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108
你要是能给点分,我会多给一些 中古汉语语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关系 普通话语音是对中古汉语语音的继承和发展,这与中古音对上古音的继承一样,都是汉语语音发展的必然结果。 1、中古音与普通话语音声母的关系 从中古音到普通话语音,声母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变化: 1)中古全浊声母一律清化,变成同部位的清声母,平声变为送气清声母,仄声变为不送气清声母。 2)中古禅、邪二母为擦音,禅母为舌尖后擦音,邪母为舌尖前擦音,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禅、邪二母各有一部分变成同部位的塞擦音。 3)影、喻、疑、微合流,除个别字外,都变成零声母。 4)见、溪、群三母分为两类,开口呼、合口呼变成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齐齿呼、撮口呼变成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同样原因,精、清、从、心、邪也分为两类,一类为[]、[]、[],一类为[]、[]、[]。就是说,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声母[]、[]、[]来源于中古的见、溪、群和精、清、从、心、邪两组声母。 5)知、彻、澄与照、穿、神、审、禅合流,变成现代汉语普通话的[Ƨ]、[Ƨ]、[Ƨ]。 2、中古汉语语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韵母的关系 从中古音到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韵母的演变主要表现为简化。许多韵尾相同、韵腹相近的韵母都合并为一个韵母了。当然,也有中古一个韵母分裂为现代汉语普通话几个韵母的情况。中古有61个四声相承的韵类,90个韵母(入声不另立,与相配的阳声合而为一) ,现代汉语普通话为39个韵母,由此可知从中古到现代,韵母总数减少了近三分之二。粗略地说,从中古汉语语音到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韵母最明显的变化有以下五点: 1)中古入声韵尾[]、[]、[]全部消失,变成相应的阴声韵。 2)中古收[]韵尾的韵母,全部变成收[]韵尾的韵母。 普通话[]韵母是中古音没有的,它来自中古歌、戈、麻、齐、微等韵的一部分字。 普通话[]韵母来自中古支、脂、之韵的一部分字。 5)中古音只有开、合两呼,普通话有开、齐、合、撮四呼。大致说来,中古开口洪音字,普通话仍为开口呼;中古开口细音字,普通话为齐齿呼;中古合口洪音字,普通话为合口呼;中古合口细音字,普通话为撮口呼。 3、中古汉语语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声调的关系 普通话四声也是直接从中古四声演变而来。从中古到现代,声调的继承与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中古去声仍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去声,这一类字声调古今没有变化。 2)中古平声字分化为阴平、阳平两类,分化原则是声母的清浊,中古清声母字为阴平,中古浊声母字为阳平。 3)中古上声字变成上声、去声两类,演变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中古全浊声母变成去声,其余字仍为上声。 4)入声消失,入声字分别归到相对应的阴声韵的平、上、去三声里去,人们称这种变化叫“入派三声”。入派三声是就平声不分阴阳而言,如果按普通话阴、阳、上、去四声说,也可叫“入派四声”。 中古四声演变成普通话四声的情况,可以画成下表: 中古调类 普通话调类 中古调类 阴平(诗、飞) 阴平 阴入(黑、击) 阳平(人、才) 阳平 阴入(竹、急) 阴上(古、袄) 上声 阴入(尺、乞) 阳上(你、武) 阴入(切、设) 阳上(坐、社) 阴去(变、世) 去声 阳入(食、服) 阳去(阵、用) 阳入(入、药) 上表括号内是例字,从中可以看出,只有入声变化复杂。入声分阴阳,清声母为阴入,浊声母为阳入。阳入只派入阳平、去声,多数变成去声,少数变成阳平;阴入派入阴、阳、上、去四声都有,其中二分之一派入去声,三分之一派入阳平,二者合计占阴入声字的六分之五,剩下的六分之一派入阴平和上声,其中派入上声最少。 
学习《现代汉语》的体会 现代汉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其结构方式十分特殊: 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即无论在音节的开头还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如没有:LK等,都是辅音加元音或仅元音结成音节,因此音节的结构形式比较整齐,音节界线比较分明,每个音节都有元音,因此元音占优势,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不少。如:LUN,TAO等,由于音节整齐,辅音、元音相间,再加上各种声调的抑扬变化因此乐音性强,读起来好比唱歌。 另外,汉语因语调、停顿不同,可表达各种感情。如: 我知道你会唱歌。(重读在我字:表别人不知道你会唱歌,重在“知道”表:你不要瞒着我了,重在“你”,表:别人会不会唱我不知道,重在“会”字表:你怎么说不会呢?重在“唱歌”表:会不会唱戏或其他的无不知道。) 汉语还有独特的儿化、轻声来表达丰富的感情,如:“信儿”(消息)与“信”(书信)不同,“头儿”(为首的)与“头”(脑袋)不同。“画儿”(名词)与“画”(动词)不同,“眼儿”(小窟窿)与“眼”(眼睛)不同,“尖儿”(名词)与“尖”(形容词)不同;又如:“他的孙子”与“古代的孙子”,前者读轻声与后者就不同。 汉字还有一字多音及多音共字的现象,并且很多。 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文字方面:现代汉语的文字是方块的,由几种基本笔划交错、按序排列所构成。 汉字是一种表意字,但不表音,汉字的表意:风趣、微妙,令人回味无穷。如:刃,本,末,北,又如:舀、晶、中等等。 汉字是方块文字,因此整齐,因为整齐,因此就有了对仗工整的对联,有言简意陔、精炼的古体诗、辞,有丰富的四字成语等等。 汉字的结构非常严格,笔画的长短、上下左右的位置都是唯一的,不能乱动的。如:“未”与“末”,“刀”与“力”,“已”、“己”、“巳”,“日”与“曰”等等。 汉字绝大多数都有偏旁。汉字:一个字一个音节,但也有例外的,如:儿化了的字,都是两字一个音节的,如:“花儿HUAR”。 词汇方面: 现代汉语词汇有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词的双音化倾向。 有些古代的单词被后起的双音词所取代,如:目-眼睛,兵-战士(武器),友-朋友,妻-妻子,儿-儿子,信-确实,君-皇帝,亡-逃走(死亡),与-赞同,服-屈服,醴-甜酒,道-方法,等等。 有些古代单音词变成现代汉语中的语素,用来构成双音词,如:习=》学习、练习、实习、习题、习性、习惯等。兵=》士兵、兵器、兵力、兵权、兵团、兵法、兵种、兵站等;以=》以及、以此、以为、以致、以供、所以等等;而=》而且、然而等;则=》原则、规则等。 有些多音节的词组,往往简缩成双音节,但不能乱减,可以缩的如:科研(科学研究),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英国、法国、汉语、宇航、疗效等等,许多专有名词,外来名词都可以多音节变为双音节词。 但也有双音节词变为单音词的。 汉语,词汇多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构词法是合成法为主,还有附加法,轻声儿化法,重叠法,派生法等等。 汉字还有丰富的隐语、暗语、歇后语、谜语、格言、谚语等等,还有许多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行业词等等。 随着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汉语词汇也不断发展,增多,词义越来越丰富。 汉语的量词更令人吃惊,量词灵活、丰富。 汉语还有丰富的语气词:了、吗、吧、啊、呢、哦、唉、嗨等等,各个语气词都有它的独特的感情色彩,微妙微肖! 语法方面、修辞方面等都具有其独特的、别的语言不可比拟的特点。 总之,学了《现代汉语》,明白不少,兴趣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