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sche411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我们党和人民创造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今天,载人航天精神又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新的宝贵财富。这笔精神财富荣耀神州,弥足珍贵,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载人航天精神的思想内涵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 不辞辛劳、艰苦创业———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戈壁、浩瀚海洋,洒下几代航天工作者辛勤的汗水,留下几代航天工作者奋斗的足迹。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梦想,栉风沐雨,不辞辛劳,克服了无数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以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创造了中华民族科技进步的奇迹。 一往无前、勇攀高峰———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科技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广大航天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不因遇到挫折而气馁,不因取得成功而懈怠,表现了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义无反顾的战斗精神。科研人员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进攻,航天员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极限发起冲击,表现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自主创新、求真务实———特别能攻关的精神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进展,靠的正是自主创新的勇气、智慧和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艰苦创业、奋力攻关的基础上,始终坚持高起点发展,瞄准当今航天科技发展前沿,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自主创新,突破和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进展。中国的载人航天走的是一条与世界上任何航天大国都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投入少、效益高的道路。速度与效益,需要极高标准的工作质量。“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分秒不差”……这些看似极端的口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航天人严谨求实的作风。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突破,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作为一项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包括了飞船、火箭、测控通信等七大系统,涉及力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自动控制、微电子等众多领域。投入研制、试验和协调配合的单位多达3000多个。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又一次空前迸发。无论科研人员还是保障人员,无论火箭、飞船的研制者,还是发射场、着陆场的建设者,情系载人航天事业的千军万马用齿轮咬合般的协作精神,汇聚成了助推神舟飞天的强大力量。 载人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 时代需要榜样,时代呼唤英雄。先进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引领时代的方向,他们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他们的事迹是一个时代为祖国乃至全人类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展现出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 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埋头苦干,艰苦创业。 今天,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迷失了方向,在他们眼中,人生的目标就是金钱。而航天员们的成功,则从正面向社会昭示:人生价值的实现,靠的是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意志,离开正确的事业发展方向,单纯以金钱作为追求的目标,只会走入歧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艰苦奋斗,反腐倡廉,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需要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的载人航天精神。 大力弘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险,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当前的社会主义改革进入了一个攻坚阶段,我们将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此时更应该大力弘扬特别能战斗的载人航天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懈登攀。 大力弘扬特别能攻关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上,刻苦钻研,严细慎实,不懈探索,勇于创新。 对于即将执行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中国来说,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且为我们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方针,牢牢掌握尖端技术发展的主动权。 大力弘扬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团结一心,共创伟业。 团结就是力量,协作凝聚希望。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军事水平的竞争,更是民族精神力量的竞争。我们应当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共同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勇于奉献、不怕牺牲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同样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保证。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一代代航天人艰苦奋进的动人业绩和英雄精神,正成为我们民族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最大收获。 
现代火箭的诞生,预示着载人航天时代的到来。为给载人航天作准备,早在1964年底和1947年初,布劳恩在美国就用V-2火箭将孢子和果蝇等生物送入高空做实验。1948年6月和1951年4月,又将猴子送入高空。1951年6月,苏联科罗廖夫也用地球物理火箭将两只小狗送入110千米高空,并安全回收。同年8月,苏联再次将两只小狗送入高空。这年9月,美国又用探空火箭将1只猴子和11只老鼠等送入高空,并安全回收。由此可见,美苏为争夺载人航天“第一”,早就在进行着明争暗斗。 苏联在1957年10月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后,就着手载人航天的具体准备工作。1960年,从3000名候选人中精心挑选出第一批20名航天员,进行细致的培养训练。与此同时,除继续用火箭将动物送入高空进行试验外,又用卫星和飞船携带动物进行轨道飞行试验。在此基础上,于1961年4月12日用东方1号飞船首先将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后胜利返回地球。 苏联首先发射成功洲际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以后,美国本想夺得载人航天这个“第一”。在1958年10月,就拟定了一个载人飞行的“水星”计划。1959年4月,又先于苏联秘密地从喷气式飞机驾驶员中选拔了第一批7名航天员进行培训。怎奈其火箭技术不如人意,在加加林进入太空以前,“水星”计划的飞行试验频频失败。美国只有两次携带猴子、一次携带猩猩、一次携带假人的亚轨道飞行成功。在苏联飞行成功后,美国只得改用较成熟的“红石”火箭,于1961年5月15日让勇敢的阿伦·谢泼德乘水星3号飞船做直上直下的亚轨道飞行,飞行时间约15分钟。这年7月21日,维·格里索姆又乘水星4号进行一次同样的飞行。 可是,半个月后的8月6日,苏联航天员格·季托夫乘东方2号飞船绕地球飞行17圈后第二天返回。面对这巨大的压力,美国人于这年9月13日才用“红石”火箭第一次将一艘携带假人的“水星”飞船送入轨道。同年11月29日,原本用于发射飞船的“宇宙神”火箭也终于将一艘携带有猩猩的“水星”飞船送入轨道。 火箭和飞船入轨的问题解决后,美国于1962年2月20日派约翰·格伦乘水星6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了3圈。5月24日,斯科特·卡本特乘水星7号飞船也绕地球飞行3圈。 与苏联竞争连连败北的美国决心迎头赶上,他们搞了个“阿波罗”计划,要首先送人上月球。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这个计划,随即全国动员,要在60年代内将人送上月球,把“苏联人摔倒在月球上”。为此,还将“水星”计划转为“阿波罗”计划服务。接着又实施了另一个载人飞行的“双子星座”计划,主要是积累长期载人航天的经验。 为摸清月面情况,从1961年8月到1968年1月,美国实施了“徘徊者”、“勘测者”和“月球轨道环行器”3个无人探月计划,查明月面有许多平滑的地方可容飞船降落;证实飞船在月面降落不会深陷下去,在月面行走不需要穿雪靴;为载人飞船选定了5个着陆点。 但在此期间,苏联也在暗中执行他们的载人登月计划。1962年8月11日和12日苏联分别发射的两艘东方号飞船在轨道上会合作编队飞行。1963年6月14日,第一名女航天员瓦·捷列什科娃乘坐的飞船进入太空轨道后,也与另一艘飞船编队飞行。1964年10月12日,上升1号携带3人飞行。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阿·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密封座舱,进行了世界上的第一次太空行走。这些显然都是载人登月所需要的。苏联还研制了世界上推力最大的N-1火箭,甚至已确定了首次登月的两名航天员。 好在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和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和试验还算顺利。但是,1967年1月27日阿波罗4A号飞船在地面演练时,纯氧座舱起火,3名航天员被烧死。为检查和改进设计,又花去了10个月时间。 1967年10月,苏联两艘无人飞船在轨道上对接;1968年9月将海龟和植物种子等第一批生命送上月球;1969年1月两艘联盟号飞船对接,并从舱外交换航天员。这每一项进展都成为刺激美国前进的动力。美国于1967年11月开始火箭和飞船的飞行试验,到1969年5月,共进行3次无人飞行、2次载人绕地球飞行、2次载人绕月球飞行。登月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出发,7月20日登月舱降落在月面上。经过近7小时的等待,尼·阿姆斯特朗于美国东部时间20日22时56分20秒踏上月面,并说出了那句永载史册的名言:“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是一次飞跃。”随后,艾·奥尔德林也踏上月面。到1972年12月,又有5艘阿波罗号飞船将10人送上月面。他们在月面上进行了许多科学考察和实验活动,共带回月球物质300多千克。苏联的N-1火箭屡试屡败,在美国首先载人登月几成事实的1969年7月上旬,便声明“无意与美国争夺首先载人上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