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yyang30
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每一分的开始,它是乒乓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方制约、主动性很强的技术。一个高质量的 发球,可以起到先发制人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发球技术在比赛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国际“乒联”才不断地对发球规则进行修改,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给对方造成的威胁,使比赛更具观赏性,以此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就乒乓球运动各个发展时期的主要发球以及为限制发球的威胁而修改的规则进行阐述,并针对现阶段的发球训练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与要求。 1 各个时期的主要发球与发球规则 纵观发球发展的历史,每一次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由于乒乓球运动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发球给对方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从而降低了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使竞赛活动出现新的情况下产生的。自从19世纪后半叶有了乒乓球运动以来,就有了发球,但由于当时所使用的器材与现在大不一样,不可能发出有一定速度和旋转质量的球。因此,规则并没有对发球 进行过多的限制。50年代海绵拍的出现,发球的旋转才从单一的用胶皮后发下旋球发展到可以发现旋转较强的侧上、侧下旋球。并随之出现了“下蹲式”合力发球,由于这种发球受合力影响,旋转较强烈,有较大的威胁。第28届世乒赛后,国际“乒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规定了抛起的球从最高点下降时才能击球,因此认定合力发球是不合法发球。60年代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发球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更注重发球的旋转与速度,开始出现了高抛发球,但由于并没有给接球方带来很大的威胁,所以,规则并未对这些新的发球技术进行过多的限制。70年代我国的前三板技术有了新发展,发球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了高抛发球的技术,使它能够在同一位置用相似的手法发出不同旋转和落点的球,并且这一技术很快被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广泛采用,发球逐渐给接球方带来了威胁。80年代,发球的隐蔽性和威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运动员充分利用发球规则的不完善或漏洞,运用各种手段,使比赛出现了“观众难理解、选手难掌握”的危机现象。如发球时利用相同颜色但不同性能的球拍进行“倒拍”和“遮挡”并配以发球跺脚,让对方无法判断是用什么样的覆盖物击的球,使接球员在接球的瞬间成为“瞎子”和“聋子”,使发球的效果达到了令乒坛舆论为之哗然的地步。国际“乒联”为了降低发球的“隐蔽性、突然性、威胁性”,让乒乓球运动具有观赏性,便对规则进行了一场“革命”。要求球拍的两面必须是不同颜色,发球时,球拍必须始终高于球台水平面;发球时不能跺脚;击球时,球同球网之间的距离不得比身体同球网之间的距离更远等一系列的修改。 进入21世纪,乒乓球运动已经处于一个巅峰时代,各种打法的技术已近极致,很难有大幅度的突破。为了推动乒乓球运动更好地走向社会,进入市场,让比赛变得更加激烈、精彩。国际乒联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球体变大;比分缩短以及发球无遮挡等。使发球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把发球的威胁降到了最低。 2 提高发球质量的三大要素 从发球规则演变的历史来看,各个时期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所造成的威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发球的质量,做到让对方即使能看清球的旋转,也照样“吃”发球,就必须增强发球内在的技术质量,而衡量发球质量优劣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发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的配合上。 2.1 加强发球旋转的变化。