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9

citrus276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对贫与富的看法议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epper_john

已采纳
当下社会贫富差距巨大,已经俨然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重大的隐患。当然每个人对贫富的理解都不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价值观。无论是错的,对的,真理还是谬论,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一份理解。现在我谈谈个人对“贫与富”的理解: 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说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的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经常受到人们的批判,人们会理直气壮地说:平均主义会造成普遍的懒惰,使整个社会失去进取心,永远停滞在贫穷的阶段。而“不均”即不平等则可以刺激人们去竞争,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最终可以使整个社会摆脱贫穷。 这种观点看上去好象是很有道理的,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孔子的“均无贫”的观点恐怕也不无道理。因为“贫穷”只是一个相对的和主观的概念。“不均”才是现实中一个绝对存在的差距。我们今天回头看一百年前的人类的生活,会认为他们是“贫穷”的,但在当时他们可能并不认为自己是“贫穷”的。 现在生活在富裕地区的人们也许自以为是“富”的,但是安知在百年之后不被那时的人认为是贫的呢?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贫寡”与“不均”其实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贫与寡的感觉,就是因为“不均”的存在,没有“不均”就无所谓“贫寡”。比如在采猎人的平等社会中,既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大家自然谁也不会有贫与寡的感觉。 尽管他们的物质生活,在现代人看来好象是很贫乏的。但他们自己并不觉得贫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曾经度过了几百万年没有贫穷的生活。贫穷只是到了人类开始所谓文明进步的阶段之后,也就是人类社会出现了“不均”之后,才产生的。因此,只要不均存在,贫穷也就存在。想要通过拉大“不均”的程度来解决贫穷问题,就好比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当今世界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然而即使是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也仍然存在着贫穷的现象。尽管那里的贫穷,在极不发达地区的人们看来,差不多已经可以算是富裕;但是对发达国家的穷人自己而言,则实实在在是一种无可怀疑的贫穷。 再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科学与文明的进步,并没有使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均衡地得到好处,富国贫国之间的差距比前工业文明时代更大。甚至在一些极不发达地区,人们的绝对生活水平,都没有比他们的过去有任何提高,甚至还有所倒退。从下面的分析我们将看到,这种世界性的贫困与不均现象,是现代化文明的直接成果。

对贫与富的看法议论文

292 评论(12)

aihualee

世界主要分为两种人:穷人和富人。人们用穷与富来衡量一个人,作为判断这个人的标准。人们很片面地去理解“穷”与“富”,导致世界陷入了一片金钱主宰的状况。学校里,走廊上。一个女生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巧的MP4,打开听了起来。这个举动,吸引了众多的同学,这个女生立刻被团团包围起来。“你听什么歌?”“SHE的中国话。”这个女生装做不在意的样子,把头转向别处。“多少MONEY啊?什么牌子的?”“索爱。七八百吧!”“哇!借我听听!”周围响起了许多声音。这种情况在学校每天都有。我们还是孩子,就以物质上的财富来衡量别人,这是极其可悲的。我们的思想以被金钱紧紧包围住,解脱不了了。许多农村孩子进城读书,却遭到了同学的歧视。这都是因为大家把金钱看得很重。做一个富人,是每一个人梦寐以求的事。为什么大家那么卖力地工作、费神地学习?都是为了物质上的财富。做一个富人当然比做衣不遮体的穷人好。但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忽略了精神上的“贫”与”富”。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短篇小说《百万英镑》中很详细地写出了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金钱的贪欲。“贫”与“富”二字的范围很广大,但人们只在乎物质上的富有。穷人越多,富有的人也就越多;富人越多,贫苦的人也就越多。只有有穷,才能体现富有;只有富有,才能看出贫穷,穷人和富人在世界上一直是相互依赖的。为什么要分穷人和富人?才能表现自身的价值。人们选择不恰当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果有一天,人们不再有物质上的追求,不再分金钱的贫与富,那么天地间,将会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280 评论(10)

明天会。。

贫富只是一种生活状态悲欢是你的生活态度努力与否决定你今后的生活豁达与否决定你今后的心境在我看贫与富并不重要,人生只不过是场经历努力过,享受过,在生命结束时知道我活过才是我要做的
310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