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2

zhaohl8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utianle

已采纳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空,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的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一、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如教《海底世界》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景色,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海底景色的神奇与绚丽。又如《蝙蝠与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其教学的难点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是如何辨别障碍物和方向的。这一原理源于蝙蝠,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话很难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为此我们制作了动画,将(蝙蝠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立即反射回来这一原理直观地再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2、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级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3、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激发学生乐于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教者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连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三、八妇女节前,让学生写《夸夸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但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从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4、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阅读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是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教师采用求异法,边用电脑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侯,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我随机演示出狼掉进陷阱里的样子,同学们看了高兴地直拍手,求异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从理智上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学生们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1、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语文课中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 如教《荷花》一文,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1)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 (2)学习荷花的样子时放一段有关荷花的录像片,师配乐解说,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展开讨论,体会荷花的千姿百态,荷叶的挨挨挤挤。 (3)学生配乐读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填空练习,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大训练力度。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给学生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了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2、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计算机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的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为例,当学生观察了小猫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4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小动物?有趣!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诗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获省电教论文优秀奖、被录入《中国当代思想宝典》一书)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18 评论(15)

lyflyshigh

一、激发兴趣教学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来源于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和激发其学习兴趣,非常重要。传统教学中,单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显然教学手段单调、呆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现在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直观地展示事物的本质和其内在的联系,以较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把静止的语言文学变为动态的、直观的画面,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二、优化课堂教学传统教学往往依靠教师的板书、解释和学生大脑的空间想象,再加上学生的一点点实际生活经验,面对空间想象能力尚不足的小学生,教师费了很大的劲儿,学生才勉勉强强、模模糊糊地有了点知识的影子,教学过程呆板。多媒体的可视性,减少了老师板书的时间,而且借助动画的方式,还可以将答案随时展示出来。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利用多媒体教学,都能最大限度的增加教学容量,优化课堂教学。新授课时,借助多媒体,可以用不同字体或不同颜色强调字词的音、形、义,还可以更加清晰地梳理课文结构、解决传统黑板容量小 等难题;复习课中,多媒体的作用就更大了,如同时展示整个单元的知识要点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练习、同步进行课堂评价等,真正做到了优化课堂教学。三、增强学生自信对于语文课最难操作的是评讲作文课型,传统的讲解,学生手里没有具体可感的东西,也不可能把每篇好文章全部印发给每个同学,存在的共性问题也不好讲解。有了多媒体,许多困难就迎刃而解了,先把批改好的作文,按照“新颖题目”、“精美开头”、“巧妙过渡”、“优秀片断”、“好词妙句”等的顺序摘抄下来,制作成幻灯片,并署上每个同学的名字,并且尽量不重复,这样能使班上绝大部分同学得到表扬。当学生在教室的大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姓名时,那种喜悦感、成就感是老师的口头表扬所不能比的,更能激励学生练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大屏幕上展示的“文章病院”、“佳作欣赏”等几个板块,有助于学生共同讨论,学生的创造力和敏捷的思路将会渐渐被激发出来。四、培养思维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贮备不足,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做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多媒体教学通过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语文教学情境中,能够把静止不动的、无法看到的运动变化使之“活”起来,通过直观的画面,使学生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培养并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模拟仿真,呈现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检测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中,许多当堂课的知识点无法进行课堂检测,而是放到课后由学生练习、巩固。运用多媒体,课堂上就可能在完成相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节省许多时间。教师只要根据当堂的教学目标,在课前准备好需要巩固的不同题型的练习,投到屏幕上,就可进行检测,使学生得到及时的复习与巩固,又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而且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16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