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81

到世界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解析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oapcast

已采纳
学术堂整理十五个好写的经济学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研究--一种社会学视角的解读   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分析   能力视角下影响家庭贫困及其代际传递的主要因素剖析   麻烦经济:女性商品需求制造的逻辑--以两款减肥产品的电视广告为例   大数据背景下的统计发展   经济统计数据质量检测的探讨   血缘关系对农耕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探--以小说《金翼》为例   经济新常态下对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分析   夯实统计基础服务经济发展   对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空心村”形成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以昆明市团结镇乐居村为例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公共关系新变局   中国消费者偏好的地区差异研究   日本:另类“银发经济”   “粉丝经济”中的青年偶像崇拜与“审美劳动”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解析

185 评论(8)

高1988

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
227 评论(8)

lgs10000

解析: (1)任何革命和进步的改革,归根结底,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根本的就是要建立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社会生产力,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我国农村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经营管理上实行生产队、生产大队和人民公社三级管理体制,劳动产品分配主要以生产队为单位。当时我国农民在农业劳动中使用的生产工具比较简陋。这种生产工具要求的是个体劳动,所形成的生产力还比较低,基本上只能自给自足,还是自然经济。人民公社体制管理过于集中,完全脱离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产品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原理,使我国农村经济十多年徘徊不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去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崛起,是人们未曾预料的大收获,农村中集体的、个体的及私营的企业迅速发展起来。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日益充分地发挥出来,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说明社会主义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大中型国营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因此,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从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主要是:第一,国营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第二,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增强了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经过改革,城市经济生活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162 评论(11)

lovelulu1

解析: 原因:①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要求。②人民公社的弊端。③安徽、四川自然灾害严重。④地方政府政策开明,党中央的肯定。⑤农民的首创精神。 内容:一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土地制度的改革;二是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三是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使农业生产适应市场需要,主要是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四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进行多种经营。 意义:农村的全面改革克服了过去经营管理中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适应了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示: 阅读课本第一目第一、二自然段和“学思之窗”,思考并回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关于改革的内容可从经营体制、管理体制、流通体制、产业结构几个角度思考。关于意义,要从对农民、农业、工业化、现代化的影响等角度思考。
109 评论(13)

吴红玖

论文题目多参考下别人发表的过的文章,多看看资料吧(世界经济探索)还行吧
336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