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凉傲058
1、《精品源于精雕细琢》,发表于《国家大剧院院刊》2010年第十期;2、《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谈戏曲创新人才培养》,发表于《戏曲艺术》2010年第三期;3、《象征主义的小剧场实践——<玛莱娜公主>》,发表于《国家大剧院院刊》2010年第十二期;4、《解读跨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戏曲与国际文化交流的人才培养》,发表于《跨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戏曲》,2009年11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5、《让中国戏曲在跨文化语境中充满生机载》(与于建刚合作,排名第二),发表于《跨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戏曲》,2009年11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6、《中国近现代装饰艺术之演变》,发表于潘鲁生主编《创意与实践文集》,2009年10月,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7、《在设计基础课中贯穿中国装饰艺术传统这一主线》,发表于杜长胜主编《戏曲教育改革新论》,2009年7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8、《三思创建京剧服饰博物馆》,发表于张凡主编《戏曲文化产业论》,2008年12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9、《强调办学特色 加强基础教学》,发表于《戏曲艺术》2008年第二期;10、《传统装饰空间与审美场》,发表于蔡体良、韩生主编《创意时代——演艺空间的疆界与形态》,2008年5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1、《失去的和正在失去的——呼吁建立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博物馆》,发表于《中国文化报》2007年9月12日;12、《戏曲舞台设计基础教学研究》,发表于《舞台美术家》2007年第二期;13、《启蒙》,发表于《烟台日报》2007年8月31日;14、《唯新主义与设计污染》,发表于《美术观察》2006年第十期;15、《关于“文化经纪人”人才培养的思考》,发表于陈忱主编《2006’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国际论坛论文集——中国民族文化产业的现状与未来——走出去战略》,2006年9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6、《中国装饰艺术传统与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发表于《琢玉集》,2006年8月,新华出版社出版;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经营与管理研究》,发表于《艺术管理与经营研究论集》,2006年7月,新华出版社出版;18、《文化经纪人不是靠学校就能培养出来的》,发表于《中国文化报》2005年10月10日;19、《“绝版”徐悲鸿——纪念徐悲鸿诞辰110周年》,发表于《中国财经报》2005年7月16日;20、《利用资源优势 建设新兴学科──关于新媒体艺术专业的几点设想》,发表于《戏曲艺术》2005年第三期;21、《美术市场的过去今天与未来——(上)<‘字画店’何须改画廊 >、(下)<走出去 海阔天空>》,发表于《中国财经报》2005年1月11日、18日;22、《舞台美术教学杂谈》,2004年12月发表于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江苏省文化厅合编的《中国第二届舞台美术展论文集》;23、《国粹艺术的市场之痛》,发表于《中国财经报》2004年11月20日;24、《关于教学与实践的报告》,发表于《戏曲艺术》2004第二期;25、《开辟音响艺术设计领域的崭新天地》,发表于《舞台美术家》2004年第二期;26、《从魏晋风度谈陶艺创作》,发表于《中国陶艺》2004增刊;27、《周旋于艺术与商业之间》,发表于《央视中国报道》2003年第五期;28、《展望艺术教育的立体构成》,发表于《艺术教育》2003年第五期;29、《警惕原汁原味》,发表于《央视中国报道》2003年第四期;30、《舞美教学中的多元与创新》,发表于《戏曲艺术》2003第二期;31、《民办艺术教育不可急功近利》,发表于《央视中国报道》2003年第三期;32、《扩招下的高等美术教育改革》,发表于《美术观察》2003年第三期;33、《当戏曲艺术面对市场经济》,发表于《戏曲艺术》2003年第一期;34、《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发表于《央视中国报道》2003年第一期;35、《“文化场”——过去的和将来的》,发表于《央视中国报道》2003年36、《文化经纪人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2002年12月,发表于《文化部/北京大学“演艺营销与演艺经纪”研修班演讲集》;37、《谈电视美术设计》,发表于《舞台美术家》2002第二期; 
陈世清:《知识经济是信息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哲学动态》99年1期。《哲学原理》99、5转载。陈世清:《知识运营与二次创业》《哲学动态》1999年2期。《科学技术哲学》1999年第四期转载。陈世清:《论共有制》《中国经济信息》99年6期陈世清:《知识运营系列丛书提纲》《中国经济信息》99年11期陈世清:《知识农业一路走好》《集团经济研究》99年第9期陈世清:《谈培育企业家阶层的土壤》《集团经济研究》99年11期陈世清:《论劳动力产权制度》、《集团经济研究》2000年3期,中国生产力学会评为三等奖陈世清:《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属于主观范畴》《求是学刊》87年1期。