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7

celinenna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小学音乐节奏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cyuan

已采纳
音乐创作让小学生“乐”起来_音乐论文 音乐创作让小学生“乐”起来 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的、是陶冶他们性情、滋养他们心灵的一副良药。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创造性和审美能力,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们大胆地将学生心目中“高深莫测”的音乐创作带入课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体,鼓励学生求异、求新,不断培养学生敢于创造的意识、勇于创造的能力。 一、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快乐放飞。 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源泉。” 音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通过音乐,我们可以体验到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与创造音乐世界的丰富多彩,我是这样做的: 1、让孩子“乐”于表演。 学生天生爱模仿和表演,也善于表演。当学生熟悉和理解一首歌后,我总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让学生用身段、手势、眼神、表情来自我表演,有时根据歌曲的意境,让学生试着发挥想象来表演歌曲中的角色,可以是童话和生活的角色,也可以是虚拟的角色。为了增添气氛,我要求学生自制道具,来进行创造性表演。如:教第十一册《读书郎》时,我让学生自愿分组,每小组准备一个与读书郎有关的节目,十五分钟过后,学生上台表演:一个组表演合唱(校园十佳歌手领唱,其他同学合唱);一个组表演小品(读书郎与私塾先生),读书郎自带了道具即书包;一个小组表演舞蹈;一个小组表演打击乐等等。 发挥想象,表现自己不仅是学生理解了歌曲的内容,创作愿望得以实现,我也在组织和参与中分享学生的成功与快乐,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2、让学生“乐”于色、画。 音乐和绘画是一对姐妹艺术,正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当我作曲时,心中总是描绘着一副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而图画与色彩是血肉相连的,我常常在欣赏和听歌曲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画一副画,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或者用色块来表达听音乐的感受,这个活动学生们最喜欢,孩子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兴致勃勃用色彩随意挥洒,用红色表达欢快、热烈的场面;用蓝色表现抑郁、沉闷的心情;用绿色来表达生命与希望;用黄色表现明亮与美丽。如:我们欣赏第九册《踏雪寻梅》时,学生们根据老师准备的材料,一组学生用蜡油来制造梅花,一组学生用各种颜色的纸块剪贴梅花,一组学生用色块挥洒,一组同学勾画简笔画等等。 艺术是相通的,歌曲、音乐欣赏完了,一副副幼稚、美丽、夸张的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图案诞生了,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溶为一体。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创造了美。 音乐的创造自由度是最高的。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只有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从而走出“技能训练”的怪圈,把“人本位”作为音乐教育的课程观,使音乐真正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且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完整人作为主要任务,并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遨游创作的天地、体验成就感。 好奇是小学阶段学生的独特天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总想自己去亲自体会、感受。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和看问题的方式与低年级明显不同,总能通过特有的形式丰富自己的头脑。我抓住瞬息就去的机遇对学生进行创作的辅导: 1、自制乐器、自编节奏。 我们音乐老师必须放下架子,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合作伙伴”。有一堂音乐课,根据旋律打击节奏,有一个男生用竖笛拍打椅子,发出嗵嗵的声音,几个男生听到了,也学起样来,教室里充满了嗵嗵嗵的声音,表演完毕,这几个男生不安地看着我,准备接受我的批评。他们想不到我会表扬他们,我说,刚才有几个同学发现了一种打击乐的声音,椅子是家具不经打,我们能不能用其他又小又漂亮又好听的东西自制乐器来打击呢?学生听后纷纷发表意见,我当即拿出几件简单的打击乐器,请学生们观察后自己做一件打击乐器,于是我和学生们一起利用竹筒、竹板、酒瓶和易拉罐等在课余时间制作,随之我再和学生一起用自己造的乐器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上课时击打“乐器”体验打击乐的自由开放的节奏。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自编歌词、自创旋律 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创造性音乐学习活动入手。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创作活动可以说是最具体、最有效的体验和学习方法之一。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不仅需要学习别人的作品的内容,更需要的是培养他们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去创编音乐,这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音乐创作学习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活动的机会。我常常采用自编歌词和自编旋律的形式,如:我让五年级学生自编《欢乐颂》歌词,大家歌词编得很幼稚好玩,有一个学生这样编的:“蓝天高高、草儿青青,太阳公公在微笑。妈妈欢笑、爸爸点头,我的心情真愉快。我们大家,一起来呀!又吃蛋糕又喝水。我采取表扬为主的方式,这样一来,能保护大家创编的积极性。放学后,就有几个同学自编了其他的歌词让我点评。 音乐又是流动的,几个音符通过不同的组合,带给我们的则是缤纷斑斓的听觉享受。小学生自编旋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节奏创编出不同的旋律;可以根据老师给他们的调式音来创编旋律;也可以按时值随心所欲创编旋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具体操作音乐基本要素,得到令人兴奋的音乐创作过程的体验。 总之,我们进行着音乐创作方面的初步尝试,老师和学生都有快乐的体验也有失败的懊丧,我们所说音乐创造力是发展小学生初步的创造思维和能力,它将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始终,我们音乐老师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小学生初步经历和体验音乐的创作过程

