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chuande
上海开埠前,南京路尚为“溪间纵横”之地。1850年,英商在今南京东路、河南中路路口置地80亩辟立花园,英商跑马总会围绕花园建造了一条跑马道。从外滩到跑马道之间的小路叫派克弄,又称花园弄。这是南京路的雏形。1865年,为便行旅,工部局将花园弄拓宽至40英尺(约2米),正式命名为“南京路”。至1920年代,南京路延伸至静安寺,以西藏中路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起外滩西至西藏中路,全长1600米,名南京东路,西段名南京西路,从西藏中路到静安寺,又名静安寺路。南京路筑成之初,便有公共租界的行政机构进驻,酒吧、店铺等掺杂其间。1865年汇中饭店前身在今址建造,从此南京路的商铺接二连三出现,“高屋连云,轩窗阔辟,店号光明照耀,货物充溢。”至1920年代末,南京路已被公认为“魔都”上海的象征,集中了当时远东最豪华的环球大百货公司、电影院、旅馆、酒家,商业门类十分齐全,应有尽有。南京路不仅是西方时尚传入东方的窗口,也敞开胸怀吸引着八方来客。南京路的出现绝非偶然,深入探讨“南京路是怎样创造出来的”,不仅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当下中国的都市商业建设也有现实借鉴意义。 
(1)上海开埠以后,上海城市的经济功能和地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从传统的城市发展成为近代化的大都市,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引领风气的作用。上海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基地;上海成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口岸;上海集中了众多的洋行、银行等商贸组织和机构,形成以外贸为主导的贸易导向型经济;上海孕育出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大批面粉、棉纺织等民族资本工厂建立。(2)照片是历史的凝固和主要载体,起到文字所无法取代的历史作用;照片是复原已经消失了的人和事的最可靠的历史依据;照片可以见证和感受历史的变迁。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