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yu817
有关工程管理类毕业论文篇1浅谈工程机械管理【摘 要】根据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 管理和维修情况,寻找工程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中如何管理,以避免事故,发挥出设备的最大使用潜力。【关键词】施工;机械设备管理1、绪论近年来,随着我国市政事业的发展,市政工程逐步向大型化、机械化、缩短工期的方向发展。由于施工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施工的范围有了迅速的扩大,这种变化使建筑施工行业必须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1 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合理装备、安全使用、服务生产,为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生产效益,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创造条件。2 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科学、规范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项目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1 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存在矛盾机械管理人员往往不在项目部,生产管理人员对机械的正确使用、定期保养等知识比较缺乏,而操作手对施工技术所知甚少,处于施工被动或受支配地位,这样机械管理被大大削弱。2 施工任务繁重,工作环境恶劣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短,同时,不少项目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虽然面临很大的工作任务量,投入的施工机械数量却不多,完全靠少数机械设备加班作业来完成施工任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械设备的超负荷运转,有些时候甚至在带病作业,极大地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状况与使用寿命,加速了机械设备的老化。3 人员素质不高,培训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操作人员本身文化层次较低,又加之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先上岗操作一段时间,再去补办一个操作证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个别操作人员在有事离开时,随便叫一个对本机械而言没有操作经验的人来代班。施工现场也是到了非用不可的时候才去寻求相应的操作人员;为了应急,不少施工现场会出现随意叫一个略懂一二但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当然也不具有操作证)的人员来进行机械设备的操作, 然后通过某种渠道去搞一本操作证来应付检查。而对操作人员的实际培训工作却做得很不够。4 老旧设备更新不及时一台陈旧的设备,已经丧失了工作的机械可靠性(可靠 性是指机器或其零部件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使用期限内,执行规定功能而不出现故障的能力),显然,此时机械设备已经超出了规定的使用条件和规定期限,执行功能是否会出现故障已经不可预料,这就造成设备故障率高,维修成本大,易发生安全事故。5 管理层对设备管理重视不够,只重生产进度和施工质量,忽视设备管理。3、机械设备管理措施机械设备技术状况的好坏对于项目施工质量和进度有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大型专业化施工设备,如混凝土搅拌机、挖掘机、装载机和混凝土罐车等常成为影响整体工程进度的关键环节。要想真正管理好机械设备,以避免事故,发挥出设备的最大使用潜力,保证其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达到管理标准化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严格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而且制度必须覆盖住设备从选型、采购、使用、维修、管理和报废的全过程。要适用、可操作性强。制度一经实施,就要一丝不苟地执行。操作手必须每天认真填写设备运转记录、日常维护记录、日发生费用记录,通过这三个记录,就可以充分了解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工作小时、维护、小修项目和故障情况。根据设备运转记录、日常维护记录再结合设备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巡视情况,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以上实际情况,参照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的技术要求,编制下个月度的维护保养计划,安排修理作业。修理作业也要严格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要按照正常的修理工作程序,完成修理之前的技术检验、故障分析判断、解体鉴定、制订修复方案,修理过程要执行自检、专检记录的填写和最终竣工的验收。此外,要注意对设备的季节性维护。持续高温,设备高效运转,需要注意温度过高的问题,防止设备燃烧和毁坏;寒冷 冬季,要提前更换冬季用油,进行冬季维护,保证设备在冬 季能够正常运行。2 完善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情况监督考评制度进行月度设备考核,制定详细的考评程序、奖惩办法, 并对设备运转工作小时、费用消耗、车容车貌、服务态度和维修成本等方面进行考核。在每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传达到操作手或维修人员,限期整改,并到现场监督完成,并做整改后的验收。3 加强岗前技能培训操作人员上岗或转岗之前都必须按照设备操作使用说明书进行专业化、系统化操作、维护保养培训,并进行认真 地上岗考核,要确保操作人员操作技能熟练、会维护设备、懂设备的基本原理、熟悉设备容易出现故障的情况及如何处理等。操作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施工安全、生产效率,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4 老旧设备淘汰随着企业经营年限的增长,机械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多,机械设备大多使用寿命越来越短。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地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不能抱丝毫侥幸心理去继续使用。为此,需制定以下机械设备淘汰与报废的技术标准:①到设备使用年限,折旧已提足,技术性能已达不到国家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要求的。②因事故等原因设备主要结构性能损坏严重,无修复可能或修复费用超过更新设备价 60%的。③能耗高,效率低,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技术改造又不经济 的。④国家和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⑤自制非标准专用设备,无继续使用价值的。对于达到以上任一条件的机械设备,都要毫不犹豫地予以淘汰。 坚持这样做,确实有效控制了机械事故的发生。4、施工中的机械管理1 项目部要周密安排,搞好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调配。2 操作手要服从项目安排,结合本机情况视情作业。3 操作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随时观察设备的动态状况,及时排除各种隐患,杜绝因油水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4 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过时保养,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5 机械的易损件应做好储备,避免因构件周期过长影响施工。5、结束语要想真正管好机械设备,使机械设备管理上一个台阶,关键是要各级领导重视,把设备管理提高到与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同等重要的低位上来考虑问题,避免设备使用中的短期行为,杜绝施工中抢工期、拼设备的情况,另外在设备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应率先垂范,一视同仁,让管理制度真正地运行起来,常抓不懈,要在企业内形成设备管理上轨道,实现设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提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形成爱岗敬业、爱护设备、干好工作的良好氛围,真正从上到下重视、管理好企业的资产设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有关工程管理类毕业论文篇2浅谈工程质量管理摘 要:随着二十一世纪的跨越,我国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建筑业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发展尤为迅猛,以此来满足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的各种建筑需求,如商务大厦、购物中心、高架桥、居民楼等等。