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yue_002
唐代就有,皇后皇冠上就镶嵌有玻璃 
国内外有机玻璃的发展历史介绍。由于有机玻璃具有其它材料不具备的诸多优点,因而在建筑、汽车制造业、科学仪器、日常文教用品和航天航空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建筑方面,主要应用于建筑采光体、透明屋顶、棚顶、电话亭、楼梯和房间墙壁护板等方面。在制造业方面,主要用作汽车、汽艇、水陆两用战车及各种车船的安全玻璃舷窗,汽车尾灯、摩托车前风挡和头盔玻璃等。在卫生洁具方面有浴缸、洗脸盆、化妆台等产品。在航天航空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方面,由于有机玻璃的独特性能,特别是定向有机玻璃具有优异的韧性、耐老化性,优良的抗银纹性、抗裂纹扩展性,较高的强度和类似于铝合金的韧性,而用作飞机的座舱盖、风挡、舷窗及机舱透明件。
在中国,曾出土过几千年前的玻璃瓶制品,但由于玻璃在中国的封建时代不受人们重视,以及人们偏爱于金属工艺、漆器工艺、陶瓷工艺等原因,玻璃艺术在中国几乎找不到传统的痕迹。其实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纪中国已有玻璃珠发明。到公元五世纪才有了吹制方式。清朝康熙皇帝深受西方影响,于1680年设立料器场专制玻璃,此时期的作品形式简洁,极富中国味,作品灵感大多来自于瓷器的造型,并雕刻饰以织锦般的龙纹、卷行纹及花的图样。由于玻璃不受人们的重视,在中国没有大的发展,且没有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因此玻璃瓶制品的“惊湛技巧”依然止水不前,它的目标和兼职都在萎缩。 汉墓玻璃杯为中国最早玻璃瓶容器,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经过18年的潜心研究,日前向外界披露:出土于徐州北洞山汉墓的玻璃杯是迄今知年代最早、发现数量最多的中国自制玻璃瓶容器,制造于公元前2世纪。江苏徐州北洞山汉墓是中国目前发现的规模巨大、墓室最多、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汉墓之一,徐州博物馆和南京大学历史考古专业师生于1986年共同发掘。在墓中发现的这批玻璃产品包括16只玻璃杯、一件玻璃兽和3块蓝色小玻璃。它们大约在公元前175年至公元前128年间被埋入地下。 专家认为,徐州北洞山汉墓出土的玻璃杯,其制造年代当不晚于公元前175年至公元前128年,比刘胜墓玻璃杯时间更早,因此应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国产玻璃杯。在目前中国出土的古代玻璃中,有许多制品是不透明的,北洞山汉墓出土的玻璃瓶制品也一样。这批玻璃之所以不透明,并不是因为当时不会熔制透明玻璃,而是为了通过熔制得到仿玉制品。 专家们认为,洞山汉墓主人是楚王刘道。西汉时期,人们视死如生,墓葬要按照主人的生活方式布置,譬如房间、水井、粮仓等,这些玻璃瓶制品可能是主人生前所用。据了解,在徐州这批玻璃杯出土前,已知的最早国产玻璃瓶容器为河北满城的西汉刘胜墓出土的玻璃杯,其制造年代为公元前173年。
勃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产物,拥有脱光的特性也非常容易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