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果0518
古代水利中国自先秦至清代的发达的水利事业。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治河防洪,重点在黄河下游地区;二是农田水利,出现了大量的灌溉排水工程,建设重点随全国农业经济重心的转移,逐步从黄河流域转到淮河、长江和珠江流域;三是水运交通,其中以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水系的水运网最为重要。此外在水力利用、城市水利等方面也有不少成就。先秦时代传说尧舜时洪水泛滥,禹率众疏导江河,障围湖沼,开挖沟洫,足迹遍及河、济、江、淮流域,终于把洪水平息了。这实际上是中国远古时代亿万人民长期治水的缩影。用沟洫灌溉农田和把田野积水排泄到江河湖沼中去,以利农耕,是大禹治水的重要方面。商周修建农田沟洫是这一工作的继续。这一时期,黄河流域农田水利的重点在防洪排涝,小型的农田灌溉也已出现。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是中国水利事业初步发展的时期。最早见于记载的灌溉工程是楚庄王时孙叔敖先在其家乡引期思之水(今淮河支流史河)灌雩娄之野(今河南固始一带),后又在今安徽寿县修建了塘堰工程芍陂。公元前 486年吴国开凿沟通江淮的邗沟,是最早见于记载的人工运河,不过当时主要还是用于军事目的。公元前360年,魏国开始修鸿沟,引黄河水至大梁(今河南开封)。公元前340年,又从大梁再向东开渠,通于淮河。战国时,魏、赵、齐都在黄河沿岸筑堤防,排沼泽。魏国于文侯时西门豹修漳水十二渠灌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水利最著名的是秦国。公元前251年左右,秦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引岷江水灌溉成都平原,迄今使用了两千多年。公元前246年,秦用韩国水工郑国开始兴建郑国渠,引泾水向东,开渠300余里,灌田4万顷,秦以富强。秦汉水利以黄河流域为主,有很大发展。治河防洪仍是重要任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通决川防,夷去险阻”,第一次统一治理了黄河大堤。由于人口增加,土地垦辟,森林破坏,黄河水患日见严重。西汉时大规模决溢有十二三次。当时治河主要是堵口、修堤和分流。汉武帝时,黄河在瓠子(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分流23年,武帝亲到现场才堵塞成功。此后黄河长期分两支或多支分流。西汉末泛滥改道。至东汉明帝永平十三年(公元70)王景主持治河,筑堤1000多里,并修复汴渠,使河汴分流。以后,黄河九百多年未大改道。两汉时代农田水利在长江以北已普遍兴修。西汉中期在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等地大规模经营农田水利,尤以关中地区最发达。公元前 111年,在秦郑国渠北岸开六小渠,公元前95年又在其南面修白公渠,与郑国渠合称郑白渠,是现在泾惠渠的前身。在渭南开漕渠。又引洛水开龙首渠,用井渠法。有人认为新疆的坎儿井就是从中原传入井渠法而发展起来的。在淮河干支流、汶水、济水和滹沱河流域也出现了大型灌区。稍后,汉水中游有六门等3万顷灌区。王莽时益州郡曾开渠引水,垦田2000多顷。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这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大量人口南移,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转到了江淮地区。淮河流域是当时南北政权争夺的地区,水利建设多与军事屯田有关。如曹魏在淮水干支流上大兴屯田水利,颍水两岸曾开渠 500余里。但因修筑塘堰过多,工程质量差,西晋时已出现水灾频仍、土地渍涝返碱等弊端。长江下游南至钱塘江两岸,农田水利在这一时期有较大发展,出现了不少大型的塘堰。东汉时已有鉴湖(在今浙江绍兴),西晋末修了练湖(在今江苏丹阳北),六朝时修了赤山湖(在今江苏句容)等。北方农田水利走向衰落,但在政局较稳定时,也修复了一些旧渠,并有所新建。如曹魏时筑戾陵堰(在今北京西),引湿水(今永定河)灌田万顷;北魏修艾山渠(在今宁夏)引黄河水灌田4万顷等这一时期黄河既少修防记载,亦少灾害记载。用水攻战的人为水灾则不少。曹操北征乌桓开凿了海河流域的一系列运河。隋唐宋元隋唐宋元是农田水利蓬勃发展的时期。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水利经历了由复兴至衰落的过程,南方水利则获得了持续的大发展。隋唐时代农田水利建设遍及黄河流域及西北各地,西汉时代的旧渠几乎全部恢复,并修了不少的新渠。较突出的有龙门以下汾河、涑河与黄河合流的河曲地带的引黄灌溉工程、宁夏平原的渠、海河流域的灌区等。唐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边疆战乱,北方水利急剧衰退。入宋以来,受辽夏分立影响,恢复不易,但北宋初年在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还是修复了不少旧渠。尤其是熙宁年间在兴修灌渠的同时引黄、汴、滹沱等河泥沙放淤肥田,并引山溪洪水淤灌,两者共达5万顷以上,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引浊放淤。元代蒙古地区的农田水利也有所发展。中唐以后,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在南方,而南方是以中小型水利为主。太湖流域至五代已形成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塘埔和圩田体系。闽浙沿海出现了不少御咸蓄淡的灌溉工程。北宋时修建的福建莆田县木兰陂等,就是这类保存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自今江苏到福建的沿海,特别是钱塘江两岸,大规模修建了防潮的海堤和海塘。钱塘江北岸海塘发展到清代的鱼鳞大石塘,成为中国著名的水利建筑物。宋代珠江三角洲的水利也获得了开发。这一时期农田水利事业还远及湖广川蜀。元代云南等边疆地区的水利也有所发展。这一时期黄河水患由少而多。北宋时平均每一两年决溢一次,河道在今山东北部至河北、天津间摆动迁移,每年筑堤堵口,劳费不赀。河工技术及组织管理有较大成就,治河议论也多,但河患未能根除。南宋初黄河南徙,夺淮入海。金元时仅局部有所修治。元至正十一年(1351)贾鲁治河是一次有名的堵口工程。隋炀帝开通济渠、永济渠等,使南北水运畅通,是世界水利史上一项巨大的工程。元郭守敬规划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打通京杭大运河,成为以后南北交通大动脉。