这些不同的需求都有一个相同的工程目标,那就是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而,也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建筑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非凡意义。本文主要从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常见质量问题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办法。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监督1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迅猛发展。但从工程质量上看,豆腐渣工程到处可见,低劣的质量一方面需要大幅度返修、建筑加固,导致了人工、器材、能源的大量耗费,另一方面也给用户带来了生命财富的安全隐患。建筑业要想获得长足快速发展,只有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施工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策略,深入探析工程项目特点、总结实际情况,处理好成本、质量、工期等各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土木工程综合质量水平,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把工程质量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事情。2 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1)工程材料的质量把控。建筑工程中所用建材多种多样,这些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最最基础的物质条件。因此,建筑材料质量也是工程质量重要的基础,低劣材料必然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前提。(2)对施工人员的管控 很显然,施工人员直接参与工程的建设,是工程的决策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是作为工程的主导对象而存在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尽最大可能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施工人员的管理应该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同时,应该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感,细化责任划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之对待工程就像建造自己的家园一样认真负责。(3)工程方案优化。工程方案的优化度以及可执行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制定和审核工程方案时,要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成熟度、施工人员、管理层、经济基础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争取工程方案的优势最大化,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4)施工机械设备的高品质保证。工程建筑中,施工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保证,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有直接影响。为此,在项目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环境、机械设备功能、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因素,从而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及时对施工机械维修、保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功效。(5)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环境因素,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包括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防护设施、卫生设施等。以上为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主要因素,工程材料的管理是建筑行业应重点关注的重中之重,工程材料的保质保量是工程高品质的先决条件。3 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可行性的建议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1)要完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是施工项目部制定的,对项目经理部及项目组织全体成员具有约束力,通过它可以知道如何规范施工项目及员工的行为,使大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施工和管理,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防止出现事故和纰漏。为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健全质量管理测评体系,确保施工人员按照管理施工流程特征来实施科学规划。(2)在施工前总结分析工程方案,多方听取建议,必要聘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体系方案规划,针对各地地质条件特征、施工环境的不同,体现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施工中,应针对施工机械的养护保管、材料采购储存、维护操作等实施优化安排,进而符合土木工程建设标准,为优化整体工程质量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质量控制体系是使整个工程项目有序进行的前提,围绕质量控制这个核心,施工单位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工作流程的规划,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质量控制系统不断改进还发展。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运用成熟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3)提高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强化现场管理,根据国家、地方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规定,严格把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企业应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为对整体土木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控,掌握施工阶段具体状况,应强化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实施有效的旁站与巡检,进而增强施工监督力度,以保证工程高品质施工。4 结论工程质量管理应以预防为主,整改为辅,综合宏观管理。首先,定期检查工程质量管理,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动态控制。其次,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条件进行合理的控制。全面考虑5大要素:工程材料、施工者、施工机械、施工方案和环境影响。这5个要素一方面是独立的但另一方面又是互相影响的,只有将几个因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并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各因素的作用,调动其他参与方的能动性,科学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才能实现最终的质量目标。最后,工程质量验收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项目质量工作的最后检验。对于验收中发现的的需要整改的地方要抓紧落实,不能其题带入保修期内。要尽可能地让真正使用者参与到验收工作中来,这样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避免使用过程发现不当而进行大幅度整改。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建造高品质工程,是建筑业发展永恒不变的指向标。参考文献:[1] 仲景冰等工程项目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钟汉华土木工程施工概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3]李子新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其实你如果是要找土木工程类的学术论文范文,知网里面的很多都是不公开的,你只能看到文章的部分,不安逸,你可以百度下:普刊学术中心,很多各个领域的学术论文,小论文和大论文都有,范文非常全面,同时还提供很多写作教程值得花时间多研究学习下。
