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议论文作文题目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41

waxSnail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议论文作文题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一二三

已采纳
什么是素质教育,以提高个人生活,学习的能力为主。素质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有什么样的素质,就应有与之相对应的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只是提高考试的能力。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议论文作文题目

204 评论(12)

xiaoheshui

素质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一群没素质的老师在那里大谈素质教育!!而且,这是正在也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
291 评论(10)

wangzhong91

阿良是个乖孩子成绩好又孝顺,父母欣喜,老师们也特喜欢他可不,这回又拿了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为学校争了光,大人们皆大欢喜 可是,有一天,全勤的阿良旷课了 老师没追究,要是其他同学这样做,早就被带去教导处通知家长领人了 "谁叫阿良成绩好!反正只要成绩拔尖,谁还会理你做什么违不违纪的事啊?"阿良的同学说道 后来,阿良逃足了一个星期的课,成绩依然名列前茅,老师依然没找他谈话 在阿良看来,做好学生也腻了,更腻了老师们赞赏的目光,反正不去学校上课自己成绩没差--只管成绩好便成,谁还理你做什么? 那一个星期,阿良呆在家里玩电脑,那一个星期,阿良已经不满足于游戏这样无聊的玩意,那一个星期,他的父母没劝他半句话那一年,阿良刚上初二 阿良回校上课那天,报纸上刊登了几家大公司的电脑系统因黑客的病毒入侵而瘫痪,损失好几位数的人民币大家都议论纷纷,等老师喊上课才安静下来 "外面的事干我们什么事啊"阿良不耐烦地说道也是啊,这社会问题谁会去关心呢?只管自己拿个好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就行了 所以阿良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高中,父母开心,老师高兴,都说这孩子聪明,没看错,三年后准拿到重点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老师家访正和阿良父母在客厅谈话时,阿良半秒都没从自己房间出来过,更不用说跟来势打招呼了--他正对着他的电脑忙乎着 "这孩子,叫都不出来,真是的" "哦,没关系,只要他成绩好,够聪明的,考上了就行啦!" 上了高中,阿良逃课更猖狂了,十天有八天在家里对着他的电脑,高中的班主任没找他谈话,父母没管他--谁介意?成绩好,不耽误功课,就行了 高一期末考试,阿良以他的天资排在全级第二,还拿了全国数学竞赛二等奖老师们称赞着这样的成绩,把逃课的问题抛诸脑后 阿良愈来愈嚣张,见同学也不搭理了,高高在上 "我怕什么?只要我成绩好,老师们能拿我有什么办法?" 可是,突然有一天,警察包围了阿良住的那栋公寓,没等阿良父母开门,警察们便一涌而入,围着阿良 阿良电脑上的一连串数据快速跳动着,几个警察上前不停按着键盘 他被戴上手拷,带回了公安局 这消息让所有人都惊呆:一个成绩那么好的孩子,只是平时逃逃课,犯了什么事会和公安局联系在一起呢? 后来得知,阿良以黑客身份把病毒入侵到大公司的电脑系统中,并再另几家银行盗走近500万 也许,以阿良的聪明的头脑应该不止这个数的 "你不知道你在犯罪吗?" "知道"阿良低着头 "那你为什么又走上这条路呢?" "老师没教过" 而在他被带回公安局那天,有一封信放在他们家邮箱里 上面写着:"XX重点高校保送录取通知书
100 评论(13)

hanson88

有一件小事,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直到现在也无法做出判断。有一天,我去上辅导班,等了很久才等来10路车。车上早已没有座位,大家都站着,扶着把手或椅背。车行到下一站,上来了一位面色红润的老人。他踱过来扶住椅背,面对一位坐着的青年。这时,青年赶紧起身给老人让座。本来这是件很简单的事儿,年轻人让座,老人坐下不就完了嘛!可是,这位老人偏偏不坐。他摆摆手说:“不用,不用,我身体很好,站着就行。”年轻人坚持让座,老人坚决不坐,来来往往推让了好久。最后,他只好坐了回去,老人仍站在旁边。车行到下一站,上来了很多人。他们看着手扶椅背的老人和坐在老人面前的青年,脸上露出或愤怒或鄙视的神情。这青年也不傻啊,自然有所察觉,他显得如坐针毡,很不自在。这时,一位妇女大着嗓门说:“有些人真没素质,连座都不给老人让,哼!”其他几位刚上来的乘客也加入了责难的行列,纷纷指责青年人缺乏修养,丢失了尊老的传统美德。青年满面通红,也不申辩,赶紧起身低着头走向了后门。车一直向前行驶,老人依旧固执地站着,那个座位也就一直空着。尽管大家可能都很疲惫,但没有一个人去坐。老人也许真的不喜欢坐,但他站在那里,却让青年无辜受到别人的指斥,而他的身体,无形中也成了疲累的人们与那个座位间的一堵墙。面对这种情景,我困惑了,真不知道究竟该责怪这位老人呢,还是该谴责那些不了解实情而“仗义执言”的人,或者应该重新评判我们的传统道德?如果有一天,我遇到了类似的状况,又该如何去做,是顶着别人的指责和鄙视继续坐着,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眼巴巴地看着那个舒适的空座位?其实,仔细想想,被误会的青年没有错,老人没有错,“仗义执言”的乘客没有错,我们的传统道德也没有错。到底哪儿不对劲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就一直困惑着。
115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