《哲学原理》87年3期转载陈世清:《科学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属于主观意识的范畴》《哲学原理》86年12期陈世清:《本质是比规律更深层次的范畴》《东岳论丛》87年3期陈世清:《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吗》《重庆社会科学》89年2期陈世清:《客观规律 科学规律 科学真理》《求是学刊》90年1期陈世清:《哲学的“实践”是整体范畴》《重庆社会科学》92年3期陈世清:《论经营权中心同所有权的统一》《特区理论与实践》96年7期《理论与现代化》96年8期陈世清:《论股份制的本质》《经济体制改革》97年增刊,获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优秀论文一等奖陈世清:《论法人人格化》《经济体制改革》97年增刊,获优秀论文奖一等奖陈世清:《科学真理是客观真理吗》《青海社会科学》87年3期陈世清:《改革干部制度是改善党风的关键》《理论学习月刊》1988年3期陈世清:《传统逻辑是形式逻辑吗》《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89年2期陈世清:《论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的主体性原则》《管理与效益》96年3期陈世清:《论迅速形成企业家阶层的机制与途径》《决策借鉴》96年4期陈世清:《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与统一》《中南民族学院学报》96年5期陈世清:《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相互关系的历史发展》、《青海社会科学》96年6期陈世清:《论劳动力主体》《发展研究》97年1期入选《中国“95”科研成果选》陈世清:《论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主体性原则》《管理与效益》97年4期陈世清:《知识机遇》《厦门特区党校学报》98年2期陈世清:《劳动力商品原则与精神文明建设》《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99年3期陈世清:《劳动力商品原则与思想道德建设》《理论与现代化》99年3期陈世清:《知识创新与把握机遇》《三都潮》99年5期陈世清:《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家的特征及形成机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2期陈世清:《创业经济学论纲》,《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2期陈世清:《权力“寻租”分析》、《宁德师专学报》2004年2期陈世清:《科学范式转换与实践模式转轨》《宁德师专学报》2004年4期陈世清:《从传统逻辑到对称逻辑》、《宁德师专学报》2006年2期陈世清:《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宁德师专学报》2008年2期陈世清:《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宁德师专学报》2009年2期陈世清:《对称辩证法是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宁德师专学报》2009年4期陈世清:《政治经济学批判》《宁德师专学报》(CN)2010年2期陈世清:《对称哲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宁德师专学报》2011年1期陈世清:《哲学的科学化与对称哲学》《宁德师专学报》2011年2期陈世清:《对称经济与对称管理》《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2期陈世清:《经济理性与经济学理性》《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期陈世清:《中国“主流经济学家”沉浮录》《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3期陈世清:《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范儿》《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期陈世清:《新常态经济与新常态经济学》《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2期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哲学——从冯友兰中西哲学观看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 《反思与境界——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6陈世清:《再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统一》《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汇编10陈世清:《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属于主观的范畴》《86年全国中青年哲学工作者最新成果交流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学报(6)陈世清:《知识运营与厦门二次创业》《厦门日报》98年10月28日陈世清:《知识运营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名牌时报》98年12月16日陈世清:《知识经济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名牌时报》99年1月13日陈世清:《怎样理解机遇的主体性》《名牌时报》99年1月20日陈世清:《比尔·盖茨后悔吗》《厂长经理日报》99年3月9日陈世清:《国企“所有者空位”应由政府充填》《山西发展导报》99年3月23日陈世清:《名牌战略 观念是前提》《海峡导报》2002年6月25日陈世清:《名牌战略 企业当自强》,《厦门日报》2002年7月10日陈世清:《名牌战略 政府有所为》《厦门日报》2002年7月3日陈世清:《品牌与名牌》,《海峡导报》2002年10月15日陈世清:《培养MEA 培植创业工程》《证券时报·创业周刊》2003年7月6日A3版陈世清:《对“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疑问》《书刊导报》143期陈世清:《意识、科学真理、科学真理的阶级性》《抚顺师专学报》1988.1陈世清:《论劳动力主体》《闽东学刊》2陈世清:《知识创新与把握机遇》《三都港论丛》1陈世清:《谈培育企业家阶层的土壤》《三都港论丛》2陈世清:《权力寻租分析》《闽东论坛》99年4期陈世清:《培养MEA 培植创业工程》《东南咨询与培训》1陈世清:《智慧经济与智慧经济学》《东南咨询与培训》2陈世清:《到底什么导致了物价上涨?》《精品阅读》杂志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