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搞科研
文献是指的是传下来的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书籍,而论文是指的一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的文章,一是书籍,一是文章,当然不同。 
论文重在传播、记录的研究成果,重在内容的教育作用和形式的工具作用,文献重在记录、保存研究成果,重在内容的历史价值和形式的取证作用。论文可以作为文献的一种特殊形式。
议论文应注意的问题: 一、 理顺思路,严谨结构。 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是议论文写作过程中思维运行的轨道。如果不懂梳理写作思路,就会“山穷水尽疑无路”,写作议论文“冰泉冷涩弦凝绝”;如果善于梳理思路,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写起议论文“间关莺语花底滑”。 议论文,分析事实,论证道理,总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结构。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板块。“提出问题”即在文章的开头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正文部分围绕论点进行论证;“解决问题”即在结尾得出结论,或发出号召,提出前瞻性希望等。理顺思路就要求作者在下笔之前关于“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得出怎样的结论或发出怎样的号召”这些问题有一个系统地考虑,这样才能写出一篇结构严谨的议论文。 “提出问题”主要有五种思路。即开门见山提论点;讲与论点相关的小故事生动引出论点;借名人名言有说服力的引出论点;由日常生活现象引论点;由与论点相关的优美语句引出论点。“解决问题”主要是对论点的重申或针对现实的号召。这两部分的思路梳理起来相对较为容易,笔者在这里不再赘述。笔者想重点谈谈如何理顺“分析问题”的思路。 “分析问题”部分即对论点进行论证的部分,是文章的重中之重。这一部分就更应按照一定的层次展开论述,理顺其论述的思路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理顺这一部分的论证思路,在提出中心论点之后,应该问这样几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一般情况下一篇中学生的议论文习作,在分析问题部分只要从这四个问题中选择一个或两个展开即可。但不论从哪个角度展开,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讲有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三种。如论点是“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个观点意在强调“苦”的重要性。“为什么苦很重要呢”?围绕着这个问题去思考自然就可得到如下体现思路的分论点: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这几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条分缕析,它们之间是并列的,能够显示思维的全面性。又如论述“要勇于面对困难”可先问个“怎么样勇于面对呢”?围绕这个问题思考可得到如下体现论证思路的分论点:①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③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这几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的关系,是对事理作纵深剖析,能显示思维的深刻性。再如“学贵多问”,围绕这个论点提出“多问有何果,不多问又有何果”?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思考可得到如下体现论证思路的分论点:①多问可以相互参照,便于释疑;②孤陋寡闻导致学业荒废。 这两个分论点是将事理分解成正反两个方面,能显示思维的鲜明性。围绕中心论点提出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再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回答理顺文章思路,这样就可以在下笔之前对“分析问题”部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一般来讲,写作议论文的作者如果能梳理好“分析问题”部分的论证思路,也就解决了写作议论文的重中之重,也就能将之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部分相联系,写出一篇思路顺畅,结构严谨的佳作来。 二、理性议论,章显深度。 议论文是靠议论说理的文章,应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只有充分的议论才能章显理性的光辉、思想的深度。而现在好多学生的习作有述无论,有据无析,用堆砌的三五个事实论据来完成对论点的证明,没有体现“我”的思辩色彩的议论之笔。这样的议论文还停留在浅层次的罗列材料上,缺乏思想的深度。要想攻克这一弊病,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摆出事实论据后,要对论据有中肯的分析。只有议论性的阐述和分析,才能让其更好地为论点服务。如: 自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起,世人顶礼膜拜的都是那些舍生取义的人,而鄙视唾弃苟且偷生的人。我想舍生取义固然可敬,但有时苟且偷生也是一种光荣。 三国后期,诸葛亮死后,姜维成了大将军。为了完成丞相之遗志,他连年打仗。可最后软弱的刘禅居然降了魏,姜维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也降了魏。可就在司马昭死后第二年,奋斗直至兵败身亡。象姜维这样的人我们能说他贪生怕死吗?他的偷生比殉死要承受更多的痛苦与折磨。我们可以想象,他选择偷生要背负多大的舆论压力呀!