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4

traumland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论文的问卷设计存着的问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uliang1

已采纳
问卷调查推荐使用问卷星,做问卷调查常见的问题如下:1、调查问卷的整体设计不良,问题表述欠妥,导致问卷的信度及效度下降。2、调查过程中缺乏对被调查人员的必要解释工作,忽略调查问卷的说明。3、参与调查的人员主观上不重视,责任心不强,导致搜集的材料无效。解决办法:1、高度重视,严格设计,严密把控调查问卷质量。问卷设计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社会调研的成败。2、理解调查问卷设计初衷,恰当解释说明,激发被调查人员的参与热情。根据调查任务,遴选并培训调查人员,熟悉理解问卷设计的原委,熟练掌握调查方法及相关知识。3、严格遴选及要求,提升调查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遴选责任心强、具有敬业精神、良好的社会礼仪及人际沟通能力的人员,调查前进行严格培训,明确各自的主观态度,这也将影响调查的顺利进行。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问卷调查的相关问题,推荐咨询问卷星 问卷星是强大易用的在线问卷调查平台,丰富的题型和多样的功能帮助各行从业者,高效完成其问卷调查的工作。此外,还可以创建在线考试、报名表单、在线测评和360度员工评估、在线投票等丰富应用;更是拥有1亿+模板复制可用,多终端+多渠道问卷分发,不限填写次数,实时监控填写进度,数据自动统计分析。专业团队,值得信任!

论文的问卷设计存着的问题

240 评论(9)

