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fa
小学学习古诗,主要还是培养传统国学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中国的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另一个方面,小学学的诗都是都很简单,朗朗上口,很易成诵另外,古诗词可以培养人的修养如果小孩打好国学根基,长大很有益处 
提供一些资料,供参考。1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2 、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3 、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4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5 、语文课堂调控艺术初探6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7 、语文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8 、论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9 、学校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10 、创新意识与语文教育11 、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 、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13 、论语文自主学习14 、语文批评与语文教育的发展15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策略16 、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7 、论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观18 、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19 、语文特级教师的研究20 、对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思考21 、语文教科书内容及其价值取向分析22 、对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的思考23 、学生亚文化与语文教育24 、试论语文探究性学习25 、语文教育合作学习初探26 、对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思考27 、语文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发展28 、发展性评价理念与语文教育29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30 、多样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31 、试论阅读多元解读与阅读教学32 、说课与说课的艺术33 、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4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5 、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发展观36 、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37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
摸索出了一套能够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1.学法激趣,信任激趣,导语激趣, 4.板书激趣,5.情景激趣,审美激趣,7.古为今用激趣,灵活多样的教法激趣,活动激趣。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背景随着社会文化的革新,以及时间的推移,文言文中相应的文化背景、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等等都与学生生存的环境存在着巨大的时空距离,文言文语言表达形式、表现方式、词法语法等方面与学生现实语言交际之间也都存在隔膜。加之隐藏在古代诗文中的微言大义,又增加了学生认知理解的难度,学生因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了一定的排斥、疏离、拒绝的心理。 其次,现在文言文教学存在两大误区。一种是像学古汉语文选似的一个字一个字把它掰碎了,揉碎了,把文言文搞成古汉语当成或外语来教学。还有一种就是拿了篇文章来,文章还没有看明白呢,就开始总结思想、分析形象。文言文阅读应该能够把一些东西读通,读得很顺畅,学生自已去感受。无论读文言文还是读白话文,在做文学形象的鉴赏时,就提高语文能力来讲,道理是一样的。不能把文言文当成外语来学,文言文毕竟是不同时代的汉语。另外也不能把文言文当成白话文阅读,因为毕竟它有语言障碍。所以教学文言文应该抓住一些跟主旨非常相关的东西,拿来做一些重点地解剖。尤其是阅读诗词,一定要从语言里出形象,不从语言里出形象,别人是没法把握的。再者,在初中阶段,学生在课本里接触到的文言也只有几十篇,且内容比较简短,学习要求也比较低,多数初中老师对古汉语语言现象与规律疏于归纳整理。这样也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对于内容与语言形式不再像初中那样浅易的文言文,自然产生了畏惧心理。鉴于此,如何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就成为文言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二、课题内容综述(一)概念界定什么是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汉族人民的语言,古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是指以先秦的口语为基础,经过较多的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模仿它所写的种类作品的语言,如诸子百家、《史记》、唐宋八大家、桐城派等等,都是古文言实际应用的范例。简言之,文言文,就是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一般把“五四”时期定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分界限。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对于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它是一种心理活动,当发展成为爱好时,就成为一个人的较长久而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影响着人们能力的发挥。兴趣和爱好是积极性的来源,它是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动力。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等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对某项事物的兴趣,就能在行为中产生极大的积极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全新的实效性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主观的倾向性,进而带动对语言的“认读”“释义”和“解析”,使学生真正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又领悟到精髓思想,服务于写作,有益于人生。(二)理论依据1、心理学指出:兴趣是推动人们进行求知活动和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愉快地从事某种活动。凡是符合自己的兴趣的活动,都容易提高人的积极性。2、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学习过程中,当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语言本身(知识、规则)时焦虑程度偏高,而把注意力聚焦在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时,焦虑程度则明显降低,学起来就比较轻松。 3、主体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为外部客体的东西,只有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才能内化为主体的素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指导者,学生是自我发展的自主参与者,是积极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关系。这种教学能让学生逐步由以教师指导学的“他主学习”走向独立自学为主的“自主学习”,最后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目的。4、合作性原则:在课题研究中,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家校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强调互相合作,相互促进。 5、新课程标准指出:“适度强化文言文的学习,目的是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