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5

xue-ju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土家族音乐文化论文题目有哪些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陈唯95

已采纳
土家族民族文化和特色有:摆手舞、舍巴歌、山歌、打溜子、毛古斯。1、摆手舞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狩猎舞、农事舞、生活舞、军事舞等,它节奏鲜明,形象优美,舞姿朴素,有着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深为土家族人民所喜爱。摆手舞根据规模大小可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2、舍巴歌伴随摆手舞产生的摆手歌俗称“舍巴歌”,它是土家族的创世史诗,由祭祀歌和伴舞歌两部分组成。摆手歌描述了人类起源,追溯了民族来源和迁徙历史,歌颂了祖先业绩和英雄事迹,表达了土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理想的追求。3、山歌歌词以二、四、五三种句式居多,有单唱、对唱、一人唱众人合等形式。从歌唱样式上看,土家山歌“高腔”抒情,称“喊山歌”;“平腔”叙事,为“唱山歌”,且分类细致,采茶歌、穿号子、翻山调等曲式各异,韵律跌宕。4、打溜子土家族打击乐“打溜子”,以其独特韵味,丰富曲牌而闻名,多用于民间喜庆活动,如今因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而大放异彩,广泛运用于建新房、送新兵、迎劳模、庆祝丰收和各种民族节庆中。5、毛古斯跳“毛古斯”是土家族民间古老的集歌、舞、话为一体的“似剧似舞”的祭神戏剧。演剧者浑身用稻草、茅草、树叶包扎着,扮成祖辈儿孙一家人,动作粗狂滑稽,或碎步进退,曲膝抖身,或左右跳摆,浑身颤动,或摇头耸肩,且自始至终伴讲语词怪诞的土话,唱土语歌。

土家族音乐文化论文题目有哪些

82 评论(11)

brilliancing

土家人的声乐曲牌繁多,涉及祭祀歌、劳动歌、叙事歌、风俗歌、情歌等,有单曲体和联曲体两大类。土家人最着名的器乐乐种是“打溜子”。它流行于湘鄂西土家地区,又称“打家伙”,多用于庆贺年节,寿诞、乔迁之喜,婚嫁场合,通常站着演奏,婚嫁时则边走边打,打溜子的曲目繁多,有300余个曲牌。有描述飞禽走兽声音与形态的,有描述自然景观的,有祈求吉祥平安的,根据所需表现的主题,演奏技法要求严格,所奏音乐富有表现力。此外,咚咚奎乐曲、花锣鼓乐曲,吹锣鼓乐曲等也是土家地区常见的器乐乐种。
263 评论(11)

shiyou405

土家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当然应从这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土家语唱出的歌为依据来分析归纳。如果将焦点集中在土家族的汉语民歌上,所反映出的音乐特点与汉族民歌长江上游·西南风格区的大体一致。这里根据土家语民歌,分析归纳出土家族传统民歌的音乐特点。土家语民歌都采用五声羽调式音阶。调式音列有[LaSiReMiSol]和[LaSiReMiSol],音调模式为下行的[SolMiReSi(Do)La]前者显示出更加鲜明的民族属性。主音“1a”和上方五度音“mi”形成的纯五度,在旋律中起着骨干框架的作用。可以说,土家语山歌的旋律基础是五声羽凋式音阶,旋律外部框架为la→sol小七度,旋律内部核心为1a→mi纯五度。乐句末尾的主音均延长下滑,有较强的稳定感,在曲尾进一步强调这种进行,则形成完满的终止感。湘西酉水流域的土家语民歌与鄂西南清江流域的土家语民歌音乐上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运用以纯五度为核心的五声音阶,旋律多有大的跳进,风格高亢热烈;后者多运用以小三度(LaDo)为核心的[LaDoRe]三音列,旋律线平稳,曲风较古朴。土家语民歌多采用非律动性有板为主的节拍形态,混合节拍很普遍。前短后长的节奏型较突出。节奏布局多呈前密后疏。
140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