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92328750
楼上的已经答的比较好了,补充一下:1、退火可根据目的和工艺方法不同分为:球化退火、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去氢退火等等,很多,大约有20多种,例如其中球化退火又分为普通球化退火、等温球化退火、周期球化退火、循环球化退火等。2、淬火分为:单介质淬火、多介质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喷雾淬火、局部淬火。3、感应加热淬火分为:高频感应加热淬火、超音频感应加热淬火、中频感应加热淬火、工频感应加热淬火。此外,电阻加热淬火、激光热处理、电解热处理、真空热处理、离子氮化、渗流、渗硼、渗金属TD处理、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气相沉积(PVD)等等均属于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为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激光热处理、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在制造、热处理等过程中:主要是材料结晶速度快慢不均,有时内应力可以达到最大点。 这种效应导致应变中性层和几何中性层的不重合及向弯曲内侧滑移 我只知道:各种合金的制造及热处理中,过程的应力集中变换测量--"金属应力集中检测仪",它是在役制造的把关并用配以软件加以应变曲线图分析,对比,存档报表等等估计能解决此问题。
按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分为以下几种退火⑴调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适合加工的硬度为170-250HB。⑵消除或改善工件在铸、锻、焊等加工过程中所造成的成分不均匀或组织缺陷,以提高工件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消除内应力或加工硬化,防止加工中变形。⑶细化晶粒,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正火:消除铸造和焊接过程引起的过热组织缺陷,细化晶粒、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淬火:获得马氏体组织,使钢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回火:改善基体组织,使基体组织趋于稳态,降低金属淬硬度。根据热处理在零件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可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