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99

pjz65018196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论文500字开头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ueyunyang6364

已采纳
下午,我正在家玩耍。这时,“笃笃”,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门口站着一位50多岁的阿姨,她说:“我是来做人口普查的。”我叫来了爸爸。阿姨看着我们家的户口本,按照爸爸的回答一一在一张表格上做记录。我看了一眼表格,上面有很多栏目,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家庭关系、学历、住房面积、房间数目等。阿姨填完后就到隔壁人家去了,  我不懂人口普查,便问了爸爸,爸爸帮我到网上下载了一些资料。原来,人口复查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栏目和统一的调查表,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统计,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收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我国分别在1953年、 1964年、 1982年、1990年、2000年共进行了五次全国人口普查。1986年国务院批准今后全国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这次人口普查是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我们国家的人口状况,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我觉得中国想要做一次人口普查特别的难。有三点原因——第一,人口多。中国13多亿人口全部普查一次也太烦了,我想起来都觉得晕,更别说查了。第二,地域广。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可不是吹的,面积这么大,人口普查就更难了。第三,人口流动大。现在外出打工的人很多,那么多的人去外地,查起来找不到人,真是难办呀。  做一次人口普查那么难。所以,我建议大家在收到通知后,应该在家里好好等着,可不能让人口普查员白跑一趟哦。

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论文500字开头

220 评论(8)

zhubingq

中心城核心区人口逐年递减 从图1中可以看出,1993年之后,作为城市中心城核心区的两个区的人口数均呈现逐年递减。1995年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通车之后,由于交通便利,路途花费时间大大减少,使得居住在郊区,工作、娱乐、休闲在市区成为可能。而在这之前,将居住地点尽量安置在繁华中心市区是市民的第一选择。黄浦区人口在1990—1993年间的变动趋势反映了上述情况。黄浦区人口从1993年始逐年减少:1993年户籍人口数为9万,密度为65995人/km2;而2002年为22万人,密度为50943人/km2,降幅达到9%。当然,1993年之前黄浦区人口数所表现的增加趋势也有可能是因为当时的黄浦区有部分行政区区域位于浦东,而浦东部分行政区域的户籍人口数逐年增加,并且增加量大于其浦西部分人口数的减少量。卢湾区的户籍人口数也呈现逐年降低的变化规律:在1993年,户籍人口数为04万人,人口密度为52224人/km2;到2002年,户籍人口数为38万人,人口密度为41465人/km2,降幅达6%。以上数据说明,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区域中的上海中心城核心区,户籍人口数逐年降低。2 中心城边缘区和近郊区人口逐年增加 中心城边缘区的徐汇区,户籍人口数逐年增加:1993年为71万人,人口密度为14008人/km2,2002年为45万人,人口密度为16152人/km2,增幅为3%。近郊区的闵行区的户籍人口数量自1993年起逐年增加,到2002年人口密度增加至1927人/km2,增幅为4%。可见在地铁沿线区域中的近郊区和中心城边缘区,户籍人口数保持稳定的增加趋势。 普陀区属于中心城边缘区,地理区位与徐汇区相似,但其行政区域中并未建设有地铁线路,而轨道交通3号线在2001年开通,因此在本文所讨论的1990—2002年期间的人口迁移中未表现出较大影响。为此可将普陀区作为徐汇区、闵行区的对照。1988—1992年间,普陀区人口增长较快,从75万人增加到45万人,增幅为7%。但从1993年开始,普陀区户籍人口增加趋缓,10年间增加不到4万人,并且在1998和2001年出现户籍人口负增长。可见,在未建设有轨道交通线路的中心城边缘区区域,户籍人口数在近10年间增长缓慢,趋于稳定。
33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