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46

易易易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sdf110529

已采纳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养成性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中小学德育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基础道德和文明行为的培养与训练,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养成性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  小学阶段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期,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半功倍的问题,甚至是终身难以弥补。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十分重要。独生子女在家里得到太多的关爱,基本的生活能力得不到培养,如果学校也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将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近三年,我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也放在学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其内容偏重于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收到一定的成效,得到家长的欢迎,社会的肯定。如果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去实践,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二.课题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1、善于自我保护的习惯  2、懂礼貌的习惯  3、讲究卫生的习惯  4、喜欢运动的习惯  5、从小爱劳动的习惯  6、勤俭节约的习惯  7、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8、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与预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要遵循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差异性原则  3、协同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5、求实性原则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文献法  2、教育行动研究法  3、案例研究法  4、问题研究法  (三)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  1、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性教育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3、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性教育研究课题调查报告  4、教师论文,案例等参与评奖并编专辑  四课题实施的计划与步骤  (一) 准备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10月  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工作进行总结,准备参加省课题研究。  (二) 起步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1月  撰写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成立科研小组,举行开题仪式,进行相关培训,确立子课题,成立子课题小组,做好子课题计划、方案等  (三) 运行阶段:2007年2月——2008年10月  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查报告,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的实验与研究。  (四)总结阶段:2008年——2008年底  撰与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上报总课题组。  五、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一)课题的组织  1、加强领导,分工细致,统筹安排,精心组织。  2、认真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3、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  4、拓宽研究渠道,吸引家长参加有关活动。  5、人员经费保障。  (二)对研究主体的相关要求。  1、重视课题实施,出专人管理。  2、及时参加课题组各项活动。  3、注重过程管理,建立挡案。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徐汉林编著《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海豚出版社2005年9月  2、青华编著《这样培养好习惯》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3、邵夏珍编著《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5月  4、纪康保《细节教育》华文出版社2005年5月  5、《卡尔威特的教育》京华出版社2002年4月  6、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肖光畔《中国教育问题调查-问题教育》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  8、肖光畔《中国教育问题调查--问题孩子》大众文艺出版社  9、王东华出版《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中国妇女出版社2002年1月  10、孙云晓、胡霞《“较量”背后的沉思》海燕出版社2003年11月  11、孙云晓主编《体验成长》]天津出版社2001年1月  12、卫华编著《21世纪我们这样做家长》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11月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196 评论(12)

lwqg

【研究目的】 为了解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帮助他们避免心理障碍,使他们更加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展开了这一调查研究。 【研究对象】 本校的一些中学生(男、女学生各20名)。 【研究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访问相关人员,在学校随机抽查一些初中学生。 【调查范围】 某市第五中学校园内和大马路上行走的一些中学生。 【调查过程】 第一阶段(2004年1月1日~2月14日)撰写开题报告 选举课题组长和人员分工 制定调查方案 撰写开题报告 提出课题申请 第二阶段(2004年2月14日 ~3月10日)分组进行调查 1、在奚老师指导下,着手编写心理调查量表,分为性格、处世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三个方面的调查测试。 2、分组调查,分为三个调查小组,分别对学习的性格、处世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进行测试。 3、数据分析,将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第三阶段(2004年3月11日 ~3月15日)讨论分析原因 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经过讨论和研究,分析原因。 第四阶段(2004年3月16日~3月20日) 撰写调查报告 在老师指导下,由梅丽执笔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正以一日千里之势迅速地发展着。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各种压力的出现,人们在心理方面也随之出现问题。青少年作为未来生力军,同样存在着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正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我们认为,自己拯救自己更好,于是就开始了我们“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现状调查] 心理问题与生理问题相对,它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引起人们知、情、意、行等方面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偏激、孤僻、自卑、忌妒等不良人格的存在。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涉及性格、处世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几个主要方面。 对学生性格的测试 说明:以下问题答案为A、是;C、否;B、都不是。 1、在人多的地方不大好意思; 2、很难和别人交朋友; 3、愿意一个人静坐; 4、与生人难于打交道; 5、不愿出头露面; 6、即使遇到了令人气恼的事情,也不露声色; 7、开会时总坐在后面; 8、在众人面前说话害羞或沉默不语; 9、买东西时总犹豫不决; 10、自己的想法不轻易告诉别人; 11、爱刨根问底; 12、无论别人怎么说,自己的主张不变; 13、午休时愿在教室里静坐一会儿而不愿到操场上走走; 14、不好发议论; 15、认为自己天生的命运不好; 16、考试前总为是否会失败而担忧; 17、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18、不好意思向老师提问; 19、情绪稳定沉着; 20、学习时不易受外界的引诱。 评分标准:选A、0分;B、1分;C、2分。 测试者代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得 分 22 28 13 18 30 25 26 22 30 32 27 17 20 20 17 18 25 24 26 40 性格 特征 混合 稍外 稍内 混合 稍外 混合 稍外 混合 稍外 稍外 稍外 混合 混合 混合 混合 混合 混合 混合 稍外 稍外 从上表可见,我校学生性格类型情况如下:稍外型占40%,稍内向型5%,混合型55%。 后面还有
120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