明清明清农田水利以修复旧有设施为主,新建大型工程较少,但小型的、民办的工程却较多。清代北方井灌有所发展,南方利用山泉水种稻比较普遍。水网圩田发展到洞庭湖区和珠江下游,成为中国水利的一种独特形式。清代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的水利建设获得较大发展。明代治黄河在很长时期内是以保证运河漕运畅通为主,南分北堵,是一种半放任状态。晚明潘季驯主持治黄,着眼于泥沙,提出“以堤束水,以水攻沙”,大修堤防,固定渠道。清康熙时靳辅、陈潢沿用潘氏主张。乾隆以后河政日趋腐败,治河成了贪官污吏的窟。咸丰五年(1855)黄河改道自大清河入海(即今黄河道),近代河患愈烈。淮河、长江、永定河等也常闹水灾,进行了大量修治。京杭大运河明代曾重整畅通,但到清末淤塞以至湮废。 扩展资料:中国古代水利发展的典型代表1、灵渠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距今已2217年,仍然发挥着功用。灵渠工程主体包括铧堤、南北渠、秦堤、陡门等,完整精巧,设计巧妙,通三江、贯五岭,沟通南北水路运输,与长城南北呼应,同为世界奇观。2、都江堰都江堰灌溉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前后历经二千二百多年,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稀世珍宝,有防洪、灌溉及航运三利。四川人民世世代代经营都江堰,不竭不休,使都江堰久而愈振,生机蓬勃,滴滴点点,润泽天府。都江堰不仅为我国水利史上的伟大成就,也是世界水利史上利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的典范。3、京杭大运河大运河是沟通中国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动脉,由多条运河组而成,可由南方的杭州北上直通北平,全长174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一条大运河。地之南北距离为“运”,《国语》“越上”“句践之地,…广运百里”,注“东西为广,南北为运”,所以大运河是以人工沟渠连通天然水系,结合人力与自然条件修凿的一条南北向巨大输运航道。大运河北起北平,南迄杭州,纵贯冀、鲁、苏、浙,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0公里。开山凿渠,引水通漕,贯通南北,有灌溉通运两利。大运河亦称京杭运河,其历史可上溯春秋末吴王夫差(公元前495至前476在位)始凿“邗沟”(公元前486年)沟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水利工程 
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是甘甜的。但有时又是苦涩的;水是宝贵的,但有时它又泛滥成灾;水是清冽的,但在一些地方它却变得污浊不堪;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但在一些特别需要水的地方,它却变得那样吝啬……面对我们日日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一-水,我们知道的到底有多少?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十分有限 据世界银行1998年对132个国家的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排到了82位。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量2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1000立方米为人类生存起码要求。目前我国有15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严重低于缺水线,有7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辽宁、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生存的起码要求。 ●水污染程度严重,损失巨大 据水利部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公里河长开展的水资源质量评价,5%河长受到污染;6%的河长严重污染,水体己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在全国七大流域中,太湖、淮河、黄河流域均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海河、松辽河流域污染也相当严重,污染河段占60%以上,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水污染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众生活、生存环境。 ●河湖萎缩,黄河断流 黄河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到1998年的27年间,黄河利津站共有21年发生断流,断流频率已达四年五断,共计断流1050天,平均每个断流年份50天,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断流河段长达704公里,占下游河段总长的90%。 海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河流基本干涸,河口淤积加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由于径流剧减,城镇排出的污水得不到稀释形成不少污水河,被形象地称为:"无河不干,有水则污。" 调查表明,近30年来,我国湖泊水面面积已缩小了30%。 ●西北地区水环境恶劣 目前,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于涸现象十分严重,部分湖泊含盐量和矿化度明显升高,特别是西北湖泊咸化趋势更为明显。新疆博斯腾湖,由于上游修建灌溉工程,导致人湖水量锐减,含盐高的灌区退水又不断入湖,因此,该湖在短短的10多年内就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湖水矿化度上升了6倍,水面减少120平方公里,水位降低54米。素有"绿色迷宫"之称的准噶尔盆地西部的艾比湖,因60年代在湖区毁林开荒,70年代截流断水,至今艾比湖湖面已由过去的1300平方公里减至600平方公里,干涸的湖盆已沦为盐漠。