会有多少不懈的眼神,多少冷落的言语……他的偷生是一种爆发前的酝酿,而不是忠贞灵魂剥落。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应因他的偷生而羞辱他,而应为他喝彩,视他为一种光荣。 这段话的后五句是对论据“叙”之后的“议”,有了它,论据才能更好地为论点服务,才能将“议论”二字更好地体现出来。 ( 2)可以围绕论点进行正反对比、比喻性的理性议论。议论文不光可以举正例、反例,还可正反对比的理性分析。如以“宽容是美德”为论点的文章可以这样议论: 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一定是个胸怀开阔,目光长远的人,他们懂得以大局为重,以长远利益为重,这样的人肯定能获得事业与名望的双丰收。一个不懂宽容的人一定是个心胸狭隘,鼠目寸光的人,他们只斤斤计较于眼前私利,虽可能收获一时的利益,但最终定会身败名裂。 当然还可紧扣论点以比喻论证的形式章显理性的思维。如以“我们应树立远大目标”为论点的文章可这样比喻议论: 目标对于成功,犹如空气对于生命,没有目标的人不可能成功。如果一艘轮船在大海中失去了方向,就会在海上打转,直到把燃料用完,仍然到达不了岸边。事实上,它所用掉的燃料,已足以使它来往于大海两岸好几次。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明确计划,不管他如何努力工作,都像是一艘失去方向舵的轮船。 也可这样比喻议论: 对奋发的人来说,目标就是一支号角;对迷茫的人来说,目标就是一声呼唤;对痛苦的人来说,目标就是一炉炭火;对勤勉的人来说,目标就是一张风帆。 当然还可将正反对比与比喻结合起来进行理性分析。如以“行动是目标实现的保障”为论点的文章可这样议论: 没有目标的努力就像在黑暗里摸索,没有努力的目标就像是一颗没发射的卫星,怎能飞向太空呢?只有目标和行动相结合,鸟儿才有了翅膀有了腿,才能自由的栖息,飞翔。 有了对论点的正反对比、比喻性的议论分析,就能在议论文中体现“我”的思辩色彩。 (3)做严密性的补充论述,章显思想上的深度。议论文要求严密,无懈可击,在议论文的总结之前来一段议论性的严密分析,既能更好地论证论点,又能体现思维的严密、思想的深刻。如《学会谅解》一文结尾之前这样议论: 我这里所说的谅解不是无原则的妥协对让,当遇到有损个人尊严、民族利益、国家荣誉的言行时,我们就不该谅解。 以“目标”为话题的文章也可这样严密论述: 我这里所说的目标不是不切实际,好高鹜远的空想;而是对自身能力清醒认识之后量身定做的理想。不是有损于他人、民族、国家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是实现自我价值,造福于人的美好愿望。 有了这样的论述,文章论证严密了,思维的全面性,思想的深刻性也就体现出来了。 议论文可以有一定的记叙之笔,但如果“叙”的过多就会消弱议论的性质,就会显得肤浅,只有议论之笔占文章的大部分篇幅,才能体现论证色彩、思辩色彩,文章才有了思想上的深度。 三、过度有方,粘连得当。 一篇好的议论文除了思路顺畅,结构严谨;以议为主,较有深度之外,还要做到过度有方,粘连得当。 (1) 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过渡。这就是要求作者在观点与事实论据、理论论据之间,用恰当的词语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点和事例在语言形式上畅通无阻。 如:往事如烟,似水流年,漫漫人生路,我们总是面临无数的选择,无数的取舍,有时放弃一些东西是艰难的,因为这些东西或美丽、或精彩、或诱人,但当你放下之后,也许你会突然发现:原来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当我们回顾浩瀚的历史,当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放弃少许却获得很多。东晋陶渊明不与世俗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他放弃了俯仰由人的仕途,却享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唐代李白一生豪放不羁,浪漫飘逸,他不愿低头催眉,宁愿弃官而去…… 又如: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在人际交往中,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圣人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这种以己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 这两段文字都是第一段提出论点,第二段举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论证论点,第二段的首句就是“过渡”,正是有了这句过渡,观点和论据才有机地联系起来,上下文才一脉相承,畅通无阻。 (2)论据与论据之间的过渡。 在议论文中,论据与论据之间(这里主要是说事实论据)也要恰当过渡,文气才能贯通。我们要注意详写的例子与略写的例子之间的过渡,正面的例子与反面的例子之间的过渡,道理论据与事实论据间的过渡,古今中外间的事例的过渡等等。 如:蒲松龄一间草棚,一支毛笔,几张板凳,几壶茶水,他长期倾听无数路人讲述民间故事,因而文学史上便有了小说集《聊斋志异》。 学会倾听,不仅能让我们写出精妙的文章,还能让统治者、领导人在体察民情、安邦定国方面有所作为,取得成就。 唐太宗广开言路,他善于倾听魏征等忠臣的进谏,改革时弊,才有“贞观之治”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不就是为了倾听各民主党派提出的关于革命和建设的合理意见吗?中国共产党人学会了倾听,才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建设的突飞猛进! 可见,学会倾听,在历史上,在现实里,都是有极大的好处的。相反如果不会倾听,则于己、于人、于家、于国都会造成或大或小的伤害。 周厉王闭目塞听,把百姓的意见当成洪水猛兽,把提意见的人抓来杀掉。周厉王最终没有好下场。西楚霸王项羽听不进谋士范增的建议,最后落得个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 在节选的这几段文字中,第二段、第四段都起到了粘连上下文论据的作用,有了这样的过渡、粘连,论据的取材就可纵横上下五千年,绵延东西几万里;有了这样的过渡、粘连,也就有了文章的顺畅。