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小泥鳅
世界就是由一块一块的文化碎片所组成的,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有优和劣,有精华和糟粕。就像中国的方言一样,非常的有特色。方言太多了,大到省与省,小到村与村,方言都各不一样(我曾看到一个记录方言的网站——乡音苑)。还有各个地方的文化习俗和美食特色。但是文化是有精华和糟粕的。当人被某种文化和习俗固定在那的时候,人的自由和思想被限制了。当人被文化的糟粕迫害的时候,有些人无法逃离,只能屈服于“命运”;有些人觉得理所当然,“命该如此”。为什么会这样?在看到《她的故事》里很多女人遭受不公平的命运的时候。我一遍一遍的问。我想是文化和习俗的力量在作怪吧。那么怎么打破它呢?答案是:文化的交融。当两块文化的碎片进行碰撞的时候,会产生新的文化和不一样的火花。文化的交融会促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人的思想和自由会得到进一步的解放和发展。中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导致了中国巨大的发展。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所以你看到了全球爆炸式的发展,还有人的自由和思想的提升。世界文化想要进一步交融, 我想还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简单的通用语言。如果有一个简单的通用语言可以普及,文化、自由、思想等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将是爆发式的。我觉得这是形成地球村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不然那就不叫地球村,而是全球化。 
文化融合(Cultural Integration )是指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以其传统文化为基础,根据需要吸收、消化外来文化,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民族文化既不能全盘外化,也不能排斥外来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原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汉唐时对西域和东南亚文化的吸收。近百年来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较大影响的是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文化融合的过程:①接触。两种文化由传播而发生接触,这是文化融合的前提。②撞击和筛选。每种文化都具有顽强地表现自己和排斥他种文化的特性,两种文化接触后必然发生撞击。在撞击过程中进行社会选择,即选优汰劣。③整合。以原来的两个文化体系中选取的文化元素,经过调适整合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如现代美国文化就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趣向。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指文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那部分,因此也称之为硬文化。相对来说,精神文化就是软文化,而软文化则是文化的深层结构。中西方硬文化的差异一目了然,但处于深层结构的软文化的差异则须进一步辩证分析。中西方软文化的不同决定硬文化的差异,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正在于此——即作为文化的深层结构的软文化的差异例子;两岸文创业一起打造世界级品牌,是两岸永续和平的关键性议题,也是为中华文化复兴尽份心力,只有两岸文化融合了,人心才能融合。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语是汉英两种语言接触的必然产物,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华民族与英语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来自汉语的英语词语及表达方式将会越来越多。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需要通过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和学校管理机制创新,逐步打破学校之间的界限,搭建起教育共同体、学区和教育集团内部的资源共享平台、教师交流平台、学生互通平台,实现学校之间的管理融合、教育教学融合、文化融合、教师融合和学生融合,使名校的辐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我首推诗词歌赋,因为在我心中,它们是最特别的存在,也较具代表意义。我自小便极喜爱唐诗,及长,又觉得词的韵味更深远些,后来涉猎多了,便愈发觉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又不免感慨那些古人的才情,确是现代人无可比拟的。有时候看多了那些诗词,便觉得从骨子里透出一股清灵的感觉,所有的一切皆可抛至脑后,宁愿“采菊东篱下”,抛却扰人的尘嚣。有人说我太情绪化,我不否认,有时我看了一阙词,忽而体会词人的感受便不免难受起来,极易被那一阙阙词控制感情,然后心便隐隐痛了起来。我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深之大,自汉唐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此后并对韩国、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特别是其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焦点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我们作中国青年一代,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文化,努力推动文化前进。先前:传统文化引导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她始终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部分。现今:我们要承担起光大,把优秀中华文化应奉献给人类社会,而不是一味地去享用别人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未来:民族要发展,民族文化必须要发展。站在今天,师承文化传统,创造民族文化的现代形态,并传承给民族的将来,这是今天我们的使命,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