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8

65438124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儒家文化与生活的议论文题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3007201008

已采纳
凡事有利便有弊,作为儒家思想,它利在君王,弊在百姓,玩弄了中国百姓几千年。

关于儒家文化与生活的议论文题目

296 评论(14)

hutinko

这个话题很敏感,对战起来我估计会很惨烈,所以我不敢妄自菲薄!好或者不好,支持的人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在那摆着,能说什么?博大精深呗!但是有着他腐朽古板的一面!就像一个人一样有好的一面必有阴暗的一面!为了不得罪两大势力建议你两面都写一下。然后在给出自己的想法,再做一个总结!其实好不好,认为好就好,坏不坏,认为坏就坏!希望你能把他的两名性表达好。我溜了!
174 评论(10)

兰心若指

儒道佛事 (谓语小丝) 道家研究了事物的起源;佛释觉悟出万事的终极;儒者面对着现实展开管理;哲学把过程逻辑奉为圣贤,一句“聪明”好生了得!史学则把成立事实的记录,用做评价的依据……却无论如何跳不出自我世界的主观,让持别论的后来人不断费解。“公正,公评”在“公开”中遇到挑战,唯望着“公德”在人心里站立起来……希望,从此变为攀蹬时光辉的标点!生活,由此产生政变……您信不信?!我信;敲击生命的岩石,活着其实简单。把DNA解开,染色体竟不过是RNA蛋白质组合的盲点,是无明的脑神经信息指示了这些核糖核酸;相似电脑,用人脑的机能将它区分开来……当人生第一次从人猿里区别出来,谁不感叹!?笑,原不是一种表情,而是来自心灵;和商家的“专业”一开初就有差别。但老板称这是“聪明”。最简单的麻醉、兴奋剂……难怪职场里的闲人们一直都在说“累”!?让劳作的疲乏都楞怔得目瞪口呆。稍息吧;喝一口茶,将商业的炒作进行到底!只是千万别说哪个什么“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只讲“赚钱”就行;简单点。商业追求的最高境界!!夏季的梅雨,虽不曾都叫“淅淅沥沥”;可那酸酸甜甜的机遇,却一定要让您过目不忘倒是真的。撑一把雨伞,把天堂由此攥在手心;您不会不觉得自己原很伟大吧?!但事实是原也平凡。释迦牟尼佛一语戳破天机,将《道德经》的作著李耳逗的也开怀畅饮了起来。于是,从此,炼丹炉火的火苗成了阴阳变幻的前奏;其数理的无处不在,把哲学家的“聪明”也烧得不停地头疼感冒。只有实战的管理和经营人士,以“儒”的仁义礼智和“兵”的威武不屈捏成两个拳头,在前行中张驰有度的劲舞……让“花剑,利剑”的运动员们眼馋着道:“我也去江湖划船…”飞一般的天鹰哟,是一艘小小的船,航行在无尽的空心里。谁充当了它的脚?!风的燃烧,把古老的木材吓跑;不曾想到:道的“无中生有”将“形而下学”朝“形而上学”超越的时候,科学竟成了它的副产车间,推世界朝前突飞猛进……脚,不一定都是有形的;诡辩学家公孙龙学派的“臧三耳,鸡三足”发明了电脑运行的驱动程序,无意证实“运行之先,必有运行之策”的成立。再次把生活的快乐来源于生产,过程的明明白白;法学家都感惊叹!!法律事实做证成为解决疑问的钥匙,将万事万物理顺“归零”,成社会治理的最高境界和目标。实是一种心态。把唯物、唯心的哲学命题从此推开……笑了。真实的心怀;人类不再做那自我矛盾的梦幻!当那天教师吟咏:“一个黄昏的早晨,走来一对高大的矮人,牵着匹肥壮的瘦马……”时,无知的学生一定会把这高明的教材换过;同时,唱道:“科学来源于相互的理解,综合原是组合的祖先……有理才会有蛋,而绝不是鸡能生蛋!”“形是载体,而非机理”成为道理。享用吧,孩子;美味来源于美的感知。知足了;
307 评论(12)

travelfar

儒家与道家。也许有人会怀疑是法家,但是如果要精确的说,中国的法治几乎从来没有法家思想在其中。多半是站在儒家学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而我们现在都还在拜孔夫子,都还在读文化教材,应该没有人会怀疑儒家对中国人的影响。至於道家呢?为什麼选儒家与道家,这个要一起解释。因为中国文人同样也参与政治,这些饱读诗书的文人们,在政治的浮沈之中,通常会有两个选择: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果受到重用,就想办法用儒家方式经世纪民,民胞物与;如果被贬谪在外,那麼便以道家(或佛家)的思想为精神主轴,思考人生真正的意义。这种以道家思想为主体的想法,是比较消极的,也是比较逃避的,但是面对被皇帝遗弃(贬谪)的痛苦,文人必须透过某些东西来调适自己,就像有人得了绝症然后信奉某个宗教是一样的,是精神上的依归。例子是很多的:苏东坡写过〈刑赏忠厚之至论〉里面诠释以儒家思想去思考赏罚的问题,这个是中国的法律精神,所以中国自秦汉以后的法治,应该都属於儒家的系统。但是当苏轼被贬谪黄州的时候,竟然写出前后〈赤壁赋〉这类的文章,充满了「出世」的思维,里面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想要归隐和舍弃的念头交杂,很显然就是道家思想。所以是儒家与道家,这是中国文人士与隐的两个抉择,也是巩固中国文人的心的两个主要精神。
291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