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82

pjb666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国学论文3000字孔子名言及解释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lcnsy

已采纳
学而第一 『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⒈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⒈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⒈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 『⒈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⒈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⒈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 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⒈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 勿惮改。” 『⒈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⒈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⒈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 『⒈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⒈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 亦可宗也。” 『⒈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⒈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⒈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 『⒉1』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⒉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⒉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 且格。” 『⒉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⒉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⒉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⒉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 『⒉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 为孝乎?” 『⒉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⒉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⒉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⒉12』子曰:“君子不器。” 『⒉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⒉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⒉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⒉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⒉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⒉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 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⒉19』哀公闻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 错诸直,则民不服。” 『⒉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

国学论文3000字孔子名言及解释

127 评论(10)

xz考研

孔子名言多的是,找《论语》来看不就行了。
119 评论(11)

elob62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去学习,他的缺点要改正。
134 评论(15)

CuiHongyuan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的老师
277 评论(9)

Evenwxin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01 评论(14)

helloman

【原文】 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评析】 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 聪明的老师在向学生教授新课的时候,往往从提问或做游戏开始,那样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会缺乏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又比如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这里的译文和评论分析就是唯一的答案,你也可以试着从另外的角度来理解《论语》的原文。如果你善于开动脑筋勤思考,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
198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