宇纷飞的梦魇

问卷设计不简单,是一个耗时耗力的活,而且往往会出现各种失败,所以不要迷信各种问卷调查结果,其中至少有90%是不合规范的。问卷的终极目标是验证或提供某个问题的因果解释,即解决问题,其次才是描述情况。问卷设计是一个项目,不是一张纸上写几道问题。这其中包含许多程序。从实际操作经验出发,个人认为问卷设计一项最基本道理是:因为适合所以优秀一个优秀的问卷设计,如同一款优秀的工业产品,是在一系列规范流程和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下产生的。因此,你所要知道,或许不止于表象的如何设置问题,如何组织语言,而需要了解整个问卷设计流程究竟该怎么走——而私以为这正是目前这个行业乱象的本源之一。问卷设计流程首先,历数一下问卷调查中的几个问题最直观的:其一,乱答问卷,或置之不理;其二,问卷题目过于泛泛,不切中要理,最明显的表征就是,问卷作出来的结果拿到上司面前,上司看完就回一句:“哦”;其三,问卷题目设计有基本技术错误,如偏向性、选项不完备等等。不直观的:其一,问卷不能反映实际人群,不具有代表性,问卷没有价值;其二,问卷设计的题目和选项有误,没有统计价值;其三,问卷没有逻辑,只局限于描述情况,不能解决问题,问卷价值不大。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对问卷理解偏差,设计问卷没有走规范流程,没学过统计有关。其次,介绍问卷设计流程一、问卷设计的前期工作主持问卷设计者,必是深入了解情况者。要做问卷,自然要圈定一个问题范围,即想了解哪些方面?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问卷大方向,如果这里出现偏差,那此后的工作基本就是无用功。比如,现在我们要做“金坷垃”牌口香糖,那问卷设计的主持者自己首先得非常了解口香糖这个产品的市场情况。文献铺垫可阅读相关的行业研究报告或类似靠谱的问卷研究,这有助于避免走错方向,也能提供新思路。如有条件,可以找到相关的数据,先刨一下数据,做些数据分析,这非常有利于问卷将来设计和发放。既然我们做金坷垃口香糖,属于快销领域,那就先拿尼尔森的数据刨一刨。了解被访者。你得去和被访者聊天,专业点叫“访谈”。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去了解他们对于你想了解的领域和想解决的问题,怎么想?怎么看?哪些才是你要发问卷的对象,如何发问卷,才不会出现高概率拒绝——严格地说,如果一个问卷出现高概率拒绝,那么这个问卷设计是失败的且没有意义的其次才是问卷语言怎么设计,才会比较贴近被访者的情况。访谈最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小组访谈(Focus Group)找十个左右各有特点的被访者坐在一起,围绕着你想理解的主题,大家进行闲聊。这种方式有助于快速全面的了解信息,但信息真假和权重是不明确的;第二阶段,深度访谈找有典型意义的被访者深度聊天,你可以把之前的了解的信息与这位被访者共享,看他的态度和想法,一般做3-5个足矣。以上只是建议,如果精力和财力不足,做一次小组访谈。但是访谈必须是要做的。形成前期(定性)研究报告:提出假设你需要根据你目前了解的定性材料(报告和访谈),做一个全面的剖析,提出假设,举个开玩笑的假设,“因为情侣要经常打KISS,所以女性消费者最关心口香糖能否清除口气”。你提出的假设是至关重要的,你的将来问卷设计将是围绕这一假设而来。将你的假设,转变成一个公式,形成一个逻辑。还是以“金坷垃”牌口香糖市场调查为例,口香糖的销量=性别+年龄+销售场所+口味,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口香糖受性别,顾客年龄,销售场所以及口味的影响。而你的假设内涵,举个例子,则是:年轻女性对口香糖销量贡献较多,她们喜好在街边购买,对口味也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围绕假设,设置题目有了前面的铺垫,这个阶段的题目设置倒不费心思。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的问卷自然而然会偏重去了解性别、年龄、销售场所、口味选择、销售频次和数量。我个人经验,在这个环节,除以上领域外,最好能够多设置一些问题,以了解其他方面,毕竟谁也不能保证我们提的假设就一定是准确无误的,如果出了问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救。设计重复性的题目,能极大帮助你分辨哪些是胡乱填的,哪些不是。这算是我自己的经验总结,主要借鉴了一些心理学量表的做法。还是以口香糖为例:你喜欢什么口味的口香糖,选项A、B、C;以下哪种味道的口香糖你最愿意购买,选项A、B、C,注意两道题之间的选项内容要打乱,比如上一题的A是下一题的C。确定问卷发放方式和发放量“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胜过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同理,一百份精确的具有代表性的问卷远胜过随意填答的上千份问卷。在问卷领域,最关注的是“代表性”,而非数量。国内很多媒体经常会用样本数量来证明为自己调查结果是真实的。比如多少网友表示。这其实是错误,你的样本再大,调查人数再多,如果是有偏颇的,那也是没有意义的。比如一个村庄有老人和小孩。调查一万个老人也绝没有调查一百个老人和小孩来的更有意义,更反映现实。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盖洛普靠总统选举预测发家的故事。很遗憾,由于条件所限,一般商业问卷常常是街边发放或者网上问卷,在统计学上都属于非概率抽样,其统计价值相对不高;如有可能最好采用概率抽样,那样你的结果将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如何概率抽样,很复杂,这里处于行文长度考虑,暂且不表。就企业和工作实际情况而言,如果是做问卷,尽量别搞路遇抽样——随意发放,起码做整群抽样,按被访者类别发放问卷。一份包含15个问题的问卷,有效问卷,即没有随意填答且所有问题都回答的问卷,数量至少达到200份以上。二、问卷设计的中期工作试发放和修改阶段尝试性的发放一些问卷,推荐是在100-200份左右。通过回收,分析答案填答情况,可以及时修正问卷的错误。如有效问卷回收过低,部分答案总是不填,剔除部分效力不高的题目等等。发放和回收阶段这里面又牵扯到网络回收、防止调研员胡乱填答等等问题,这不属于问卷设计,我就不细讲,三,问卷回收分析数据分析通过一些数据分析软件,如SPSS、STATA等,分析数据。实在不行,用Excel也可以实现,只是复杂点,需要些写一些公式。评论里有人表示设计问卷要照顾统计软件易用性,要让问卷出来的数据结果方便统计软件刨,以省中间的麻烦。首先,可能是我个人阅历较少,做的问卷案例不够多。实在没有碰到过问卷设计,特别是封闭性问题设计,导致用统计软件刨起来麻烦无比。我个人是SPSS、STATA两个串联着用。在做学生的阶段,因为经常要刨美帝的人口数据,这些数据又是如此精确完善以至于可以用各种复杂的数据分析方法,所以用STATA会很多。恰恰是做商业课题,个人比较Low,一般只用SPSS,如果条件不具备,也用Excel刨数据。一方面是对方要求没有那么高深,SPSS最近几个版本功能也强大很多(帝都大学社会学专业高级统计已经不再教授STATA);另一方面,就那点数据的质量(样本来源和数量、定量化程度)实在不堪复杂的统计,刨当然也能刨,也能出一个漂亮结果来,但确实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并不符合这些统计方法的数据要求,越是复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的要求是越高的。其次,统计软件是工具,是服务于问卷设计的,而不是问卷设计服务于工具,这是本与器的问题。如果实在嫌某个软件易用,那就换一个吧。形成研究报告此时,展现在你上司面前,将不只是几个饼图,条形图,而是包含一套关于问题的详细描述的解决方案,而且是用数据详细论证的方案。
347 评论(15)

盖世英雄水瓶

回答你的问题1因为现在骗子比较多,所以你在设计问卷的时候不能涉及过于隐私的问题,例如姓名,私人号码等问题必须具有指向性,不能太多,要考虑受访者的时间和耐心问题选择的答案,必须要有其他这一项,除了说年龄这种既定的概念,要是问兴趣爱好什么的,不去加其他还有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在选择题的时候题干过于复杂,容易产生歧义的话最后别有以下是我提供的一些补充,希望有用开放式问题:不限制回答范围的问题。优点:1可以得到消费者对所问问题一般性的反应2可以为调研者提供大量丰富的信息3可以提供调研中未能涵盖的新内容 4可以辅助理解封闭式问题 因为消费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因此经常用于设计广告主题和促销活动。缺点:1编码困难。2可能会有访问员误差——要求调查员有良好的 “追问”技巧3受样本表达意愿和表达能力的局限——不适用于自我管理式问卷封闭式问题:精心设计了问题和可供选择的答案,要求被访者在规定的答案范围内进行选择优点:1填写简单2数据收集过程规范统一缺点:>1在测量态度问题时,由于只给出了两个极端值,容易产生测量误差
360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