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_静谧
认识自你自己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敌手,而是你自己,你脆弱的心是你最可怕的敌人。而在你的生活中,有一个人需要你的支持、鼓励和理解,有一个人是你最可信赖的人,这个人是谁呢,又是你自己。 你有没有想过,在生活中,人们最先注意的是自己,还是别人?"当然是自己。"你毫无疑义地说。你说得很对,拿到一张集体照,每个人的目光首当其冲不就是落在自己身上吗。可是人们经常会发生不认识自己的现象:"我怎么会做出这种事,说出这种话,简直不可思议。"有些人在碰到意外打击不能自拔时,会一下失去自我。"我心已碎,我已心灰意冷,我依然怕黑,无人给我安慰,我到底是谁啊?是恶魔?是天使?"著名画家保罗?高更曾画过一幅震动世界的经典作品:"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表达了一些现代人对自我的迷惑和茫然。因此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仍然像幼儿园里的孩子,不会去开发自己身上的个性特长。也不知道自己的人格缺陷在哪里?由此产生的种种人间悲剧也就屡见不鲜。不管是历史写照,还是文学作品,悲剧人物都可以从个性失衡,失去自我中寻找到缘由。如果没有镜子,不去河边、并底照照,人类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模样。同样,人不去自观自己,内视自己,不去认认真真坐下来想一想,要是难以了解自己那变化莫测的思维、情绪和自我表现。当你在失败和挫折中,自己看不上自己,自己和自己赌气,摔东西、骂人、捶打脑袋、无休止地长吁短叹时,你有没有想过,这并没有解脱你的失败,减轻挫折。你有没有想过:是谁在阻挠你取得成功呢?这个人正是你自己。 原来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敌手,而是你自己,你脆弱的心是你最可怕的敌人。而在你的生活中,有一个人需要你的支持、鼓励和理解,有一个人是你最可信赖的人,这个人是谁呢?又是你自己。如果为自己长得不好看而发愁,那你只会越来越丑;老是怀疑自己学习能不能搞上去,你只能忍受失败的煎熬。和美女去比,你的五官永远是有缺陷的。但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去唱歌。你有你的特长,你有睿智的头脑,善解人意的情怀,发挥自己的长处,施展自己的才华,你那双小眼睛就会被看作是智慧的象征。 难怪有人写过这样一本书:《生生世世为矮人》。只有在"自卑"中寻找突破口,才有可能改变自我。你可能知道"白天鹅"的故事。当一只天鹅掠过长空,那洁白的羽毛,端庄的体态使人们赞叹不已。可是,在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这只美丽的天鹅,原先却是一只"丑小鸭"。当它刚刚破壳而出的时候,生得很瘦小,那些自以为是的鸭子根本瞧不起它。它默默地、日复一日地坚持训练自己,最后终于在一个早晨振翼飞向蓝天。从古至今功名显赫的名人激起多少人的羡慕,钦佩,当这些人站在人们面前时,使人感到浑身上下都有一种人格魅力,可他们并非都是丰功伟绩的幸运儿。翻开他们每个人的经历,几乎都有过"丑小鸭"的坎坷经历。他们善于把自己的缺陷当作人格完善大厦的铺垫,从而铸就了不屈奋斗的个性。 美国参议员艾摩?汤姆斯16岁时,长得很高,但很瘦弱,别的小男孩都喊他"瘦竹竿",他每一天、每一小时都在为自己那高瘦虚弱的身材发愁。后来的一次演讲比赛,使他发生了大的转机。在母亲的鼓励下,他花了很多功夫进行演讲准备,他把讲稿全部背出来,然后对着牛羊和树木练了不下100遍,终于得了第一名。听众向他欢呼,讥笑他的那些男孩羡慕不已。从此他的信心增加了万千倍,逐步走向成功的大门。他在回忆往事时说:" 想当初,当我穿着父亲的旧衣服,以及那双几乎要脱落的大鞋子时,那种烦人啊, 常常败在自己的手下! 面对着镜子里面的人,你不妨问问:他(她)是谁?请不要偷笑我此话太傻,俗话说:一个人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要战胜这个最大的敌人首先要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但,究竟有多少人想过你了解自我有几分。 当你为了风度而故作潇洒,为了成熟而故作深沉,为了迎合他人而人云亦云,你是否暗地里想过,我了解自己吗?当你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徒劳奔忙时,你是否记得那句话: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 我们固然渴望潇洒的外表,和谐的人际关系;顽强的毅力,进取的精神我们也不能少。但我们不能因盲目地追求而失去自我;不必因没有闭月羞花之貌而自惭形愧。找到自我,重要的不在于虚有其表,而在于丰富的内涵,在于自自然然如行云流水般的一言一行。 寻找自我,树立自我,相信自我。迷茫时不必祈求神灵,忧愁时不必寄情于深邃的夜空,最好的依靠自我。应当确信,上帝就是我!“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认识自我,客观的评价自我,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只有认识到真正的自我,才能放飞希望的奔马,冲出浩瀚的大海,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去创造辉煌,奏响人生最美的乐章。 