小学音乐节奏论文参考文献

274 评论(14)

atom9552

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去正确引导,加重学生的节奏练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节奏教学融入音乐实课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那究竟该怎么让低年级学生去体验音乐中的节奏?,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说一说以下几点。 一、听与说 低年级刚刚接触节奏时,让他们进行听说节奏的练习。 ⒈让学生用耳朵去聆听,去感知各种各样的节奏,给他们听平时生活中最常见的声音,清晨运动员的跑步声、马路上的汽车声、起床时的闹钟声、厨房间的滴水声、大自然中的鸟叫声等,让学生聆听,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猜猜看”这一类的游戏,在课堂上加入这一环节,他们一定非常活跃,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当播放小鸟叫声:叽叽叽叽,学生立刻就会知道是小鸟的声音,自然而然便会将歌曲的节奏演练出来,同时还能比较准确地掌握节奏的长短、强弱、高低。此外,试着让学生听一听歌曲的伴奏,包括前奏、间奏、尾奏等,听多了,学生就会轻轻松松地把节奏哼了出来。 结合听声音节奏,接着就可以让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声音的节奏,请大家学一学。此时就调动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就会畅所欲言,在不知不觉中就对节奏就有所感悟,慢慢的他们的节奏感也得到了增强。 因此,听说节奏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听辨能力、动口能力等,也为以后学习音乐打下了结识的基础。 二、 模仿音乐节奏 低年级学生十分善于模仿,模仿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小花小草小树,模仿飞机大炮,他们都是一流的,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模仿,我们可以先给学生示范,一个一个的物体单独示范,然后在音乐声中完整的进行示范表演,使学生对音乐的动作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我认为模仿节奏应抓住这几点: 1、语言节奏练习。让学生从语言出发掌握节奏,如:念句子、念儿歌,有节奏的念。如一年级歌曲《快乐的小木匠》,我们可以抓住节奏 ⅩⅩ ⅩⅩ∣ⅩⅩⅩ 做以下练习 ⅩⅩ Ⅹ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嚓嚓 嚓嚓 刨花 飞 刨花 飞。沙沙 沙沙 大锯 响 大锯 响 当然我们还可以在念的时候加入打击乐器,添加色彩。 再如: 一年级歌曲《小小雨点》 ⅩⅩ 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Ⅹ∣Ⅹ - 小小 雨点 小小 雨点 沙沙 沙沙 沙。 这里可以加入沙锤。 2、动作模仿。根据一些简单的节奏型,老师示范动作(拍手、拍肩、跺脚等),让学生模仿,培养他们学习节奏的敏感性,让他们从实践中去感知节奏。 如节奏型:①师(拍手)ⅩⅩ Ⅹ∣ⅩⅩ Ⅹ∣ ② (拍肩)Ⅹ Ⅹ∣ⅩⅩ Ⅹ∣ ③ (跺脚)Ⅹ ⅩⅩ∣ⅩⅩ Ⅹ∣ ④ (耸肩) Ⅹ — ∣Ⅹ — ∣ 学生可以和老师开火车模仿,也可以单独模仿,或者和老师一起做。 3、语言和动作同时模仿。师有节奏地边说边做动作,利用各种节奏(如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等)给学生示范,学生再模仿,培养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如:师拍手(念) ①Ⅹ Ⅹ∣Ⅹ Ⅹ Ⅹ∣ ② ⅩⅩ ⅩⅩ∣Ⅹ Ⅹ Ⅹ∣ 请你 跟我∣这 样 做∣ 请你 跟我∣这 样 做∣ 生模仿(念)Ⅹ Ⅹ ∣Ⅹ Ⅹ Ⅹ∣ ⅩⅩ ⅩⅩ∣Ⅹ Ⅹ Ⅹ∣ 我就 跟你∣这 样 做∣ 我就 跟你∣这 样 做 4、模仿声音 在教歌曲《小小雨点》时,可播放(雨声、风声、水声、鸟叫声)让学生静静的听一听,你听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 学生: 我听到了春雨的声音: 沙 沙沙 沙 我听到了春风的声音: 呼呼 呼呼 我听到了流水的声音: 哗啦啦 哗啦啦 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 叽叽喳喳 这样的教学紧扣住了不同节奏的走向特点,不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爱玩好动的天性得以施展,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而且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已经让学生不知不觉的把握了许多不同的节奏,逐步形成了一种听记节奏的能力。 