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论文标题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4

1131020011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论文标题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饶玖wm

已采纳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然而,从初中生文言文阅读现状来看,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难点,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以浓厚的兴趣来带动课堂教学,以优质的课堂教学带动质量的提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创设情境,优化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动力。学习成绩的好坏、学习方法的掌握等都与兴趣有直接的关系。我将课前创设情境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兴趣。如在教学《口技》时,播放“洛桑学艺”的口技表演,学生很容易被高超的口技表演吸引,在赞叹不已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教学短文《陋室铭》时,我以刘禹锡三次遭贬,身居斗室之中毅然提笔写下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的故事,由“花香不在多,雅室何须大”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故事中走近作者、了解背景;在教学《核舟记》时,我为学生播放“微雕技艺”的视频,如“小牙签大制作”、“米粒上的舞蹈”等,让学生一睹微雕艺术大师的风采,感受微雕技艺的无穷魅力,在极度兴奋的情绪状态之中进入文本。二、改变方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被教学实践证明是效果差、效率低的,用新颖、轻松的教学方法更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参与教学之中成为主体,让课堂“活”起来。我在教学中创造性的设计游戏、竞赛等,创设愉悦的氛围。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1、讲故事,了解名人轶事。教学《陋室铭》时,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走近作者,了解背景;教学《石壕吏》时,引用苏轼被贬黄州与佛印泛舟长江时的一幅哑联,让学生在开怀大笑中投入学习;教学《马说》时,先讲“伯乐相马”的故事;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讲一讲“宋濂艰苦求学”的故事。其实,每篇文言文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名人轶事或背景故事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2、加强朗读,享受古文韵律。不少文言文虽字面晦涩难懂,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如骈体文《与朱元思书》、乐府诗歌《木兰诗》、儒家经典《论语》等,通过训练,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享受古文的音韵美,体会古典文化魅力,传承文明。课堂中可采用师生配对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组齐读、男女赛读等形式,通过组织朗读比赛,既可以达到训练朗读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激发学生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的情感。3、编演课本剧,再现故事情境。只要有故事情节的文言文,都可以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来表演。如《石壕吏》、《出师表》、《愚公移山》、《唐雎不辱使命》等都是很好的课本剧素材。课前选定表演的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改编,教师对编演做相应指导。课本剧的编演甚至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加入现代的东西以达到增加趣味性的目的,同时要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突出课文主题。这样,枯燥难懂的文言文通过编、演、观、评的形式,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使学生乐在其中。三、注重拓展,加强积累,激发学生兴趣。1、课内拓展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适当的拓展课外文言短文的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如:在教学《夸父逐日》时,可以拓展阅读短小的文言文《精卫填海》;教学《小石潭记》,可以拓展阅读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教学《木兰诗》,可以拓展阅读《木兰辞》;教学《愚公移山》时,可以拓展阅读《薜谭学讴》;教学《石壕吏》时拓展阅读《新安吏》、《潼关吏》,让学生对“三吏”、“三别”有进一步的认识,帮助理解课文。此外,像“东坡画扇”“幽王击鼓”“任末勤学”“颜回好学”“杞人忧天”等短小的文言故事,只要对个别不易理解的词句稍作浅显的注释,学生都能读得津津有味。降低课外文言文阅读难度,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自然就引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课外阅读经典。课堂教学外,激励学生课外广泛地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期阅读经典著作,如《史记》、《聊斋志异》、《搜神记》以及一些文白夹杂的名著,在广泛的阅读中培养能力,激发兴趣。3、摘抄引用。为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让每个学生在课内和课外所选的文言文里摘抄名言佳句。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处世为人;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豁达胸怀;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的人生激励……这些名言佳句,能极大地丰富语言积累,以致在作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提高文言文的实际运用。4、仿写、改写训练。以仿写、改写练习为载体,激发学习兴趣。结合已学文言文,进行仿写、改写训练,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热情,从而提高文言文学习兴趣。如教学《咏雪》时,我引导学生以“未若柳絮因风起”、“撒盐空中差可拟”为例,使用比喻手法仿写句子,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写出“未若梨花随风舞”“柳絮空中差可拟”的佳句;教学短文《陋室铭》时,我让学生仿照铭文为学校、班级、宿舍做铭,或以交友、处事、学习为主题做铭,学生创作热情高涨,其中不乏精品,例如:以我们大贵中学发展变化、校风学风为内容创作的《贵中铭》:校不在大,境幽就行。史不在长,数年就名。斯是陋校?唯师德馨。玉皇寨下坐,黄洋河畔行,崭新运动场,校园洁又清。可以怡性情、阅古今。有勤研之师者,无颓废之学生。严师出高徒,勤学是捷径。人皆云:“贵中真行 !”此诗一出,一时掀起课堂高潮。此外,将《木兰诗》改写为一幕短剧,续写《石壕吏》,把《酒泉子》改写为记叙文等系列改写训练,对于激发学习文言文兴趣,夯实文言基础,提高文言阅读能力都发挥重要作用。四、开展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课外兴趣活动,也是一种教学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激发兴趣。我们在年级组和班级内开展了文言小故事比赛、“诵读文明,传承经典”朗读比赛、 “畅游两千年,文言伴我行”手抄报比赛、观看成语典故影视、课外文言文趣味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比赛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文言文兴趣,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丰富多彩的语文兴趣小组活动,不仅把文言文教学由“死”变“活”,而且是巩固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逐步形成课堂内外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学习方法。另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宣传教育阵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校园文化墙上装点一系列的诵读经典,如《三字经》、《论语》、《出师表》、《醉翁亭记》、《岳阳楼记》、《陋室铭》、《爱莲说》以及初中阶段要求积累的古诗词等文化经典,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文化角的作用,用经典引领孩子们踏入国学殿堂,激发学生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文言影响,建设书香校园,传承文化经典。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文言文的教学和研究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上,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从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入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广泛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法,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关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论文标题

