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slingfwg
广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信息公开——计划总结”2016年月26日公布的广州市2015年卫生计生工作总结全文如下:一、“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卫生计生工作回顾“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州市卫生计生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大力推动卫生计生服务管理改革,圆满完成了“十二五”目标任务,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提高到34岁(2014年末),比2010年增长了3岁。孕产妇死亡率从02/10万下降到42/10万,婴儿死亡率从04‰下降到96‰。居民健康水平综合指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医疗资源快速发展,体系渐趋完善。2015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24个,其中医院22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219个。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57张。全市卫生人员4万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08人,人数稳步增长。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3人。覆盖市、区、乡(街)、村(社区)的四级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医疗服务能力大幅增强。2015年,全市医疗机构诊疗数41亿人次,院前急救患者总数23万人次,入院261万人次,医疗机构病床平均使用率为36%,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为1天,医疗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有效应对登革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突发疫情。严防死守,确保了埃博拉出血热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零输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率大幅提高,病死率下降57%。启动实施了梅毒防治、耐多药肺结核防治、消除疟疾,以及窝沟封闭、大肠癌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全面完善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鉴定、补偿相关工作规范。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启动健康城市建设。——人口计生工作均衡发展。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十二五”期末,全市户籍总人口42万人,户籍人口年均出生人数87万人,年均自然增长人数26万人,平均自然增长率为34‰;常住人口年均出生人数06万人,年均自然增长人数26万人,平均自然增长率为58‰。全市常住户籍人口政策生育率保持平稳上升态势。——爱国卫生工作创新发展。顺利通过第一次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建设了全国首个爱国卫生运动文化园地;成立了广州市控烟办,创建广州市无烟单位2360个。过去五年,是卫生计生工作大整合、大融合的五年,也是卫生计生事业大改革、大发展的五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坚持党委政府主导,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统筹推进卫生计生机构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撤并原市卫生局,原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组建广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卫生计生委),市爱卫办、医改办划入市卫生计生委,各区相应进行了机构改革,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生技术服务资源,实现了“职能统一,资源整合,队伍融合”的工作目标。二是探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市政府出台“1+3”文件政策,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目前,全市共组建了27个医联体,加强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全市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4%的镇卫生院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和完善了基层绩效工资激励机制,扩大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白云、花都、南沙和原萝岗区实现村卫生站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三是稳妥推进从化增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2013年在全省范围率先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养医,初步建立起新运行机制,目前,试点医院业务量和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药品和医药耗材支出比例逐步下降,群众看病实际费用小幅下降。四是鼓励发展社会办医,鼓励医生多点执业,目前已登记多点执业医师968人。(二)发挥考核导向作用,确保计划生育政策平稳实施。一是加强领导抓落实。调整完善了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和综合治理责任单位,实现了工作责任的全覆盖。市本级共对4个属地厅局级机团单位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二是重在惠民明导向。将全市的各项普惠制度与对计生家庭的特惠制度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计生特困家庭的保障水平,兑现“四项制度”奖励扶助,受惠群众约59万人,兑现奖励扶助金高达45亿元。三是以人为本优服务。实施免费婚前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三大病种产前筛查诊断项目,建立完善出生缺陷三级防控体系,受惠群众70余万人。推进了《计划生育服务证》与市民卡融合工作,简化了办理程序。四是突破难点促整体。赋予社区网格员计生工作职责,延伸工作手臂。开展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专项活动和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深化流动人口计生区域协作,湖南、江西驻广州流动人口联络站相继挂牌开展工作。(三)落实政府办医责任,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上新水平。一是不断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先后完成了广医一院就地改造二期工程、广医二院新门诊综合楼项目、惠爱医院江村院区扩建项目和市中医医院同德分院新建工程,推进了市八医院新址二期、广医五院临床教学综合楼项目一期工程和广医肿瘤医院医技影像大楼等项目建设。番禺中心医院、市一医院南沙分院、从化中心医院、花都人民医院、增城人民医院等一批医疗机构新建扩建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引导中心城区富余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向薄弱地区转移,医疗机构布局更趋合理,构建起15分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圈和30分钟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圈。二是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制定实施《广州市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结合等级医院评审和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做好平价医疗服务工作。开展市属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探索建立符合广州实际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和医疗服务满意度第三方评价机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逐步完善,调解成功率达2%。三是不断健全院前急救体系。新增南沙“120”指挥中心,形成以广州市“120”为中心,番禺、花都、增城、从化、南沙等5个区为分中心的广州地区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体系。农村镇卫生院全部完成了救护车配置任务,实现了农村地区救护车装备率100%,院前急救网络全覆盖。四是持续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89%的社区卫生服务站、52%的村卫生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达49%;花都、海珠、白云等区成功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6个区通过复审,全市共有9个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开展中医医院等级评审, 3家中医医院被评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加强中医专科建设,新增国家、省重点专科项目5项、14项,目前共有国家、省重点专科9个、27个。推进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新增7家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市共有9家示范单位。(四)注重体系机制建设,持续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一是不断健全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统筹协调,构建长效防控机制,有效应对登革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疫情;2015年,早部署,早行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坚持“防、控、治”并重,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增长的不利形势下,我市登革热防控成效明显, 全市共报告本地病例54例,与2014年同比下降9%,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严防死守,确保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零输入,受到国家的表彰。