曾为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咸水湖--罗布泊也已干涸。 ●湿地面积萎缩,生态蜕化 由于人口增长,耕地扩大,生态类型擅变,我国湿地面积严重萎缩。北大荒的连年垦荒使这块我国最大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443万公顷下降到190万公顷。如不采取紧急保护措施,十几年内三江平原的湿地将丧失殆尽。 ●南方围湖造田后果严重 围湖造田是导致南方湖泊面积萎缩的首要原因。曾经蔚为壮观的江汉湖群因围垦而消失湖泊983个,面积减少2041平方公里,目前仅存湖泊83个,浩浩荡荡的800里洞庭在不到40年的时间内,围垦面积达226万亩,淤积与围垦互为因果,导致湖区生态恶性循环。 ●地下水超采过量,引发环境问题 由于地表水资源贫乏和水污染加剧,致使一些地区对地下水进行掠夺式开发,地下水超采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形成地下水域性降落漏斗149个,漏斗面积8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面积7万平方公里,占超采面积的3%。多年平均超采地下水8亿立方米,有的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达60--80米,有些城市还出现了地面沉降,造成严重后果。 ●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后果堪优 我国己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此外,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全国每年因水土流失新增荒漠化面积2100平方公里,因同样原因而损失的耕地面积达7万多公顷。黄土高原每年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达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产量。 赢水污染事故频发。 近些年,全国各地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平均每年在1600起以上。1994年淮河特大污染事故,造成苏皖两省150万人饮水困难。1996年春节后,淮河再次发生污染事故,使蚌埠市70万人陷入水荒。近10年来,仅海河流域的水污染事故就达数百起,由水污染导致的地区间纠纷不断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阅读一份沉甸甸的水资源报告.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你觉得我国的水资源存在那些问题?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面临这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们是该做些什么了: 1、要有惜水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知道爱惜,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应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际差别很大,年内也变化莫测,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紧缺,自来水更加来之不易。爱惜水是节水的基础,只有意识到“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2、养成好习惯,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与浪费水有关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为了接一杯热水,而白白放掉许多冷水;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 3、使用节水器具,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为了省钱,很多人宁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换节水器具,其实,交这么多水费长期下来是更不合算的。使用节水器具,既省钱,还能保护环境,岂不是一举两得?节水器具种类繁多,有节水型水箱、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随便用上几个就为节水做出了不少贡献啊! 4、查漏塞流,在家中“滴水成河”并非开玩笑。要经常检查家中自来水管路。防微杜渐,不要忽视水龙头和水管节头的漏水。发现漏水,要及时请人或自己动手修理,堵塞流水。一时修不了的漏水,干脆用总开关暂时控制水流也好。管好水龙头,把水龙头的水门拧小一半,漏水流量自然也小了,同样的时间里流失水量也减少一半。 就生产而言,特别对一些高消耗水的行业,我们要围绕如何优化水系统的运行,如何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作为节水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技术攻关,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对产品水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并作为一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减少浪费现象。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有节约用水的理念,但缺少具体的行动,大手大脚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人认为家大业大,再加上身处长江边,总认为这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少节水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如果真正到了“水比油贵”之时,我们再抓节水工作就悔之晚矣曾经有人说,地球应该叫做水球。因为当一个人在太空向地球了望时,他将看到一颗巨大的蓝色球体,因为他看到的是覆盖地球大部分的海洋,因而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因为在表面积为 11×108平方千米的地球中大部分都是海洋、江河、湖泊只有 49×108平方千米是陆地,因而科学家得到了一个结论: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因此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地球上的水有那么多,浪费一点也没有事,反正地球上的水用之不尽,取之不竭。