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雅995
提起爱国将领岳飞的词,想必首先进入大家脑海的便是那首《满江红》(怒发冲冠),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词。九百年来,岳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面旗帜,而这首《满江红》也被大家广为传诵。“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抗日战争时期,在《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之前,这首词一度被做为国歌,感染着中华儿女,激励着无数热血男儿奔赴沙场,浴血杀敌。这首词一开头便颇有壮志凌云之势,读之难免动容;而视功名如尘土,只思收复疆土,又是英雄何等胸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似长者之教诲,令人深思。靖康之耻,臣子抱恨,虽是旧时君臣效忠观念,但也饱蕴爱国情怀。收尾数句,英雄气概、壮士情怀,令人神往。这首词饱含力量,那种铿锵有力,一往无前的精神,几百年来激荡于中华大地,已经成为爱国主义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时至今日,在我们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依旧是强大的精神动力。近日读《全宋词》,其中收录了岳飞的另两首词,《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和《小重山》。前者虽完成时间较《满江红》(怒发冲冠)早,其意境却与其有相似之处。“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当时,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朝廷却要求他班师回朝。他虽此时仅三十二岁就被封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徒,仍不断上奏,要求选派精兵直捣中原,收复失地,以免坐失良机。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这首词从对故国往昔繁华追忆与现在铁蹄下水深火热的人民生活现状相对比,发出无限的感慨。紧接着抒发了自己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复我河山的心中宿愿。特别是“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气概非凡,叫人神往。 《小重山》较比前两首词,改用较为含蓄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抗金的伟业难就,虽有昏君奸臣作祟,但同时其他的将领互不信任配合不好的缘故,故岳飞常有知音难觅的感觉。《小重山》抒发了这种感慨。此词上半阕写出忧深思远之情,下半阕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孤愤和知音难遇的凄凉,甚为悲伤忧郁,唯有细细吟诵,方知意味无穷。正像有人绝句所说:“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藉,诸君细读《小重山》”。岳飞生存的那个年代早已成为历史陈迹,抗日的战火硝烟也早已散尽。但千百年来多少英雄为抵御强敌而折戟沙场,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所铸就的爱国主义精神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珍贵的精神财富。O(∩_∩)O哈!希望可以帮到你 
1、在万紫千红的世界里,我独爱红色,因为红色不仅色彩艳丽讨人喜爱,而且它具有独特含义,红色自小便注入到了我的血液中,注入到了我的精神中,注入了我的整个灵魂。打小,我们便在红色电影、红色故事以及红色歌曲的熏陶下茁壮成长,“红”串连了我们十几年的岁月;“红”装点了我们十几年的绚烂;“红”激励了我们十几年的斗志
一个红色革命教育场所,虽然其承载的使命及历史意义非常的巨大,但其俭朴与破旧仍然可以感受到当年革命的艰苦与不易,更应该珍惜当下这美好的生活环境,更应该居安思危,努力拼搏,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就,让先辈们放心,我们中华儿女并没有辜负他们的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朋友,你可知道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悠久的文化历史。翻开史书中华文化灿烂的历史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为祖国而自豪。当你沉浸在“情人节”的玫瑰花香中的时候,你可想过,牛郎织女正在一路奔波,在“七夕”时,即将相会在鹊桥之上? 朋友,当你头戴红色圣诞帽,挤在小教堂里不亦乐乎的时候,你可记得,重阳那天携着双亲登高远望遍插茱萸时的一幕一幕? 朋友,当你操着满口的洋话庆祝“洋节”的时候,你可想到。其实你更应该陪伴自己的长辈倾听民族古乐的动人之音? 朋友,在西方洋节的冲击下,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肤色就是大地的颜色,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血液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让我们放下手中的杯盏,关掉轰鸣的音响,坐在阳台前的月光下静静地思考吧! 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是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彼此渗透的社会。闭关自守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只有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传统的文化为何要丢弃?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长廊中。已沉淀了为世人所惊叹的无数瑰宝 ――文字、礼仪、节日等,它们如同天山上奔腾的清流,如同森林间孕育的珍宝,灿烂夺目,博大精深。 中国的节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尽的民曲,品不够的香茗。新春佳节,寄意于合家团圆;清明节,着意缅怀故者,抚慰亡灵;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清辉洒遍人间,亲人故友共婵娟;端午之晨,龙舟竞发,唱尽胸中豪情,祭奠古人之忠烈,继往开来。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欢度传统佳节,即是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只觉古代贤德佳人在耳边吟唱;享受民族风俗,即是置身于大海,浴心于波涛。顿感今朝人生美满幸福无比。简言之,佳节既是感受瑰丽多彩的文化魅力的途径,又是联系血脉骨肉之情的纽带。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必是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的心结。两河流域滋养了犹太人的虔诚,赋予他们圣诞之庆: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儿女的勤劳善良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共度传统节日,就是把心结紧紧系牢,让精神久久传承。即使漂泊异乡,身处险境,也能勇于奋起,重返故里。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声声,曾让西方震动;中秋赏月,七夕庙会,曾让世人感怀。所以,我们要坚守共同的财富,担起肩上的责任:将中国节日的神韵代代相传! 亲爱的朋友,当你流连于洋节的霓虹灯里时。可别忘了,你更应该重返故里,坚守故里,因为那里有你自己的一缕节日的阳光……呵,中华文化光辉灿烂的历史,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