扎实推进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等疾病防治工作,重大疾病防治成效显著。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达98%以上,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推进健康城市十五项行动,开展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实施重性精神病医院社区一体化工作。二是不断提升卫生应急能力。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应对突发事件,及时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建立起政府主导,卫生牵头,多部门参与、广佛肇清协同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成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形成准确快捷的信息分析报告系统。三是不断拓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财政补助从2010年的人均25元提高到2015年的50元,服务项目从11大项增加至12大项41小项,基本覆盖了居民生命全过程。落实了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等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四是不断增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开展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推进实施母婴安康行动计划,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儿科标准化建设,完善我市危重症孕产妇、儿童救治网络,市区重症孕产妇、儿童救治中心分别增加到23所、12所,实行孕产妇保健分类管理,提高妇幼健康服务与综合管理效率,有效控制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五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颁布《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出台实施《广州市爱国卫生工作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新增3个国家卫生镇、13个省卫生镇,省市卫生村700多个;改造农村农户卫生厕所近2万户,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组织各控烟执法部门检查各类单位(场所)近43万个,处罚单位(场所)34个、违法吸烟个人574人。(五)强化人才科技保障,不断提升卫生计生治理能力。一是落实“人才强医”举措。先后制订实施《广州市卫生局优秀科技人才管理办法》、《广州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培养项目实施办法(试行)》。落实好委管优秀人才制度,至2014年底,原市卫生局局管优秀人才99名,2015年广州市高层次卫生人才项目评审出医学重点人才120名,医学骨干人才21名。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大基层人才培养力度,共培训全科医生359人次,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合作建设首批“中英全科医生服务培训示范基地”,深化广州市和伯明翰大学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完成了省安排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任务,共培训住院医师4775名。二是实施“科技兴医”战略。加大重点专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力度,市属医疗机构创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特色优势的市医学重点学科12个,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与转化中心10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41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得广州市科学技术奖39项(其中一等奖8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近500项。三是推进“智慧卫计”建设。建立完善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联网医院全面启用广州市统一诊疗卡,统一预约挂号。先后开通“广州健康通”微信服务号、“手机应用APP”、支付宝等医疗卫生移动服务。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在全市151家助产机构启用。全市人口计生信息化综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多部门、多层级、跨地区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四是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代孕、整治放射诊疗等专项行动,规范医疗服务秩序,净化医疗市场。大力推进公共卫生监督执法,监督力度不断加强,监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五是开通了12320卫生计生服务热线,话务量占全省八成以上;2015年接受群众咨询、求助等4万多件次,有效化解大量医疗投诉、协同推进医德医风建设,开设了医疗专家在线,科学权威解答市民关于看病用药的困惑,进一步拓展了服务能力。“十二五”期间,其他各项卫生计生工作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法治行风、宣传报道和舆情应对、干部保健、对外交流合作、对口支援、信访维稳、安全生产、机要保密档案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进展。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搜索一下 品学论文网 上面什么专业的都有经济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 国民经济管理 保险 金融工程 税务 信用管理 投资学 环境经济/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管理学 酒店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 工程管理 工程造价 产品质量工程 项目管理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审计学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国际商务 物业管理/房地产 连锁经营管理 资产评估 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土地资源管理 城市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会展经济与管理 航运管理 劳动关系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 体育产业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农村区域发展 图书馆学 档案学 信息资源管理 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声学 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动物植物生物技术) 动植物检疫 天文学 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理科学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地球物理学 大气科学 应用气象学 海洋科学与技术(渔业) 海洋管理 军事海洋学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理论与应用力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信息科学技术) 光电子技术科学 材料物理 材料化学 环境科学 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统计学 系统科学与工程 教育学 教育学 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术学 小学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华文教育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康复与健康 农艺教育 园艺教育 林木生产教育 特用作物教育/特用动物教育 水产养殖教育 应用生物教育 农业机械教育农业建筑与环境控制教育 农产品储运与加工教育 农业经营管理教育 机械制造工艺教育 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 机电技术教育(电气) 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印刷工艺教育 食品工艺教育 纺织工艺教育 化工工艺教育 建筑工程教育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财务会计教育 文秘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管理 医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 卫生检验 妇幼保健医学 营养学 临床医学 麻醉学 医学影像学 医学检验 眼视光学 精神医学 听力学 医学实验学医学美容技术 口腔医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 蒙医学 藏医学/藏药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法医学 护理学 药学 中药学 药物制剂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中药资源与开发 法学 法律/法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社会学/社会工作 家政学 人类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外交学 思想政治教育 国际文化交流 国际政治经济学 治安学 侦查学 边防管理/边防指挥 火灾勘查禁毒学 警犬技术 经济犯罪侦查 消防指挥 警卫学 公安情报学 犯罪学 公安管理学 国际经济法 历史学 历史学 世界历史 考古学 博物馆学 民族学 文物保护技术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