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ut_wk
据中国侨网援引美国《星岛日报》报道: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在脑中根深蒂固,父母、子女始终一家人。哪怕成家立业,另设门户,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 美国人却不同,子女一到成年,就会离巢而飞,父母不再抚养他们;而子女一旦独立,对父母家的事,也不再理会,更休想赡养父母或几代同堂了。 对于中西文化的这种差异,在中国城表现得尤其明显。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来购物,父母为小孩买东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为父母代付钱也理所当然。常常碰到这种情形,已成年子女抢着为年迈的父母付钱,双方抢来抢去,争个半天。老外却不同,父母、子女各自理财,互不搭界。甚至有些小孩买东西,也得自掏腰包,用他们帮助父母做家事挣得的零用钱来支付。每当我伸长手臂,接过比柜台还矮的小孩,从口袋上的钱包取出的钱币时,心中总有一股难以名状的难过,真想责问站在一旁的家长,为何不掏钱?而那些已成年子女,在金钱上,和年迈的父母,同样经济分明,年迈父母从干瘪的钱囊中抖抖索索掏钱时,他们却是心安理得,丝毫不为之动容。 曾有一位大客人,住在高级白人区,是个医生,每次来都要买上几千块的东西。有一次陪纽约来的母亲来买东西。老板见是大客人,不敢怠慢,亲自接待,带他们上楼看贵重物品,好半天才下来,老板忍不住发话了,“老太太真挑剔,什么都看不上”。在楼下,老太太挑中3个总价为50美元的景泰蓝小盒子及一个等价的粉红水晶小象,她拿在掌心把玩着,爱不释手,一会说要买象,一会儿又说买盒子,再三考虑着。我心中不免嘀咕了:既然喜欢,为何不爽快买下,真是个吝啬鬼。这时,站在她旁边的儿子有些不耐烦了,对母亲说:“你只有50多块,只能买一样,等你回纽约,汇钱过来,老板会帮你寄去。”噢,我错怪老太太了,原来不是她挑剔、吝啬,而是她实在没钱。心中顿时五味杂陈:难怪美国人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没有中国人这么高,这个挥金如土的医生,宁愿看母亲失望而归,也不愿为母亲尽一点孝心,付一点小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培养出了个有钱的儿子,父母却沾不到一点光。 这就是现实的美国,儿子可以是百万富翁,父母却照旧穷困潦倒,和中国人的“母以子贵”,“一人得道,合家升天”的中国传统天差地别。 如今,家庭、亲情观念强的中国人来到了美利坚这块土地,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及尊老爱幼的美德难免不受到美国文化的冲击,但愿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能坚持自己的优良传统及美德,让中华文化这朵奇葩,在美国各族裔的百花园里绽开得更鲜艳,更灿烂。 
文化的世界是斑斓多彩的,对文化的描述同样如此。这不仅因为各国家、各民族具有不同的特性,其文化也各具特色;也因为对同一文化现象如果选择观察的视角不同,也会看到不同的内容,看出不同的结论。本文将从传统节日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与交融。凡是有人类聚居的地方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中外古今都不例外。节日活动则是这种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展现,是各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总结和延伸。”[1](P 9)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文明大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无数的节日。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清明节(the Qing Ming Festival)、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七夕节(the Double-Seventh Festival)、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和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等。这些节日大都属于全国性节日,除汉族外,还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过这些节日,这些民族传统节日在当代中国社会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而以英、法、意、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 的主要传统节日有:圣诞节(Christmas)、元旦(New Year)、万圣节(Halloween)、情人节(Valentine’s Day)、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复活节(Easter)和狂欢节(Carnival)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文化载体的词汇在语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民族文化对词汇的含义有很大的影响。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包括英语和汉语在内的所有语言中都有很多表示动物的词汇。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很多动物成人类的朋友,为人类服务,也有很多动物还成为人们的宠物。可见动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动物词汇也逐渐形成特定的涵义,也就是说人们把他们的一些情感,甚至是发生的事件,自然现象都和动物联系起来,认为动物能够表现不同人的个性,或者是表示某些象征。许多动物已经在人们的思维中形成某种象征,并体现在语言当中。然而,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不同的人生观,以及不同文化的审美观
因和而贵,因不同而精彩我们的世界并不是单调乏味的,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的思想并不是统一简单的,而是多样灵活的。世界因为和平而宁静,因为有不同的思想才擦出耀眼的火花。世界因和而贵。调和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是重要的,因为只有充分调节好各部分的关系,才能使整体的力量加大。先看战国时期,楚国之所以被强秦所灭,是因为楚王听信谗言,轻易地打破与齐国的联合,才使秦国有虚可乘。可见,和睦共处的作用之大。再看以色列与巴基斯坦,因为种族和地界的矛盾,导致双方冲突不断,生灵涂炭。因为不和而导致惨剧的例子举不胜举。再一次证明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令世界经济处于和谐的局面,多方经济唇齿相依,使得经济和谐发展。所以,和平是重要的,是立身之本,立国之本。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世界因为存在着思想的碰撞,而萌发许多新思想,发掘更多真理。诸如我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孔子的与民同乐,庄子的自在消遥,令中国的文化发展炫丽多彩。还有牛顿和惠灵顿关于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冲撞讨论,让后世的科学家探索出事物的真理——光的波粒二象性,使光的运用踏上一个新台阶,为人类创造不少新发明。达尔文因为破除传统制画壁画的限制,研制出新的画法,才令惊世杰作《最后的晚餐》如此精细细腻。如果摒弃掉不同,会带来恶果。像邯郸学步的人,最终忘记了自己走路的方法。所以,世界因为存在不同而精彩,没有了不同的世界,并不耀眼。要和而不同,就要坚持自己的意见,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坚持己见的人,有如屈原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能做到不同流合污,最后得到后世的认同,名留千古。要虚心接纳他人不同与己的意见,正如魏征进谏唐世宗的“谦冲而自牧”、“思江海下百川”。别人的意见是宝贵的,有了它,才看到自己不足;有了它,才能开阔自己的眼界。可见,要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必须要有坚持自己意见的勇气,虚心向别人求学的宽容。世界因和平而可爱,因“不同”的存在而精彩。【评语】本文属议论文的一类文。文章切合题意,观点鲜明,材料丰富,能较有力地证明论点。文章结构严谨,符合文体要求。卷面欠整洁,语言有待提升。25+23+8=56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 ”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 ”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 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