA%CD%F5/blog/item/html

纳米陶瓷材料论文题目大全

354 评论(11)

聂青

自组装技术最初是基于带正、负电荷的高分子在基片上交替吸附原理的制膜技术,其成膜驱动力是库仑力或称静电相互作用,所以一开始选用于成膜的物质仅限于阴、阳离子聚电解质,或水溶性的天然高分子,并在水溶液中成膜。到现在用于自组装膜的材料已不限于聚电解质或水溶性的天然高分子,其成膜驱动力也从静电力扩展到氢键、电荷转移、主-客体等相互作用,并已成功地制备了各种类型的聚合物纳米级超薄膜,同时也初步实现了自组装膜的多种功能化,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超薄膜制备技术。自组装技术简便易行,无须特殊装置,通常以水为溶剂,具有沉积过程和膜结构分子级控制的优点。可以利用连续沉积不同组分,制备膜层间二维甚至三维比较有序的结构,实现膜的光、电、磁等功能,还可模拟生物膜,因此,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自组装的层/层沉积方式与气相沉积有些相似,但气相沉积是在高真空下使物质主要是可汽化的,能耐高温的无机材料,尤其是金属元素。而高分子不能够汽化,所以是不适用的。反过来,高分子很适合于自组装,通常得到的是两种组分的复合膜,而气相沉积制备的则通常是同一组分的单层膜。自组装制备超薄膜的技术,可用在自组装导电膜,如有聚苯胺和聚噻酚的组装膜等;也可用于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如表面负性的cdse粒子与聚苯乙炔(ppv)的前体组装,得到纳米级的ppv/cdse膜,具有电致发光性质,随着电压改变,膜发光的强度连续可调,换用不同的组分可制备不同颜色的发光膜。另外,带重氮基高分子的自组装膜,在光、热处理后膜间的弱键转变为共价键,还可得到对极性溶剂稳定、能够用于测定光-电转换等功能的膜。
303 评论(12)

冷松雪

不知道怎么写的话也可以参考下别人是怎么写的呀~看下(材料科学)或者(材料化学前沿)这样类似的期刊多学习学习下呗~
80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