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全球虽然有71%为海洋,但是供人类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在全球71%的海洋中,约有97%为海洋水,即咸水或其他人类不可用的水资源,而人类所需的淡水却仅占全球水量的5%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3% 我国是一个贫水的国家。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6位;若按人均水资源计算,则仅为世界水平的1/4排在第110位之后。缺水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而且又不断加剧的趋势。以城市供水为例,全国大约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多个。 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问题。与此同时,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污染,又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失去了利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目前已引起国际社会以及我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 请不要让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培养节水意识的措施 (1)大范围的实行在标准用水量范围内的普通水价,超出则加倍甚至更高的收费。这种方式可以有区域性,但方式要全国推广。 (2)不仅仅以贴广告画作为宣传节水的手段,也可通过电视或在重要的场合内提出来,要使人们觉得节水也是一种义务。 (3)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城市居民用水的方式也可改成投币式或读卡式。将水表换成带有感光仪器的投币孔,投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硬币后,水管里会自动流出相应的用水量。这种硬币需要人们自己购买。也可将水表换成读卡机,读人磁卡内的信息后,才会流水直至磁卡上的水用完。 (4)家庭中的下水管道的结构可以改变成一个污水处理系统。倒掉的水若可重复使用的话,可流人马桶蓄水池内,以供冲厕;也可流人固定的水池内,以供其他用途。例如:洗拖布、浇花等。那样,水的重复使用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麻烦了。 总之,只要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中国淡水资源的节约不是不可能的。因此,目前我国的家庭节水潜力还很大。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水看上去是那样的普通,普通得让人须臾不可缺少而又随时可以忘记。人们只是在渴了的时候想到喝水,而对于水的本身关心得很少甚至从未关心过。 水,是生命之源,是任何物质都不可替代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更谈不上什么文明和发展。当前,由于世界人口的剧增、人类的过度索取和浪费,以及工业污染等原因,世界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尽管水资源总储量达8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中国养活着世界1/4的人口,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专家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16亿的高峰,再加上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到那时,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 侧耳倾听,淮河在呐喊,黄河在哭泣,长江在叹息……水污染像一种持久的顽疾折磨着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水库……水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呼吁人类关注水污染,节约水资源,联合国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呼唤着地球儿女要珍惜每一滴水。 国家人均日用水量;夏天冲个凉水澡所用的水相当于缺水国家几十个人的日用水量;当水龙头没有拧紧,一个晚上流失的水相当于非洲或亚洲缺水地区一个村庄的居民日饮用水总量!由此可见,节约用水是多么的重要。 水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对水资源的认识,自觉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同学们,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吧!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随时注意拧紧水龙头,做清洁时节约用水,在生活中与浪费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行为做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 目前,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淡水资源缺乏的环境中,有资料表明,我国现有淡水8万亿吨,而每排放一吨废水,就会污染8吨淡水,如果每年的废水排放量为5亿吨,那么我国的淡水只能维持700年,记得有一句保护淡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词是这样写的:“保护水资源,珍惜生命,不要让水生物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