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Flower
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关于影响因子指数的情况问题不放来中国鸣网学术站看看。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华笙医学编译为您解答,望采纳!
影响机制侧重的是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过程,主要探索影响过程的,影响因素注重的是因素本身,有哪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怎么选取出来的。由此导致了科研人员片面追求SCI论文。这种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不区分不同学科的特点,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和地质等学科。忽略了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导致任何一位只要会做简单加法的外行人,都可以方便地评价任何一门学科的水平,因为只要把论文数加一加,把每篇论文的影响因子加一加即可。对策:综上所述,尽管10余年来,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发表的论文越来越多,但是高质量的少,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模仿跟踪多,创新突破少,尤其在基础研究领域,有原始创新的成果更少,国家应大力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要知道基础研究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源泉。而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则是科技创新的大敌。在评价单位和个人学术水平时,应以论文的质量为主,不宜看重数量。尤其应提倡科学论文内在价值的判断。由同行专家评价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和显示度。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论文引用率
总的来说,学科之间,不方便比较论文的影响因子,而应该比较论文的JCR分区。 但以我的电气工程专业为例,我们这所985高校里,我知道的一个牛的博士,3篇SCI,总影响因子有7。我已经觉得很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