乒乓球的旋转,在现代乒乓球技术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首先,用球拍合适的部位触球,有利于增强球的旋转,如:用正手发下旋球时,用拍面的左侧接触球,就能制造较强的旋转;反之,便很难制造旋转。其次,加强摩擦是制造旋转的关键。摩擦是指作用力线远离球心,但并非越薄越好,如果过薄,反而造成球在拍面上打滑。因此击球时先要使球拍“吃”住球,再增大球的摩擦力。 2.2 控制球的落点。控制发球落点变化是发球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发球落点必须长短结合、轻重结合、左右结合。如果只发短球而没有长球的配合,即使发的再短,落点再刁,也很难给对方造成威胁。因此,要做到用同一个手法发出不同落点和旋转性质的球。 2.3 提高球的速度。发球时,球速的快慢与球拍挥动的速度有关,与球拍触球的一瞬间作用到球上力量的大小有关。如果在摩擦球的基础上,触球时的爆发力越大,其发球的质量就越高。因此,要充分利用引拍,就像助跑一样。必须有一定的挥臂时间。在具备了一定的抛球高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前臂、上臂、手腕和腰、腿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加快挥拍速度,使旋转与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3 发球训练的要求和训练的方法 3,1 要有恒心。发球训练是比较枯燥的,而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积累。要练好发球,除了要充分认识发球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要从小培养对发球的兴趣,只有对发球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持之以恒地去琢磨它、研究它。 3.2 吃透发球规则的精神。高质量的发球必须规范,特别是对青少年运动必须讲明规则的要点,尤其是规则,必须对发球规则做到理解渗透。发球违例的现象有许多种,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有:不执拍手未张开伸平;抛球时,不执拍低于比赛台面;抛球的高度低于16公分等。但目前更多的违例现象是遮挡发球。要做到发球无遮挡,就要求发球员的不执拍手在抛球后,应立即从发球员身体和球网之间的区域内拿开。因此,在进行发球训练时,就要注意纠正违规的发球技术,特别是要注意避免正手发球时用自己的身体、手臂、衣服等遮挡对方的现象。 3.3 建立正确的概念。在发球练习前,要让运动员了解球的旋转、落点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帮助运动员弄清各种发球的特性,明确各种发球方法及技术要领。要尽可能使发出的球具备力量重、落点刁、旋转强、速度快等特点。 3.4发球训练的手段 3.4.1 多球训练。这是发球训练中最基础的训练方法,它对于摸索发球规律、提高发球质量是很有效的。 3.4.2 高水平队员陪练。发球和接发球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技术,其互练的效果最好。如果接球方的接球能力较强,水平较高,就更有利于发球者尽快提高发球技术。而且可以在高水平接发球队员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练习发球技术的某一环节,突破某一难点。 3.5 配套成龙,精练一套。为了某一种发球能发挥作用,必须要有配套的干扰配合。如,强烈下旋球,要有不转球配合;短球要有长球配合等。一套发球的变化应尽量多,包括速度、旋转和落点变化。但在训练中要求“精”,要根据自己特长,掌握一两种技术精、质量高的发球,切忌贪多求全而技术不精。 3.6 改进和创新发球技术,适应新规则。发球新规则并没有完全否定原来的一切发球技术,比如下蹲发球、反手低抛发球和反手高抛发球等都可以延用或加以改进和创新。尤其是反手高抛发球,由于反手发球的击球位置原本就在发球方身体的前面,比较容易适应新规则的要求,加上高抛发球能够加快球的速度、加大球的力量,从而增加球的旋转。因此,着重研究反手高抛发球技术并加以创新,显然有其优越的条件。 、 你可以选一部分你需要的 
这个运动属于运动强度中下的,适合女性和中老年,不不是说年轻人就不适合,主要这个运动大部分靠手部操作,身体操作较少,以这个作为锻炼只是出出汗而已。
