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康求调剂
本人是社科院研一学生,同时也是中青院最后一批本科生、社科院大学第一批毕业生,在经历了母校改革的情况下,我想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历史条件因素众所周知,社科院大学非985、非211,非双一流,那么我们怎样评价这样一所四非院校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社科院大学成立于2017年,成立时间较晚,而双一流评选需要对高校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评估,社科院大学没有赶上评选双一流的时机。在社科大成立之前,社科院仅培养硕博,不开设本科教学,并且由于社科院属于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并不在教育部系统之内,自然也不会被评为985、211了。 师资力量从学校官网提供的数据来看,学校共有科研专业人员30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600余人;学部委员61人、荣誉学部委员133人,研究员646人,副研究员707人,学科带头人38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国家级人选31人,享受政府特别津贴人员1600余人;社科院研究生院共有博士生导师607名、硕士生导师905名。由此可见,社科大师资力量十分雄厚。 学术资源仅仅从学校藏书来看,学校图书馆馆藏总量为32万余册,其中,中文图书为23万余册,外文图书5万余册,中外文过刊5万余册。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社科大的学生能够经常接触到各个院所的大牛们,各个学科的讲座不断,只要你愿意,你就能接触到最前沿最热点的知识,走进新世界的大门。 教学方式社科大采用“师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立本科学位导师,每位导师带领2-5名本科生,因材施教。而兼任学生导师的这些学者们,往往承担大量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或委托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研究任务、个人的独立研究,为培养学生们的科研能力提供大量机会和优势。此外,社科大非常注重通过国际学术交流、联合培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及对外交流能力,其国际交流合作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个覆盖完整的高层次交流合作网络。总而言之,基于各方面优势条件,社科大在未来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希望我的回答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本人是2018级社科大本科生,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社科大成立于2017年,所以当然没有机会评211、985之类的头衔,甚至连最新的“双一流”评选也没赶上。另外,社科大并不隶属于教育部,而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直接领导,自然也不会在211高校的评选范围之内。但这并不代表社科大不具备211高校的实力。下面我来具体分析一下。 虽然社科大于2017年刚刚成立,但其植根于社科院研究生院悠久的学术传统,依靠社科院的学术支持,师资力量之强大,培养模式之先进,很少有211高校能望其项背。中国社会科学院属于国务院直属的智库机构,被称为“亚洲第一智库”,历史上便是大师云集的地方。而社科大的师资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社科院,由此可见,社科大在人文社科领域,拥有全国乃至亚洲一流的师资团队。下面是学校的官网数据:下面再说培养模式。社科大实行“师徒制”培养模式,每位本科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可以选择一位学业导师,导师主要来自社科院,非常和蔼可亲!导师一般会定期和我们视频、见面、请吃饭(划掉),提供各种学业指导,平时也可以经常和导师联系,而且社科大学子人手一张小绿卡,可以出入社科院哦~可以个人感觉非常有利于个体成长和学术能力的提高(毕竟导师的存在避免了我在学术垃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qwq)。另外,社科大采取小班授课的教学模式,每个班30个人左右,再也不用担心在大学课堂不配拥有姓名啦!老师更加认真负责,有精力批改每一位同学的作业,上课体验超级棒~这样的精英培养模式,想必在很多211高校也是很少见的。从科研实力看,社科大完全不输于211高校众所周知,211高校由于拥有国家的政策扶持,所以在教学科研方面较其他高校具有更多的优势。但是,社科大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强大的学术资源、科研背景以及资金支持,在科研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社科院官网数据显示的科研情况外,社科大也针对本科生推出了“新苗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社科大在国际化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目前学校针对本科生推出了暑期学习项目、交换生项目,与国外近百所高校建立了项目合作,项目结束后,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我今年非常幸运申请到了学院的暑期海外学习项目,7月份将赴雅典大学学习,并获得学校总费用2/3的补助。国际化是一所一流大学重要的特征,社科大对这方面一直高度重视。最后再从生源方面谈一下这个问题生源质量虽然不是评价一所大学的唯一标准,但是由于我校刚刚建立,很多数据无法统计,所以生源质量成为了一个重要参考,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考生对学校的评价。下面是软课在去年发布的生源质量排名:可以看到,社科大的生源质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19位,这个成绩也远超许多211高校。大家也可以参考一下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排名,作为社科大的兄弟院校,国科大在短短几年时间便一跃成为仅此于清北的强校,社科大的发展前景也可见一斑。最后悄悄说一句,我校表示,未来的“双一流”高校,社科大必须拥有姓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啦~
毕业论文发表需要课题的名位要根据你选的课题来选。 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
本人社科院硕士(学硕)在读,本科是985高校,简单的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先说一下社科院为什么不是211,985,社科院是国务院直属的,不是教育部直属的,所以教育部划定的211、985高校中自然没有社科院。再说我为什么要从985高校跨考的社科院,我们班人基本上都是从985、211院校过来的,有清华、北大、人大、交大、南开等等。大家为什么要从985、211高校来社科院呢?我觉得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四点。社科院的学术地位首先说一下社科院的学术地位,社科院被誉为中国人文社科的最高殿堂,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4全球智库报告》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以第20名的成绩跻身“全球智库50强“,并蝉联“亚洲最高智库”,在国内人文社科领域,社科院绝对占有绝对优势。 社科院的师资力量社科院共有科研专业人员30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600余人;学部委员61人、荣誉学部委员133人,研究员646人,副研究员707人,学科带头人38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国家级人选31人,享受政府特别津贴人员1600余人;社科院研究生院共有博士生导师607名、硕士生导师905名。社科大师资力量十分雄厚。 社科院的学术氛围社科院现有研究所31个,研究中心45个,含二三级学科近300个,其中重点学科120个。远远高于一般的211及985高校。社科院年平均出版学术著作300本、科学论文3890多种、研究报告510多篇。社科院的发展前途社科院大师云集,人才济济,发展前途不可谓不光明。社科院建校以来,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文社科人才,其中既包括政治局常委,例如赵乐际等,也包括大量的学术研究人才,例如周弘、张宇燕等。希望以上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