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共鸣的议论文高中题目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73

nyxjianb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共鸣的议论文高中题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qpan

已采纳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表达出来的东西,首先是你最真实的感受,读到的人,恰好也经历了同样的事,有着和你同样的感受,这就是情感的共鸣。比如你正趁着下晚自习睡觉前的时间偷偷在书房打游戏,和其他队友约好了今晚一起打boss,在你正打的欢,这时候你母亲发现你还没有睡,冲进来拔掉了你的电脑电源,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你将这件事,将你的心情表达出来,而读到你文字的人,恰好也有同样的经历,那他一定会有和你同样的感受。

关于共鸣的议论文高中题目

96 评论(9)

15771377573

“望乡连北斗,听雨带西风。”这是一种愁闷的心理。远离他乡,独自一人,行步于山间小道,那种思乡的愁闷,似决堤的水,一泻而开。西风劲来,人立亭中,听雨的跳动,放佛听到远方亲人的心跳,持久而深刻,细腻而丰韵。 与尚能不同,韦应物听雨听得乃是一种人生的思考。“山馆夜听雨,秋猿独叫群”夜深人静,诗人孤枕难眠,一个人徘徊在山馆里,用心去感受雨带给他的一切。此时已是秋季,一只孤独的猿,在山林间凄声地叫着,正如诗人自己,找不到归宿,像雨一样细数家乡的泪痕,令人发颤。 于是,听雨,已成了一种心灵的结。是范仲淹去国怀乡般的忧愁,是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愁闷,还是李清照那“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撕心裂肺?于是,人们的泪水,像雨一样,断断续续。想找树或风寄托,却一晃而过,不能持久。雨,便渐渐成为心灵的共鸣。她或蒙蒙细细,或滂沱如珠,入土的那一刻,有一种归宿的感觉。这样,雨便成了心中的爱物。 唐代诗人李群玉同样爱听雨,他在《春寒》中写道:“闷斟壶酒暖,愁听雨声眠。”诗人一个人斟着闷酒
12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