对土木工程的发展起关键作用的,首先是作为工程物质基础的土木建筑材料,其次是随之发展起来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每当出现新的优良的建筑材料时,土木工程就 会有飞跃式的发展。 人们在早期只能依靠泥土、木料及其它天然材料从事营造活动,后来出现了砖和瓦这种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第一次冲破了天然建筑材料的束缚。中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 的西周初期制造出瓦。最早的砖出现在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的墓室中。砖和瓦具有比土更优越的力学性能,可以就地取材,而又易于加工制作。 砖和瓦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广泛地、大量地修建房屋和城防工程等。由此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直至18~19世纪,在长达两千多年时间里,砖和瓦一直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建筑材料,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甚至在目前还被广泛采用。 钢材的大量应用是土木工程的第二次飞跃。 十七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生铁、十九世纪初开始使用熟铁建造桥梁和房屋,这是钢结构出现的前奏。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冶金业冶炼并轧制出抗拉和抗压强度都很高、延性好、质量均匀的建筑钢材,随后又生产出高强度钢丝、钢索 。于是适应发展需要的钢结构得到蓬勃发展。除应用原有的粱、拱结构外,新兴的桁架、框架、网架结构、悬索结构逐渐推广,出现了结构形式百花争艳的局面。 建筑物跨径从砖结构、石结构、木结构的几米、几十米发展到钢结构的百米、几百米,直到现代的千米以上。于是在大江、海峡上架起大桥,在地面上建造起摩天大楼和高耸铁塔,甚至在地面下铺设铁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 为适应钢结构工程发展的需要,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等就应运而生。施工机械、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理论也随之发展,土木工程从经验上升成为科学,在工程实践和基础理论方面都面貌一新,从而促成了土木工程更迅速的发展。 十九世纪20年代,波特兰水泥制成后,混凝土问世了。混凝土骨料可以就地取材,混凝土构件易于成型,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小,用途受到限制。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钢铁产量激增,随之出现了钢筋混凝土这种新型的复合建筑材料,其中钢筋承担拉力,混凝土承担压力,发挥了各自的优点。 二十世纪初以来,钢筋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 从三十年代开始,出现了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刚度和承载能力,大大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因而用途更为广阔。土木工程进入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混凝土的出现给建筑物带来了新的经济、美观的工程结构形式,使土木工程产生了新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结构设计理论。这是土木工程的又一次飞跃发展。 土木工程的特点 建造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建筑经济等学科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领域的知识 ,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力学测试等技术。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土木工程这个学科也已发展成为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 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 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修筑简陋的房舍、道路、桥梁和沟澶,以满足简单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后来,人们为了适应战争、生产和生活以及宗教传播的需要,兴建了城池、运河、宫殿、寺庙以及其他各种建筑物。 许多著名的工程设施显示出人类在这个历史时期的创造力。例如,中国的长城、都江堰、大运河、赵州桥、应县木塔,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巴台农神庙,罗马的给水工程、科洛西姆圆形竞技场(罗马大斗兽场),以及其他许多著名的教堂、宫殿等。 产业革命以后,特别是到了20世纪,一方面社会向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各个领域为土木工程的前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而这个时期的土木工程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世界各地出现了现代化规模宏大的工业厂房、摩天大厦,核电站、高速公路和铁路、大跨桥梁、大直径运输管道长隧道、大运河、大堤坝、大飞机场、大海港以及海洋工程等等。现代土木工程不断地为人类社会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成为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木工程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在早期,土木工程是通过工程实践,总结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吸取失败的教训发展起来的。从17世纪开始,以伽利略和牛顿为先导的近代力学同土木工程实践结合起来,逐渐形成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岩体力学,作为土木工程的基础理论的学科。这样土木工程才逐渐从经验发展成为科学。 在土木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工程实践经验常先行于理论,工程事故常显示出未能预见的新因素,触发新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至今不少工程问题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实践经验。 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之所以主要凭借工程实践而不是凭借科学试验和理论研究,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些客观情况过于复杂,难以如实地进行室内实验或现场测试和理论分析。例如,地基基础、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受力和变形的状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至今还需要参考工程经验进行分析判断。二是只有进行新的工程实践,才能揭示新的问题。例如,建造了高层建筑、高耸塔桅和大跨桥梁等,工程的抗风和抗震问题突出了,才能发展出这方面的新理论和技术。 在土木工程的长期实践中,人们不仅对房屋建筑艺术给予很大注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对其他工程设施,也通过选用不同的建筑材料,例如采用石料、钢材和钢筋混凝土,配合自然环境建造了许多在艺术上十分优美、功能上又十分良好的工程。古代中国的万里长城,现代世界上的许多电视塔和斜张桥,都是这方面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