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yangbyq
回答
写评析文章最重要的就是要读懂所给的题材,如果你没有读懂题材别人给再多建议也没有什么用。读懂题材之后,散文的神就会在你的潜意识里慢慢的凝聚,这个时候你闭上眼睛静下心来好好的回味一遍,你就会逐步的抓住它,这个时候该怎么下手就很容易了。因为这个时候不论你是从哪个角度都可以让你的评析和题材相关联,即使你文笔再差也不会脱离主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读散文的时候心一定要静,如果心浮气躁是什么也不能领略的,更不用说评析了。
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赏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赏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三赏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更多3条

赏析散文,先要了解背景,一般来讲作者写散文是由某个场景触发的,比如鲁迅的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再抓住关键语句来进行赏析
一、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中最适于抒写坐着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形式,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饿基本特征。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神不散是就立意而言的,即广泛地取材且只围绕一个主题。二、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它侧重于以叙述人物和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如2007课标海南、宁夏卷《叶圣陶在四川》谈的是叶圣陶的事,重庆卷《告别三峡》谈的是迁移民、建大坝的事,全文都蕴藏着深厚的感情。2、写景散文:此类散文通过描写外在的自然景物来表现作者对此地此景的喜爱之情或以时间为线索,或移步换景以空间为线索。阅读时抓住景物特点即可,如2007全国卷《海南杂忆》既有时间线索,又有空间线索,谈到了海南岛古今的巨大变化;又如上海卷阅读文(二),谈的是杭州的美景。3、咏物散文:此类散文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作者的思想寓于形象的外物之中,是以外在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如辽宁卷《炉火》,文中的炉火象征了一种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三、鉴赏基本步骤1、读文意(略读)读第一遍时,力求快速而有效的找准文意、文题、作者、文末的注释与写作时间、开头结尾等等,由这些综合信息就可大致得知文章谈的是什么。2、读结构(略读)第二遍时,就要有目的的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句,它们的位置一般在各段的段首或段末(当然有的也要自己概括),还要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线索句。一般来说,反复出现在文中的句子就是。3、读字句(精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即只要读得熟,不待解读,自然明晓其义。当然,读时自己一定要走进作品当中。创作是作者将情感述诸笔端,鉴赏就正好相反,读者阅读散文则须披文以入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驰骋想象,展开联想,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读第三遍时就要根据题目要求,有的放矢,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读,读出字句里蕴藏的内容及情感。四、出题思路1、字句的赏析一般来说,所问的语句不外乎这三种:①对文章结构起作用的句子。②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③运用了一定修辞手法的句子。第一种:入江苏卷《麦天》第16题:“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累人的日子。”这些叙述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首先分析这话的字面义: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再看下文,写了女人心疼男人,上文有一句“吃苦的日子到了”,由此得知是与上文相呼应,为下文做铺垫。还有入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第14题: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在本文中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由此可知: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第二种:如四川卷《焰火的变奏》17题: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做简要分析。此句在文末,应有收束全文、揭示中心的作用,由此可知:这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第三种:上一种中用到了反问句,反问句加强感情。还如江苏卷《麦天》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花,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解答如下: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这道题就要考虑包括修辞在内的各种表现手法。在回答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时,一般要遵循这样的步骤:首先明确用了什么方法,然后说用这种手法表达起到了什么效果,最后再联系具体语句谈表达了什么内容,公式为:方法+效果+内容。如《焰火的变奏》一题里(即上题)答案:这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还有如梁遇春的《泪与笑》(我校调考)有一题是这样的: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答题时首先就要明确用了比喻,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里就必须搞清楚“降幡”的本义及其在文中的比喻义,再联系全文就得出了答案:“本文使用了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内心的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从上面几道题目的解答中,我们又不难发现,理解语句时,有时也要找出句中的关键词的意义。这些关键词先将其本文即词典义把握清楚,再联系整个句子及全文思想感情,如山东卷《灯火的温情》21题——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回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解答这道题时,应先把握“冷”和“荒野”的词典义,然后理解它们的语境义,最后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知道:“冷”是指外部环境(人生)的艰难困苦,“荒野”指的是心境的黑暗,由此不难理解作者的观点:外部环境(人生)的艰难困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
散文鉴赏:①主题是最重要的的。散文讲究的是“形散神不散”,所以看懂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是最重要的!②散文一般就是记录某件事开端,发展,结局,感触。所以就会有一个或几个贯穿全文的线索。例如按时间发展,“我”的情感发展。③人物分析,通过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经常会出现主人公的肖像描写,心里描写④手法,散文的环境描写是重点。要注意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⑤最后就是自己看完的感悟。培根在《读书论》里说到: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所以必须有自己的感触,还有句子收录背诵。
一、 把握立意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说理。它通过对某个人物某件事情的叙述,对某种风物的描绘,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某种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使之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或感情上激起激烈的震荡。有的思想比较集中,情感比较明显,有的则比较隐讳,这就要抓住中心、抓住立意。所以我们在鉴赏作品时,必须清理作品的材料。诸如生活画面、场景、人物、事件、风物等,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断深化的脉络,进而揣摩作品的立意和主旨。二、 善抓文眼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文眼”就是文章的眼睛。鉴赏散文,善抓“文眼”较为重要。抓住了本文的文眼,欣赏佳作就像按图索骥,顺藤摸瓜一样。三、 明白情物散文中的“情”,常常是作品中组织人、事、物、景的重要线索,它使作品的结构显得紧凑严密、波澜跌宕。散文抒情的方式也很灵活,或是托物寓情,或是借景抒情;或是直抒胸臆,或是将感情深藏在字里行间。可以说,一篇优秀散文意境包括情和景(事、物)两种因素,其中情是主要的,景只是手段,写景是为了抒情明理。若离开了情,景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我们在鉴赏散文时要探索散文意境美,可以从即景、披事、体物入手。从而悟情、入情、察清、明情,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欣赏作品的内容之美,境界之高,情致之雅,理趣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