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Kkaichi
中国气象报作为气象行业报纸,也是进行气象科普宣传的理想平台。近年来,中国气象报在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形势下,社会公众需要掌握更多的、有用的气象科学知识,所以气象报的科普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在这里,提出几点做好报纸科普宣传工作的想法。 1.导向要正确。有人说,科普文章远离政治,无所谓舆论导向的问题。其实不然,我认为,极具舆论导向和文化导向功能的科普宣传必然有其政治属性。气象工作事关防灾减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因而,在报纸的科普宣传中,应始终把正确导向作为报纸的生命,“只帮忙、不添乱”。 2.把握好时宜性原则。强调时宜性就是需要找出宣传的最佳时机。要善于抓住重大事件进行科普宣传,增强传播效果。要有“先知先觉”的敏感,要洞察、把握事件发展的每个过程,要对科普宣传的选题策划有较为深刻的认知。成功的科普宣传是建立在对社会背景、舆论导向、热点问题等的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基础之上的。 3.定位要有特色。气象科普宣传要姓“气”,要有鲜明特色,要有独特个性。准确的定位是做好科普宣传的基础,没有特色的科普宣传就没有读者,效果也就无从体现。要根据读者的需要,紧紧围绕“气象”做文章,精心安排版面和设置栏目,使报纸的内容和形式都更加贴近读者的需要,使读者能从中找到他们想要了解的任何一个方面的气象科普知识,从而起到 “气象助手”的作用。 4.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作者队伍。科普宣传,必须做到科学、严谨。要做到报纸刊登的科普文章具有科学性、权威性,除了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外,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专家作者队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方面,要针对科普内容比较深,专业要求较高的特点,立足本行业,精心建设一支专家作者队伍。强调专家撰写专稿,提高报纸的权威性,将气象专家丰富的知识浓缩在一篇篇短小的科普文章中。另一方面,针对科普宣传涉及内容比较多的特点,建设一支包括相关行业的专家和本报记者、通讯员在内的写作队伍。通过这些作者撰写出通俗易懂,深受读者喜爱的气象科普作品。 5.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可在编者和读者之间开展互动,提升报纸的服务功能。本报可通过组织气象科普方面的“读报知识问答”、开设 “专家信箱”、“解答读者咨询”等,体现“以人为本”的办报理念。 (曾 涛) 
2016年12月30日晚,由中国科协主办的“典赞·2016科普中国”现场活动在北京举行。其中,在2016十大网络科普作品评选中,科普中国网凭借《国之重器航空发动机,是时候给军迷普及了》、《FAST三维动画来了,告诉你世界之最到底有多牛》两部作品,成功入围。图为科普中国网代表上台领奖(左3)典赞·2016科普中国获奖名单如下:2016十大科学传播事件科技界“三会聚首”,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人类两次探测到引力波,爱因斯坦预言被证实“阿尔法狗”横扫李世石,人工智能话题迅速升温“天空二号”发射成功,太空科普激发青少年科学梦想超百位诺奖得主联署公开信,呼吁停止反对转基因技术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发射,首席专家带头解读民用前途中国FAST睁开“天眼”,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长征五号成功发射,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到10%目标 纳入国家发展十三五规划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气象部门多渠道发出科学声音图为科普中国网代表上台领奖(左2)2016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美国人不吃转基因?空腹不能喝牛奶?血栓抽吸装置问世,心脏支架被淘汰?个儿大草莓因为打了激素?绿色背景能保护视力?X射线安检仪对人体有很大伤害?圣女果、紫薯、彩椒都是转基因食品?喝苏打水预防癌症?吃素就不会得心血管疾病了?方便面32小时不能消化?2016年十大网络科普作品天宫新传奇 起源长征七号:太空运输大力士口香糖开椰子来自星星的灯塔FAST三维动画来了,告诉你世界之最到底有多牛“墨子”发射:量子通信最强音国之重器航空发动机,是时候给军迷普及了超强台风“尼伯特”有多可怕:登陆后风力12级 引力波,带人类倾听星辰大海的声音体内胆固醇含量其实跟饮食并没有关系图为科普中国网代表上台领奖(左1)2016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欧阳自远刘嘉麟金涌缪中荣曹则贤郑永春叶永烈秦瑞强陈耀木胡牙提科普中国特别贡献者戴伟(David GEv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