先给你这些我在帮你找找。1、 自我介绍的意义:(1) 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你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自我介绍好不好,甚至直接关系到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及以后交往的顺利与否。(2) 自我介绍不仅仅是展示自己的手段,同时,也是认识自我的手段。古人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可见,要想认识自我,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通过写自我介绍,会对自己进行一个有意识的梳理。2、 自我介绍的方式:自我介绍可以有不同的方式,(1)按照使用的语言来划分:可以分为口头的,书面的。我们这里主要讲书面的自我介绍。(2)从书面的自我介绍来看,可以有自传性质的自我介绍,比如,像我们学习的《鲁迅自传》和《老舍自传》两篇文章就是这样的自传式的自我介绍。也可以有以事件为中心,突出个性特点的自我介绍。3、 自我介绍的禁忌:(1) 自我介绍最忌讳平淡无奇,不能够把个人的特点展示出来。(2) 自我介绍还忌讳写成简历形式,缺少文学色彩
认识自己 俄罗斯人能在外国人面前坦言本民族的懒惰,这种对自身的清醒认识和不避短的勇气成就了今日俄罗斯的快速发展。因此,认识自己无论对于个人还是集体甚至全人类都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个人而言,《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就充分体现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也许我们不是“君子”没有“博学”,但“日参省乎己”也是可以做到的。古时的毛遂之所以能成就千古佳话,就是因为他能够十分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水平,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但是,认识自己的优点很容易,认识自己的缺点并且不对它们讳莫如深就需要足够的勇气了。许多人正是缺乏这种勇气,每天疲于掩饰却不思进取,最终荒废了大好年华。对于国家而言,如果不能认识自己,后果是无法估量的。建国初期的“浮夸风”、“大炼钢铁”、“××年赶超英美”等各种不现实的行为与信念造成了我国资源的浪费和发展的滞后。而现在,我们已经十分明确了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并且能够脚踏实地地发展建设,祖国的飞速发展有力地证明了认识自己是进步的基础。只有认清与他人之间的距离,才能确定更切合实际的目标,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摆正自己的位置。我想,如果这样的话,“赶超英美”将不再是一句大话了。 但是,对于全人类而言,认识自己已不再是为了发展,而是为了生存,为了能够在这个疮痍满目的地球上繁衍下去。非典的爆发,禽流感的肆虐,大自然已经敲响了警钟。人们不能再沉浸在“唯我独尊”的虚幻中了,清醒的认识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已是十分必要的了。自然创造了人类,人类再聪明也无法与自然的智慧相媲美。自然能创造人类,就有能力毁灭人类。如果还执迷不悟,那人类只能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其下场可想而知了。 一个个充分认识自己的个人组成一个理智的民族,理智的民族造就一个务实的国家;许多国家组成一个世界,一个能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完美世界。 认识自己 离自己越近的东西,往往看得越不真切。自己,这个看似熟悉的名词,便常会因其几乎为零的距离而让我们手足无措。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自己的认识似乎也往往来自于对他人的映射、借鉴。然而,这种借鉴不该是盲目的,更不该是一种依赖。因为,拿别人当镜子,白痴或许也可以把自己照成天才。在这里,清醒的头脑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究竟是为了什么,缺少什么,想要什么?这一个个问题,恰恰道出了清醒的头脑所应该做的事情。之所以有时仍会迷失自我,那也只是因为我们正在膨胀的欲望在作怪罢了,因为金钱,因为权势而无法自拔。欲望总是会给我们造成某种假象,使原本清醒的你不知不觉中陷入自己设下的圈套。所以,敢于面对,敢于放弃,激流勇退的做法会让我们避免接踵而来的麻烦。而这些,正是认识自己要达到的目标。 地球上的万物事实上都有认识自己的本能。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它们往往都表现在对环境的适应性上。所以,鱼儿不会因陆地的热闹繁华而跃出平静的水面,骆驼不会因沙漠的荒凉寂寞而迁至热带雨林,猎豹也不会因草原的干旱、食物短缺而闯入茂密的丛林。由此看来,认识自己就要求我们懂得如何使自己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但是,对环境的适应,并不代表过分地受到环境的束缚。认识自己,恰恰会让我们摆脱束缚,拓宽我们人生的道路。它会帮助我们找准自己的位置,正确地评估个人的价值。比如,一张百元大钞,在你蹂躏它,践踏它之后,请问:你是否还认为它仍具有百元的价值?答案是肯定的,即使它已变得肮脏、破旧。所以,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认识自己便是一种应变能力,一种因自信而带来的坚持。然后,才有了鲁迅的弃医从文,有了马克思由做诗人到研究社会科学的转变,有了莎士比亚,这样一个梳羊毛者到文学巨匠的伟大转变。 