三、歌词节奏 有节奏的朗读歌词,也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在上某首歌曲时,让学生随钢琴伴奏或伴奏带朗读歌词,这样学生不但熟悉了这首歌曲的歌词,也能记住它的节奏,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四、用各种打击乐器训练节奏 打击乐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敲敲打打,本来就是学生的天性,低年级学生对打击乐器比较陌生,当我将各种打击乐器展现在他们眼前时,学生们都瞪大了眼睛,非常的激动,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这时我们可以给他们了解打击乐器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并进行各种打击乐器的节奏训练。 1、 学习大鼓节奏 首先出示大鼓,让学生敲一敲,听一听,并说一说大鼓的声音是怎样的?师在黑板上贴:大鼓 咚咚。再采用自编儿歌节奏的教学形式来训练学生的节奏。 师示范:大 鼓∣唱○∣咚 咚∣ 咚○∣ 大 鼓∣唱○∣咚 咚咚∣咚○∣ 教法:①师教一句,生学一句。②生读上句,师读下句,比较两句有什么不同。③师读上句,生读下句。④学生用左手做大鼓,右手做鼓棒,拍击大鼓节奏,休止符用握拳表示,边说边拍。⑤学生默唱拍击大鼓节奏。⑥请几位学生上台敲大鼓,其他学生跟着默唱。 2、 学习小鼓节奏 在学习小鼓的节奏时,让学生区分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方法跟学大鼓节奏差不多,师在黑板上贴:小鼓 哒哒。同时出示小鼓节奏: 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 小鼓 来唱 歌 (哒哒) 小鼓 来唱 歌 (哒哒) 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Ⅹ∣Ⅹ ○ ∣ 我们 大家 听 (哒哒) 小鼓 来唱 歌 根据以上节奏型,让学生边看节奏边读节奏,用腿当小鼓,双手当鼓棒,拍击小鼓的节奏,边唱边拍。 3、学习碰铃、三角铁、响板、木鱼、砂槌等打击乐的节奏,同时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除了认识的打击乐器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可利用一些道具(如脸盆、铁盒、木板等),去敲一敲,听一听,去创造自己的节奏。 学生在学习打击乐器的过程中,一是爱玩乐器,二是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感受到各种乐器的音色,还懂得如何敲出特别好听的声音,可谓是一举多得。 五、打击乐器的节奏 利用各种打击乐器,根据节奏型进行合奏,或给小乐曲配上伴奏,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六、创编节奏 在学生熟悉节奏的基础上,采用打击乐器或动作进行大胆地创编节奏,在这一创编的过程中,教师应放手,积极鼓励学生以个性的参与去创造节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能通过合作、讨论、大胆地进行尝试,教师都要给予表扬,不仅要表扬积极参与创编的学生,也要鼓励那些胆小,能力较弱的学生,发掘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习节奏是小学音乐的启蒙点,包括声乐、舞蹈、乐器等等诸多分学科的中梁砥柱。学生在学习节奏时,如果有一位有正确教学观念的老师在旁引导,从音乐的各个细节入手,在课堂上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就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他们的音乐潜力也可以得到最大发挥。 参考文献: 《声乐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音乐教师与新课程》 湖南文艺出版社
223 评论(8)

软圆圆的软

网络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冲击
87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