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飞
对于素质教育,目前许多人仍有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最有代表性、也最浮浅的一种观点是,素质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是教师要解放,学生要放松,不再坚持过去的“一切为了好成绩”就行了。其实不然,素质教育不单纯是为了打破旧的、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一种综合能力的培 养,包括言语、能力、性格、体质等多方面。它是从人本身的天赋出发,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潜在素质,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人格为目的,以传输以往文化的精华和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为操作途径的教育训练活动。 素质教育有着自己的特征。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教育。它的出发点和人的生成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即人是确定和非确定性相同的生命体,所以首先要正视受教育者具有不同的先天身心素质这个事实,在学生的教育培养活动中对学生的塑造不能完全相同。素质教育是一种针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教育方式的个性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天赋,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其次,它是一种主题性教育。人的本质是在文化创造中不断生成的,文化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所以,主体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对于人本身和社会文化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性。素质教育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它强调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主动精神,帮助学生创造蓬勃向上的人生。 一提起素质教育,不少家长就想尽早为孩子培养一技之长,认为孩子拥有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社会,于是各种形式的“兴趣班”如雨后春笋。事实上,他们把素质教育与特长教育混为一谈了。社会上的特长教育着眼于传授某种系统知识,而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当今社会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让孩子掌握知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知识,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极为迅速,所以,帮助孩子掌握学知识的手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具体学一门知识更为重要和有效。素质教育把育人看成头等大事,先成人后成材。因为一个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的一生。因此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是孩子们走向成功的必备素质,应避免把素质教育、特长教育简单地划上等号。 教育是人的活动,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需要新型的师生关系与之相适应。为此,要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的状况,争取主动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这样,易于师生沟通、互相了解,有助于师生共同发挥潜能,活跃思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一位教师只知道学生的姓名,不了解其家庭、性格、习惯等,那么他就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更谈不上发挥学生的潜质了。教育任务的完成,教育目的的实现都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有爱心、热心和耐心,自然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把学生当成朋友,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直线交流,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当表扬并使其适时表现。通过谈话,集体活动等课外形式增进感情,但并非纵容学生,没有是非界线。由于学生自制力较差,所以教师要把握、调整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和满足,这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同时教师要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情。 脱离实际需要,片面追求高分,造成高分低能,这是应试教育的后果。但素质教育也决非不要考试,而是要进一步改进和改善教育评估制度,使教育考核与评估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实现自身潜在素质的最完美的展现。要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严格课程开设计划,抓好每一学科。要真正重视健全学校的教育教学制度,把眼光放得远一点,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着想。学校要重视艺术类科目师资力量的培养,同时加强教育多元化建设,使素质教育形成自下而上的软硬环境。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融为一体,这也是新教材的要求。要注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尽量让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不断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深化改革,公平教育机会,严肃治理中小学辅导班制度,还农村与城市教育平等机制,现代免费教育,但家长让小孩参加辅导班费用远高于上学费用,为什么公立学校就差,私立就好,这里面文章谁来治理呢
素质教育是根据我国国情出发,
是基础教育的一次伟大变革,
是二十一世纪需求人才的需要
素质教育较认同的定义是:“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身心、劳动、审美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发扬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由于多年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许多教师认为在农村小学难开展素质教育。我对农村小学开展素质教育略谈两点看法。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陈出新
首先要解放教育者的思想,农村教师接触面较窄,对新的教学动向接受不及时,加上“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片面认为农村孩子基础差,能力差,对孩子各方面的潜能不善于发现和开发,对素质的定义、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只是初浅的感觉,开展素质教育无非多上几门功课而已。有些老师仍然搞“题海战术”,对技能科敷衍了事,抑制学生能力的发展,假如教育者这种思想观念不改变,主观上就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除了处理好活动类和学科类课程的关系外,还要注意对学生各种情趣的培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个性是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在个体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的实践活动形成的,是个体社会化的心理凝结物。个性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个性意识的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它是个性的潜在力量,集中体现个性的社会的社会实质。一是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所以个性是人的一种重要素质。个性对于人的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其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抓好个性素质,把个性的多样化发展做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这样才能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因而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在各个科目中渗透爱美、爱科学、爱劳动、爱制作、爱体育、爱想象等情趣的教育。
其次,要解放学生家长的思想。农村学生家长只问子女考试的分数,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分数高就是“龙”,分数低者就是“虫”,考试成绩的高低是衡量老师会不会教、学生会不会学的一把水准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基本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特长不闻不问,对子女好奇发问,好奇举动,动手操作,有些家长进行制止,叫他们整天抱着语数课本转,限制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学生家长这种观念不改变,客观上阻碍敢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
使家长明白当前的教育新动向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发展健康的个性,
为今后人生和社会打造基本素质
先天与后天全面开发与发展,
明白我们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以全面素质、基本素质、个性素质
教育为核心。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只有家长思想解放了,进行家校配合,双管齐下,这样就大大推进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进程。
二、加强学习,使教育者具备各种素质,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农村教师七八十年代师范毕业生占很大比例,年龄基本是四十五岁以上,还有大部分是民办教师转正,“亦工亦农”,家庭负担重,家里有责任田可耕,学习钻研的时间较少,教师本身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直接影响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教师应具备什么素质呢?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法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从结构讲教师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即职业思想、知识水平、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职业思想是一个教师应该确立的最为根本的条件,人们普遍认为,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孜孜不倦,燃烧着自己,点燃了别人,他的责任感、事业心和积极性容纳在一起,就是对学生的爱。教师的职业理想就是牢牢地树立起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一个教师缺乏这种职业思想是不能信任教育工作的;知识水平也是一个教师也是一个教师所具备的条件之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你想有些教师只能承担语、数科教学,对技能科、活动类课程无从下手,对学生的提问答非所问,不求甚解,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具有明显的随意性,所以它要求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过去大家认为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育发展到今天
,我认为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须备源源不断的泉水,才能适应素质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教师所应具备的,在素质教育中,他所要求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农村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和师生观。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培养学生自信、自尊和自强的心理,还要钻研教学理论,改进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学行为更是教师素质的集中体现,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师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方法是否灵活多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有效,集中反映了教师素质的总和。
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每位教师要努力进取,永不停步,不以现有的知识水平为满足,讲究一专多能,发扬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使自己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轨。学习主要途径可以从教育网站中索取,多观看名师教学实录,订阅有关教育教学杂志,从书本中索取先进的教学范例,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继续教育、自觉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在实践中探寻,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提高自身水平。其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多上公开课、观摩课,制定较有价值的校本研究课题,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还可以到城市、重点小学参观学习,博取他人之长,这样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就能蒸蒸日上,水到渠成。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协调教育的各种功能,把每位教育者的思想、认训和基本素质,有机的统一起来,这样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就一定能开展的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