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4

6763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作家作品分析论文怎么写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nyu00

已采纳
首先格式要正确,要包括题目(必要时要写副标题)、关键字、内容提要,正文(最好分条分点,其中要对引自别人的语句段落加以标注)、注释(写明正文中引文的出处),以及参考书目。 其次是内容,要有论点论据,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而且论证要有力,使论据可以很好地支持论点。

作家作品分析论文怎么写

332 评论(14)

嘴角上扬哇

伴随着鲁迅先生的作品,一同凝望逝去的历史,解读上个世纪中国最忧患的灵魂,同时在成长中,不断剖析自我个体的生命存在,这已是我们见证深刻的必修课,而且势必仍将持续下去,成为我们灵魂深处不可磨灭的永恒。有人说:鲁迅是一个难以表述的存在,走进他的内心深处,是相当困难的,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使得后人在接近的时候,常常会陷入表述的尴尬。但对于我们而言,从学者抑或评论家的角度去品味、体会,实在是被置入另一种无地的尴尬中,我只能记下那些在我的成长中慢慢风化却又自信弥坚的感想,来告慰先生的伟大,以及见证一些…… 田园牧歌中的现实主义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最早时读到的先生的作品,幽默、诙谐、妙趣横生,那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黄蜂、叫天子以及人形的何首乌,还有长妈妈讲的有关赤练蛇、美女蛇的故事,都曾引起儿时最远最深的遐想,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恰似那时的心境。文章天成,如同园中的草木,枝叶繁茂,尽皆奇花异草,随手摘取。这种以孩童的眼光来观察事物,使之形成一种张力,令人目不暇接。《故乡》里的闰土是经常盼望突然来临的远客,带着故乡的趣事,捕鸟、拾贝壳、守西瓜地,以及如歌吟般的“一轮金黄的圆月”所照亮的美丽的世界。还有《社戏》,那么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兀自划了船去看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散发出来的清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见望的山庄,和咿咿呀呀地旦角的哼唱,归来时偷煮豆的欢晌,都成为我们回忆中的美景。 鲁迅以他特有的细腻的笔触为许多年后中国的孩子勾勒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童年图景,却以自我的孤独实践、审识了所谓的原乡情调,这种怀旧中隐藏的对现实的思考是更为深刻的历史使命感与生命剖析,这是我很久以后再读先生作品的体会,继而颠覆了置于一个时期和年龄的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之中少有的童话般的文字,也使之成为儿童教育中的经典读物。百草园中的草木鸟兽、三味书屋里的摇头晃脑,都以一种幽默的笔调来调节给人的目不暇接的紧张感,这些都在文末“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的感慨中结束,给人一种回忆的阶段性与模糊感,带着无法挽回的忧伤继续行走,在回望与现实中,反而更突显了生命存在悲哀,这种悲哀正是鲁迅思想中有关“中间物”的体现,他是一个“感得全人间世,而同时领会天国之极乐和地狱之大苦恼”的博大的诗人,不承认历史发展,社会形态,他拒绝了永恒,否定了历史社会生命的“凝固”与“不朽”,制造了空前的现实感与孤立姿态,这种“中间”的论调使对于百草园、三味书屋的回忆与现实产生一种巨大的隔膜,把人置于虚无的境界,推向绝望的极致。 《呐喊》小说之一《故乡》将虚构作者与现实结合,令人不得不怀疑作者与小说人物的统一性,浓郁、强烈的抒情性,使这首“还乡诗”塑造了童话般的抒情世界。在所谓的“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建构模式中,田园牧歌的情感也在闰土的一声”老爷”中彻底破灭,“我”的再次离去与闰土的离去是相互见证与背离的。鲁迅是真正透彻了解农民的心灵的作家,这种隐含在文字中的对农民个体生命意识的描写正是于悄无声息中洞穿,而这又是于平静中对现实的毁灭性的认识,在人们被乡村美丽深深打动的同时,不得不直视现实
298 评论(12)

wl681b

文学论文一般包括: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文学语言研究、文学批评、文学史以及作家作品研究等几个主要研究领域。文学论文不仅要深入剖析作家作品的表现手法、艺术特色、文学价值,还要熟知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文学团体和主要流派并分析思考出现的文学现象及其兴衰过程、产生原因及其历史影响等等,还要参考相关的文学理论,深入了解文学的本质、构成、创作手法、文学鉴赏、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古今中外美学名家对美的本质、特点以及审美问题的探讨和认识。而最重要的则是文学论文的写作实践,要求运用写作理论来指导具体的作文,作者通过不断提高观察、分析事物和提炼主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作者谋篇布局、表情达意、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及很好的写作技巧。建议看看论文网
242 评论(8)

仰望碧蓝

《在网络盛行的当代,网络文学已经风靡在整个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校园中。很多同学都喜欢在茶余饭后看一下网络小说来消遣时间。但是,因为过渡的开发,网络文学这一块已经成为了很多学者嗤之以鼻的地方。首先,由于文章过滥,所以有很多人喜欢滥竽充数,把一些没有营养的甚至是烂到极点的小说发在网络上,有伤风雅。再次,在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出格的小说,不益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我认为,同学们应该有节制,有方向的选择在网络上看小说或者是学习。 在社会中,有很多有实力有梦想的小说家,由于缺少契机因此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因为有了网络,所以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文章发表在网络上。网络是个四通八达的地方,没有门槛也没有限制,草根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让人们认识自己,以此来实现抱负。但也是因为它没有门槛,因此才有很多对我们不益的文化滥竽充数。现在有很多的网络小说,都很吸引人,情节以及文笔什么的也都有很深的水平。但是,能够成为经典的却很少。 网络文学在当今这个时代,是说不清也道不明的一种文化。中华名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也应该出现一些新鲜的文化来冲击一下,以求进步。可是,网络文学也存在着很多缺点,关于这一点很多人都心知肚明。所以,我认为,我们没有能力管理网络,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自制来抵抗那些不适合我们的东西。发挥主观能动性才是最关键的,只要摆平自己的心态。多接触对自己有益的,能够帮助自己变得更加有文化的,尽量抵触不宜观看的东西,那么网络对于我们来说就能利大于弊。 以上是我的看法,谢谢!
358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