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0

bg麦兜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太阳能的应用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6220420

已采纳
太阳能利用技术与屋顶设计一体化应用研究 摘要4-5Abstract5-9第一章 绪论9-17 §1-1 研究背景9-12 1-1-1 能源问题9-10 1-1-2 建筑能耗10-11 1-1-3 环境问题11-12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3 1-2-1 研究内容12 1-2-2 研究方法12-13 §1-3 课题的研究现状13-14 1-3-1 国外研究状况13 1-3-2 国内研究状况13-14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14-17 1-4-1 研究目的14-15 1-4-2 研究意义15-17第二章 太阳能资源及其利用技术17-33 §2-1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17-20 2-1-1 太阳能资源的含义17 2-1-2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状况17-19 2-1-3 太阳能资源的特点19-20 §2-2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20-26 2-2-1 被动式太阳能热利用技术20-21 2-2-2 主动式太阳能热利用技术21-22 2-2-3 平板集热器22-23 2-2-4 真空管集热器23-25 2-2-5 平板集热器与真空管集热器的比较25-26 §2-3 太阳能光伏利用技术26-29 2-3-1 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26-27 2-3-2 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基本原理27 2-3-3 太阳能光伏电池基本类型27-29 §2-4 其他太阳能利用技术29-32 2-4-1 太阳自然光引导技术29-31 2-4-2 利用太阳能加强自然通风31-32 2-4-3 利用太阳能制冷32 §2-5 本章小结32-33第三章 太阳能与建筑设计一体化33-43 §3-1 太阳能建筑设计一体化的要求33-38 3-1-1 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33-34 3-1-2 设计一体化的概念34 3-1-3 设计一体化的目的34-36 3-1-4 设计一体化的途径36-38 §3-2 太阳能建筑的发展38-42 3-2-1 被动式太阳能在建筑的应用38-40 3-2-2 主动式太阳能在建筑的应用40-41 3-2-3 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建筑的应用41 3-2-4 国内外太阳能技术应用于建筑实例41-42 §3-3 本章小结42-43第四章 太阳能利用技术与屋顶设计一体化可行性分析43-53 §4-1 节能发展与屋顶资源43-44 4-1-1 节能设计的发展趋势43 4-1-2 屋顶在建筑节能中的地位43 4-1-3 屋顶现状资源分析43-44 §4-2 屋顶的形式与太阳辐射的关系44-46 4-2-1 平屋顶44-45 4-2-2 坡屋顶45-46 4-2-3 曲面屋顶46 4-2-4 复合屋面46 §4-3 太阳能与屋顶结合的必要46-51 4-3-1 屋顶应用太阳能利用技术的特点46-47 4-3-2 分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发展47-49 4-3-3 太阳能利用产品建材化的发展49-51 §4-4 本章小结51-53第五章 太阳能利用技术与屋顶设计一体化53-67 §5-1 设计一体化的形式53-55 5-1-1 附加式安装设计一体化53-54 5-1-2 建材化安装设计一体化54-55 5-1-3 高技术生态建筑屋顶设计55 §5-2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屋顶设计一体化55-58 5-2-1 平屋顶设计一体化56-57 5-2-2 坡屋顶设计一体化57-58 §5-3 光伏电板与屋顶设计一体化58-65 5-3-1 光伏电板与屋顶设计一体化的特点58-59 5-3-2 光伏电板与屋顶设计一体化的形式59-64 5-3-3 现有屋顶为太阳能利用提供条件64-65 §5-4 本章小结65-67第六章 结语67-68参考文献

太阳能的应用论文

333 评论(9)

