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05

xjb8280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清朝的历史小论文高中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741735143wd

已采纳
(l)“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导致的民族危机,使地主阶级先进分子从传统的“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政,从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核心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实质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突破了封建顽固派认为中国一切都好,西方科学技术不过是“奇技淫巧”的陈腐观念,为西学的传入提供了一定条件。(3)维新思想:19世纪末中国思想界主要社会思潮。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一部分人,形成早期维新派。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工商业,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在19世纪中期,这些思想是比较进步的。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日本,走改良主义道路,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4)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主潮流。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把从法国、美国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三民主义”,并用这个理论指导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朝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关于清朝的历史小论文高中版

174 评论(8)

chfei

清军入关后,造成了中国电视剧文化的空前繁荣。……
130 评论(9)

x_hh

以其在这等人瞎编乱造,不如自己闭门造车。不一定比人差,或许还会弄出个创新视觉的角度看问题。
357 评论(13)

Cruiser肖

清朝国号的由来 满族的祖先本是金代的女真部族,所以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以后即定国号为“大金”。不久,为区别于历史上的金代,又改称“后金”。很多蒙古人、汉人、朝鲜人等受其统治,再用“后金”国号已不适应;并且汉人因受历史影响,对金人素怀恶感,“后金”一类国号对招徕汉人并非所宜,所以皇太极在继位后十年即天聪十年(1636)改国号为“清”。 那么,皇太极为什么以“清”作国号呢? 这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改“后金”为“清”的前一年,皇太极已废除“女真”族号,改为“满州”。而“满州”在满语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因此他用“清”代“金”,对笼络各族人心和进一步取代明王朝,作用都比“大金”或“后金”来得大。与此同时,皇太极还为推翻和取代明王朝大造舆论,说只有有德者才能统治天下,“惟有德者乃可称天子”、“有德者受命,无德者废弃”这些话,便成为他思想的核心。而他所说的“有德”,便含“清”的意思,恰与“满州”语意相合,所以就用“清”作国号。 另一说恰好相反,系舍义而求音,在满语中“清”即“金”的谐音,汉语的“清”即满语的“金”,“金”改为“清”,是改汉不改满,其目的仅是适应进攻明朝的需要,让汉人易于接受罢了。持这种说法的人,举出满语中对贵族夫人的称谓“福晋”为例,说“福晋”起初叫“夫金”,后改称“福金”,最后才叫“福晋”,所以“夫”与“福”,“金”与“晋”在满语中是同音,因此据满语音韵,“清”与“金”也音同无疑。此说还以沈阳(即清朝旧京)的抚近门匠额为证。匾上汉文写的是“大金”,而满文写的是“大清”。这块匾额乃是天聪年间立的,那时尚未改号“清”,而满文里却已称“清”了。 两种说法情由不同,但都认为改国号为“清”是出于政治需要,主要是以此笼络汉人,从而为取代明王朝作准备。从这个共同点上去看,当以第一种说法为是,这从后来清朝统治者始终讳言“女真”和“大金”名称一事上可得到佐证。
20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