当然写作议论文还要处理好各层之间的过渡。这里不再举例。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是指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 二、论文 论文是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通过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理论、观点与现实问题结合分析,发现现实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 三、区别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正文结构不同 文献综述正文主要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理论、观点。论文主要是现实问题及相关理论,并提出自己解决方案。 论文需要致谢,而文献综述没必要。(本回答来源学术堂)
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什么是论点呢?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是议论文的灵魂是议论文的灵魂是议论文的灵魂。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议论文的论点必须做到鲜明、正确。鲜明,就是要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正确,是指观点要符合客观实际、合乎情理,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鲜明与正确,是对初学写议论文者的基本要求。如果再要求高一点,论点还应当有新意,有深意,有现实意义。所谓新意,是说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要总是重复别人的观点;所谓深意,就是不能只抓表面现象、就事论事,而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谓现实意义,就是议论要有针对性,要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说,论点是议论文的中心,是起统帅作用的,没有论点就不成其为议论文。但是,只有论点能成为议论文吗?也不成,还必须有论据。 什么是论据呢? 论据论据论据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一篇议论文中,提出论点以后,还必须举出事实讲出道理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这些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就是论据。作为论据的事实,包括现实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这些事实必须真实,不能臆造或虚构,建立在虚假事实基础上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为了保证事实的真实性,引用的材料要有出处,要检查核对,要准确可靠。作为论据的道理,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应该是为人们公认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经过革命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真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可以作为论据。自然科学中的原理、定律、公式,还有一些在历史或现实生活中作出贡献的仁人志士的言论,以及流传于世的谚语、格言,只要它们是正确的,是揭示了事物本质规律的,富有深刻哲理的,同样可以做论据。但引用时要严肃慎重,不能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更不能歪曲篡改。同时,要彻底弄懂有关论述的精神实质,做到完整、准确。选择、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有几个基本要求:一是论据必须能紧紧扣住论点,能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如果说确立论点解决了要证明什么的问题,选择论据解决了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论证过程则要解决如何证明的问题。这部分知识有两个要点,一是安排结构,二是选择论证方法。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结构安排得好、文章才能完整,有序。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引论是文章的开头,用来提出文章的论点或用来点明文章所要议论的问题(?quot;论题)。本论是文章的主体,主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结论是文章结尾,或是得出结论,或是进一步强调论点,有时也用来提出希望、要求或解决问题的办法。 论证方法论证方法论证方法论证方法。。。。 在论证过程中,恰当运用论证方法是很重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和比喻论证法。引证法,就是引用道理论据进行论证,例证法是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这二者结合起来,我们称?quot;摆事实讲道理。这种方法是初中学生写议论文最基本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只摆出事实和引用理论是不够的,必须加以分析,在引用事实或理论论据后,要充分讲道理,道理讲透彻了,文章才能有说服力。对比论证的方法,是把两种相反的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使论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