bufancuo

太阳能  长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努力研究利用太阳能。我们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能,只占太阳表面发出的全部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左右,这些能量相当于全球所需总能量的3-4万倍,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次,宇宙空间没有昼夜和四季之分,也没有乌云和阴影,辐射能量十分稳定。因而发电系统相对说来比地面简单,而且在无重量、高真空的宇宙环境中,对设备构件的强度要求也不太高。再者,太阳能和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不同,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和全球性气候变化,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正因为如此,太阳能的利用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大家正在竞相开发各种光电新技术和光电新型材料,以扩大太阳能利用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近10多年来,在石油可开采量日渐见底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两大危机的夹击下,我们越来越企盼着“太阳能时代”的到来。从发电、取暖、供水到各种各样的太阳能动力装置,其应用十分广泛,在某些领域,太阳能的利用已开始进入实用阶段。  1974年至1997年,美日等发达国家硅半导体光电池发电成本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从每瓦50美元降到了5美元。此后世界各国专家大都认为,要使太阳能电站与传统电站(主要是火电站)相比具有经济竞争力,还有一段同样长的路要走——其成本再降低一个数量级才行。目前美国等国家建的利用太阳池发电的项目很多。在死海之畔有一个1979年建的7000平方米的实验太阳池,为一台150千瓦发电机供热。美国计划将其盐湖的8.3%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建成太阳池,为600兆瓦的发电机组供热。今年6月,亚美尼亚无线电物理所的专家宣布,已在该国山地开始建造其“第一个小型实验样板”型工业太阳能电站。该电站使用的涡轮机不是新的,而是使用寿命已届满而从直升机上拆下来的涡轮机,装机容量仅100千瓦,但发电成本仅0.5美分/千瓦小时,效率高达40%—50%。  俄罗斯学者在太阳池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一家公司将其研制的太阳能喷水式推进器和喷冷式推进器与太阳池工程相结合,给太阳池附设冰槽等设施,设计出了适用于农家的新式太阳池。按这种设计,一个6到8口人的农户建一个70平方米的太阳池,便可满足其100平方米住房全年的用电需要。另一家研究机构提出了组合式太阳池电站的设计思想,即利用热泵、热管等技术将太阳能和地热、居室废热等综合利用起来,使太阳池发电的成本大大下降,在北高加索地区能与火电站竞争,并且一年四季都可用,夏天可用于空调,冬天可用于采暖。  对于淡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来说,太阳池还有另一项不可多得的好处:据专家测算,在近海浅水区建一个面积2163平方千米、深2米的太阳池,可为10吉瓦的发电机组供热,并可每年产淡水2立方千米。  在欧美一些先进国家,目前正在广泛开展应用“光电玻璃幕墙制品”,这是一种将太阳能转换硅片密封在(尤如夹层玻璃)双层钢化玻璃中,安全地实现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生态建材。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将在建筑领域掀起节能环保生态建材的开发应用热潮,极大的促进了太阳能在新型建材产品中的应用。  在发展中国家,各国也在积极发展利用太阳能。如菲律宾早在九九年,政府已批出了首个太阳能计划,在澳洲政府“海外援助计划”的协助下,在全国263个社区安装1000个太阳能系统。目前菲政府正在推行全球最大太阳能应用计划,整个计划耗资4800万美元,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庞大的太阳能计划。太阳能发电计划共分两期,受惠的除了民居外,还包括25个灌溉系统、97个净水及分配系统、68间学校和社区中心,及35间诊所。  由此看来,全人类梦寐以求的太阳能时代实际上已近在眼前,包括到太空去收集太阳能,把它传输到地球,使之变为电力,以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已不是一个梦想。由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与国家能源部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最近将在太空组装,不久将开始向地面供电。  在我国,太阳能的利用也一直是最热门的话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在集热器(含太阳能热水器)已成为太阳能应用最为广泛、产业化最迅速的产业之一。1998年销售总额达到了35亿元,其产量位居世界榜首。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已开始运作。中国科学院宣布启动西部行动计划,将在两年内投入5亿元人民币开展研究,建立若干个太阳能发电、太阳能供热、太阳能空调等示范工程。目前河北保定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加快建设我国规模最大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该项目集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应用系统等为一体,一期工程完成后可达到年产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能力,填补了我国在太阳能开发应用方面多项空白,并将大大推动太阳能电池用低铁玻璃的生产、销售市场。但从整体上分析,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于起步较晚,尤其是在太阳能电池的开发、生产上还落后于国际水平,整体上仍处于产量小、应用面窄、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的初级阶段。经粗略统计表明,国内目前仅建有5个(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年产量约有5兆瓦(注:1兆瓦(MW)为1000千瓦),工厂设施仍停留在已有引进的生产线上。而国外不少企业已把眼光瞄准更为先进的薄膜晶体太阳能电池的开发与生产上。这种新一代的先进的薄膜晶体太阳能电池其转换效率可高达3%,比目前平均转换效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太阳能电池平均转换效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是专用材料国产化程度低,如封装玻璃就完全依赖进口,低铁含量的高透过率基板玻璃市场仍不能满足需求,科研成果还没有迅速及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  目前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对发展太阳能技术及其应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国内已有多家企业涉足。北新集团是最早率先组织专家对国内、国际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进行调查的单位之一。于1998年在国内首家引进了76千瓦国际上先进的屋面太阳能发电系统,至今一直运行稳定、效果良好。这套系统日均发电量为12千瓦时以上,可满足1个小康之家用电要求。该集团还与瑞士的ATLANTIS公司合资组建了北京-阿脱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资生产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和屋面发电组件两大系列、多个品种的光伏发电产品,并将这一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利用新技术引入了中国。  河北振海铝业集团公司是德国皮尔金顿(Piikington)太阳能国际有限公司在中国独家总代理,现已投入生产世界先进的太阳能电池玻璃封装设备和配套材料,如德国凯米特化学制品有限公司的优质湿法玻璃层压设备、湿法灌浆液(封装介质)等。振海集团的基地于1999年11月已在我国率先安装了100多平方米的光电玻璃幕墙示范建筑物,现已竣工投入应用,其运行使用效果良好,已成国内一大景观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的典范。  太阳能集热管是清华大学的一项专利技术,经清华阳光公司的产业化生产,目前其年产量为世界第一,其产品性能为世界领先,清华阳光公司的晒乐牌太阳能集热管及集热装置,用六七年时间完成了小试、中试到大规模生产,目前已经建成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集热管生产厂,每年可生产500万支全世界集热效率最高的全玻璃真空集热管,预计这个项目的经营额再过不久将达到10亿元。
350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