乒乓球的健身价值 1、乒乓球运动对人体骨骼的作用 体育运动负荷会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骨,使骨产生适应性改变。骨的应变有一个范围,当应变低于某下限时,骨质量将丢失;当应变超过上限时,骨质量将增加;应变在上、下限之间时,骨质量将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体育锻炼有助于延缓骨质量丢失,通过对骨的适宜刺激,为达到人一生中较高的骨质量打下坚实基础。乒乓球运动通过动作重复,很容易给骨骼带来不断的刺激,促进其生长。运动负荷会促进骨蛋白合成,逐渐增加骨质总量,使骨盐沉淀保留、骨质增厚、骨骼融合; 能使维生素D 增加,从而促进钙质吸收,减少骨质丢失,促进其生成。生理学研究证明,如有效利用乒乓球运动中负荷量较大但可以承受的技术练习,可使某些与骨代谢有关的激素或物质发生变化,影响某些局部调节因子,使骨质得以增加,骨骼更为坚固、健康。 2、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经常参加乒乓球运动,可以使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得到改善,心肌变得发达有力,心容量加大,每搏输出量增多。心搏徐缓和血压降低,提高心脏工作效率,有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整个身体机能水平。作为血液循环发动机的心脏,在练习过程中要为肌肉输送大量的血液,从而使心脏的功能得到提高。在乒乓球练习过程中,心率一般在145~155 次/min 之间,在这一强度坚持较长时间运动, 能够提高呼吸系统的换氧功能,增加肺的容量和通气量,提高肺部功能,促进体质增强。同时,乒乓球运动能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久力,进而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由于增强了呼吸肌的力量,扩大了胸廓的活动范围,使充满气体的肺泡增多,因而肺活量增大。肺活量的增大反映肺储备能力增强。 3、可以调节和改善神经系统灵活性 由于乒乓球在空中飞行速度比较快,正手攻球只需15s就可到达对方台面。在这短暂的时间内,要求运动员对高速运动的来球方向、落点、旋转、力量等因素进行全面观察并进行判断,及时采取对策,调整击球方向与拍面角度,进行合理还击。经常从事乒乓球运动,可大大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乒乓球是以重复练习为主的运动,次数的增加能使大脑及全身神经系统得到刺激锻炼,提高神经工作过程的强度、灵活性和神经细胞工作的持久性,使神经细胞得到充足的能量物质和氧气供应,从而使大脑及神经系统在紧张工作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能量物质保证。 4、可以提高心理素质 乒乓球运动是竞技项目,对抗激烈,比分更改速度快,运动员情绪状态非常复杂。经常经受这些变幻莫测、胜负难料的激烈竞争的锻炼,同时在比赛中要对对方战术意图进行揣摩,因此使练习者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它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作为一项全身运动,打乒乓所特有的速度快、变化多的特点决定了参与者在以下方面均可受益: 全身的肌肉和关节组织得到活动,从而提高了动作的速度和上下肢活动的协调能力。 极有效地发展反应、灵敏、协调和操作思维能力。其次,由于该项运动极为明显的竞技性特点和娱乐性功能,又使其成为一项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等品质和保持青春活力,调节神经的有效运动。正像一位日本人听阐述的:“乒乓运动将成为21世纪的第一运动。对于那些希望保持青春、健美、避免不幸事故发生的人,如果能够提高他们对乒乓运动的兴趣,将无疑是一件乐事。” 乒乓运动越来越多地被作为增强智力、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保健、医疗和康复的极佳手段而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一位美国科学家这样说到:“如果时间允许,又有一位合适的对手作陪练,那么打乒乓球是提高手、眼配合的最好途径。该运动可使你获益匪浅,它需要敏捷、复杂的行动与当机立断的反应;它还有许多微妙之处,技术、整体配合、节奏感、计谋,对头脑及体能均有很高的要求。在期待和压力并存时,竞赛将充分反应出你非凡的自我完善及自律精神,打乒乓球是开动脑筋的好办法。”而日本顺天堂的一位教授则认为:“打乒乓才是对头脑的最佳运动。乒乓球的速度及复杂性是任何运动无法比拟的。” 据心理学人士运用心理测验法对我国部分省市优秀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心理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他们普遍表现为智力水平较高,操作能力优于普通学生,情绪稳定,自信心、自恃力、独立性、思维敏捷性均较强,智力因素与个性因素发展协调。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人常常显得机敏过人、动作灵活、协调。 打乒乓球能起到预防近视作用。在打乒乓的整个过程中,乒乓运动员双眼必须紧紧盯着穿梭往来,忽远忽近,旋转多变的乒乓球,使双眼不停地远近、上下调节和运动,眼球内部不断运转,必然不断使睫状肌放松与收缩,大大促进了眼球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使血液循环增强,眼神经机能提高,因而能使眼睛疲劳消除或减轻,在一定程度内起到预防近视作用。 总之,乒乓球运动的确具有其它运动所不曾有的某些独特功能,令参与者获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