323 评论(11)

yqzhang

文言文阅读的复习,首先要掌握阅读方法。许多学生往往不认真读文章,而只是到文中去寻找答案。文章没有读懂,想正确回答问题是不可能的。做文言文阅读题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通读必须完成以下五个任务;了解记叙的是什么事;弄清所记之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简析所记之事涉及什么人,他们之间有没有主次之分,关系如何;查看记叙中作者有没有议论,议论什么;留心叙事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如果文言语段是议论性的文字,就要找出表明论点的句子,再找到证明支撑论点的论据,最后看看是用什么方法证明论点的。    第二步,品读细节,把握人物。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内容后,要想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自然离不了人物,而把握人物形象则要关注人物描写,尤其是一些细节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品质和内心。要注意品读这些细节,如;揣摩人物语言的语气,关注神态的变化,注意动作的指向等,从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图。因此,品读人物言行,人物的性格、为人也就了然于心,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也必然顺理成章了。    第三步,精读文章,对症下药。深入到文章内部,利用文章本身的语境、命题的题目、文章中的原话、注解及文章的主旨来解答相关试题,对症下药。    词语解释题。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直译,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然后意译,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    筛选信息题。要求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是;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教学论文 )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是建立在理解文章基础上的,它可以促进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所有材料的目的。    归纳概括题。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这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具体内容有;某个论点的依据;某种现象的本质;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及结果;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    观点态度题。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可从文体特点人手;记叙性文体,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会融会在他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中,也有少数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简要的议论,概括时就应抓住这些特点。议论性文体,作者观点就是文章的论点。同时注意两点;一是概括完整性、全面性,作者的情感态度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顾及,不要以偏概全,丢三落四;二是概括的准确性、恰当性,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恰如其分地概括。满意回答别忘了好评哦~~~O(∩_∩)O谢谢
176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