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81

木木木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品德与社会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s19880206

已采纳
说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品德与社会中,就是使学生在知识与情感上、品行上都有所提高,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也就是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课堂上懂得做人的道理。学生的知识与情感、品行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也就达到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趣味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的话:“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品德与社会》课的新课导入,犹如一台戏、一部电影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开头,如果能引人入胜、富有情趣,就能主动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特定环境之中,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就能很快地调动起来。可见,良好的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前提,也是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前提。常见的趣味性导课形式有:1、讲述故事。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之一。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积极为课堂教学服务,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吸引学生,导入新课。2、音乐渲染。 针对小学生无意注意占绝对优势,容易被新异的刺激吸引这一特点,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导入新课,能很快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学《快乐的“六一”》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就播放《快乐的节日》的歌曲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跟唱,在学生受到美妙的歌曲感染之后,情绪高涨,教师再顺势揭示课题。二、回顾生活,提高课堂教学品德与社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的联系,在社会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我们在处理教材的时候,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反复问一下:这时候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我给他们的是不是他们所需要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以增加教学内容的亲切感。对于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学习内容,我们教师可想方设法地为学生铺路,搭建好教学的,这样学生学起来就简单多了。如教学《在邮局工作的人们》一课时,考虑到让学生去邮局采访邮局工作的人的工作都有哪些,学生可能性不会去做,于是,在学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你打算向邮局的工作人员问些什么?把所问的问题写下来,然后,让学生给老师写一封信,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到邮局去寄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调查。因学生亲自去寄信,那么学生就会有所收获,这样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这样学生懂得了邮局工作人员的重要性,自然地理解了要尊重他人,起到了教育的目的。还比如在教学《你们,我的父母》一课中,我让学生在这一星期内,每天都要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且要选择一天到爸爸妈妈的工作单位去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然后让学生来谈谈自己劳动的感受,再让学生来谈谈父母的工作,学生很自然地会感受到父母工作很辛苦,我们应该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学生在说的时候,就有话可说,活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三、合理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使抽象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知,使教育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自觉行为,给《品德与社会》课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我在《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电教媒体是优化思品课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总之,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是个长远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新课程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大胆实践,就一定能把《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品德与社会论文

95 评论(14)

峰之巅

社会实践活动课是指学校统一安排,每学期有一定时间保证,社会实践活动课有三个方面意义: 第一是体现了活动课开放性的特点。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使学生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是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精神。社会实践活动课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教育融为一体,有助于增强课程育人的整体功能,有利于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有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278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