因此,要想创造美丽的人生,就从认识自己开始吧。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只有不断地认识自己,不被表象所迷惑,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心中自有活水来。 古代就有榜样在先。邹忌那一番分析妻、妾、客之所以“美我”的话,真可称得上深刻认识自我的典范。即使有如此多的赞美,邹忌却知道自己没有徐公美的事实,并且举一反三,向齐王进谏,真可谓大智慧也!可是有忠臣未必就有明君。屈原之所以投江也都是因为楚怀王的昏庸。他不听明言,整日被一些阿谀谄媚的话所蛊惑,最终丢掉了半壁江山!“古之人不余欺也”,“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康庄大道自在脚下。毛泽东不是在正确分析敌我优势后做出了向乡村转移的伟大抉择吗?陈独秀不是一味坚持左倾而导致大革命的失败吗?历史告诉我们,心中有明镜的人,就会时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缺点。而那些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怕是正把那面明镜丢入大海,深沉海底了吧! 聪明的人懂得自己擅长什么;博学的人明白自己缺少什么;有天赋的人深知自己该做什么。投资奇才巴菲特从不涉足IT业,对此,他的好友比尔·盖茨评价道:“这个家伙,从不否认自己对该领域的无知。正因如此,他才能稳扎稳打,坚持自己的投资之路。”不要否认、无视甚至遮蔽自己的不足,只有正视他、设法改变现状,这才是聪明的做法,也是勇者的行为。巴甫洛夫曾说:“无论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知道了一切。”越博学的人常常越注重审视自己,在鲜花与掌声之中,他们没有沉醉,他们没有被馥郁的花香与甘醇的香槟所迷惑,而是用“败莫大于不自知”来时刻警醒自己、鞭策自己,追求更高的境界。丢弃自知,任何人都无法登上人生的顶峰。即使是天才也要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更加充实自己。肖邦深明此理,他认为“要发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张地工作”。一个缺乏自我认识的人就只会裹足不前,放弃了往正确的方向去拼搏,去争取的机会。而那些可称得上伟人的人却是心中高悬明镜,常擦久明。 让我们在得意骄傲时冷静头脑,使我们在情绪低落时重拾信心,在顺境之中也不忘留意险滩,在逆境之中也要扬帆直上,以微笑面对赞美之辞,以不屑直对诋毁之言。这样,即使是大风大浪,礁石险滩,我们也可以直挂云帆济沧海! 让心中的活水长流吧! 认识自己 “我是谁?” 这个看上去简单得让人发笑的问话,却是困扰了人类千百年的课题,自有思想以来,就如影随形地伴着人类,从刀耕火耕的蒙昧时代,一步步走向文明。 是的,这的确难以回答。你可以对着镜子说“我叫ⅩⅩ”,但这不叫认识自己。你也可以用一堆词语形容自己,可以总结出自己的优点缺点,但这似乎也没有涉及到认识自己的核心,那就是——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古希腊的特尔斐神殿刻着一句铭文:“人啊,认识你自己!”——虽以神的口吻,却是人类对自己的告诫。苏格拉底很喜欢,他也说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不过他没有说这句话在更大意义上对他的影响,即怎样促使他思考生命的本质。他没说,以后的柏拉图他们也没说,实际上,这句石破天惊的箴言照耀着整个古希腊罗马的文明。在众神的领地,人类第一次觉醒,第一次审视自己,了解自己,文明的种子得以萌芽。 后来,又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在黑暗时代,不甘于神权束缚的人们,重新看到了来自古代爱琴海畔的亮光。认识自己,发掘自己,再次演变成一场浩浩荡荡的潮流,催生出新的艺术、科学和哲学。人类开始学会为自己唱赞歌,不再膜拜于神的脚下。而此时,阿波罗的庙宇早已一片废墟,曾名扬当时的神谕被掩埋在瓦砾下,只剩一句“认识你自己”,被广为传颂,在遥远的历史中回响。 其他的文化又何尝不是如此,认识自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但是,认识自己,又岂止是“认识”二字呢? 据说,那句神殿的铭文,本意是让人看清自己的渺小,是古人面对自然的强大时所发出的无力感慨,不过是要叫人臣服于神,可是竟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其实也不奇怪,知道了自己的渺小,才要加倍努力以强大起来:不但要认识自己,还要探究自然;不但要求索,还要改造。正是如此,人类的世界才会这样美丽,甚至胜过自然的作品——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的,否则反而不是真正地认识了自己。从这个角度来讲,认识自己只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的目的。 人类总是不断认识自己,所以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而后又需要新的定位和剖析。也正是因此,人类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总不能给出完美的固定答案。不过无论何时,你都大可对着自然说:“我是人类,没有你的力量,却也有我的智慧;我是芸芸众生之一,却也是所有人类的总和;我不像你能永恒,却也能以我的方式,担负着几千年的历史,并将它一直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