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benben
知识核心时代‛已逐渐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绝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给未来发展提供有核心素养的学生。那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呢,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 授人以渔,有素养的老师教数学,会给学生以‚种子‛;有素养的老师教美术,会给学生以‚种子‛。素养的种子,本质来讲,不在于老师教什么。素养的种子不是教出来的。素养的种子,是‚浸‛出来的、‚润‛出来的。一个老师成熟与否,专业技术水平只是其一。一个专业技术过硬的老师,能否在‚友善‛‚独立‛‚思考‛上,给学生以‚人‛的影响、濡染。这才是我们要经常思考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图做到教学设计与课程相匹配,由教师引导转向学生独立应用、说明和解释,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 ,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可以以德育教育主题为抓手,抓好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学科教育(1)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实现合作、互动和分享信息;即教师要学会放手,做到学生自己会做的教师精良不讲,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的,教师尽量不讲,学生能讲的,教师精良少讲;(2)教师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对课程设计要进行大胆的创新,活用和用好教材,不能把教材作为教材来教,即教师要敢于创新;(3)教师与学生保持沟通,建立一种乐观的教育文化气氛,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4)、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5)、要灵活设计问题,要求少而精,一般情况,每堂课,初中阶段最多不超过四个问题,但每个问题必须要有价值,要有讨论和探究的价值,也必须围绕课题设计,同时我们还在教学设计中,加了一个内容叫做考试链接,作为学生训练和提升学习能力的内容。 总之,核心素养在老师的教育里自觉生长,学生的心田里才能播下素养的种子‚分数、等级、排名‛等沿用了多年的‚关键词‛,要转变为‚友善、独立、思考‛的‚素养的表达‛。 
各位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明,书写着永不停息、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灭、对民主富强的探寻。绵延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中华民族本来就是礼仪之邦,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是华夏儿女世代相传的美德;在现代的社会中,我们更加要讲文明,懂礼貌,提高文明素养。文明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乘车让座是文明,遵守排队秩序是文明,爱护公共财产是文明。文明礼仪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之中。所以我们更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文明礼仪贯穿于我们心中。站在时代的今天,让我们暮然回首:一个民族,要独立、要生存、要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民族经济、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更需要一种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这是支撑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与精神支柱。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我们的民族精神蓬勃向上,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国家荣辱,匹夫有责”,做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们有责任做中华文明的传承者,用“谦谦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宏扬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我们的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用我们的真诚去打动他人的心。希望大家一路留下的不仅是欢声笑语,更有我们中华学子的文明素养和儒雅风度。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