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想离去
                不想离去
                
             
                      
     
    
  
    
    
        
        
        
        
        
        
            
               
                
    
                
                	                	                									
									                            								
																
									你好,具体的论文要求与我具体的说是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一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名词解释:1、  遥感  2、遥感技术  3、电磁波  4、电磁波谱  5、绝对黑体  6、绝对白体7、灰体  8、绝对温度  9、辐射温度  10、光谱辐射通量密度  11、大气窗口12、发射率 13、热惯量 14、热容量  15、光谱反射率 16、光谱反射特性曲线  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     、     、     、     、     、     、      等组成。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     和     的函数。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     和     成正比关系。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     乘     是常数8。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     方向移动。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     μm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  绝对黑体的 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2、  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 ①反射率 ②发射率 ③物体温度一次方 ④物体温度二次方  ⑤物体温度三次方 ⑥物体温度四次方。3、  大气窗口是指 ①没有云的天空区域 ②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 ③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 ④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4、  大气瑞利散射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 ②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 ③与波长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  ④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 ⑤与波长的四次方成正比关系 ⑥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关系 ⑦与波长无关。5、  大气米氏散射 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 ②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 ③与波长无关。问答题:1、  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组成?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共性?2、  物体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3、  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4、  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因素影响?5、  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并列出用于从空间对地面遥感的大气窗口的波长范围。6、  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第二章 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名词解释:1、  遥感平台 2、遥感传感器 3、卫星轨道参数 4、升交点赤经  5、轨道倾角6、近地点角距  7、地心直角坐标系  8、大地地心直角坐标系  9、卫星姿态角10、开普勒第三定理  11、重复周期 12、近圆形轨道   13、与太阳同步轨道14、近极地轨道  15、偏移系数   16、GPS  17、ERTS_1   18、LANDSAT_1 19、SPOT  20、IRS  21、CBERS  22、ZY_1  23、Space Shuttle  24、MODIS 25、IKONOS  26、Quick Bird  27、Radarsat  28、ERS  29、小卫星填空题:1、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点                                           。2、卫星轨道参数有                                                   。3、卫星姿态角是                                     。4、遥感平台的种类可分为           、           、            三类。5、卫星姿态角可用         、          、           等 方法测定。6、与太阳同步轨道有利于                   。7、LANDSAT系列卫星带有TM探测器的是             ;带有TM探测器的是            。8、SPOT系列卫星可产生异轨立体影像的是          ;可产生同轨立体影像的是          。9、ZY-1卫星空间分辨率为                 。10、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11、小卫星主要特点包括                       。12、可构成相干雷达影像的欧空局卫星是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  卫星轨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是卫星轨道与地球①黄道面的交点②地球赤道面的交点③地球子午面的交点。2、  卫星与太阳同步轨道指①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公转周期②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③卫星轨道面朝向太阳的角度保持不变。3、  卫星重复周期是卫星①获取同一地区影像的时间间隔②经过地面同一地点上空的间隔时间③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4、  以下哪种仪器可用作遥感卫星的姿态测量仪①AMS②TM③HRV④GPS⑤星相机。5、   问答题:1、  根据Landsat-1的运行周期,求该卫星的轨道高度。2、  根据Landsat-4/5的运行周期、重复周期和偏移系数,通过计算排出其轨道(赤道处)的分布图。3、  以Landsat-1为例,说明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点及其在遥感中的作用。4、  叙述地心直角坐标系与地心大地直角坐标系的差别和联系。5、  获得传感器姿态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其原理。6、  简述遥感平台的发展趋势。7、  LANDSAT系列卫星、SPOT系列卫星、RADARSAT系列卫星传感器各有何特点?第三章 遥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名词解释:1、遥感传感器   2、探测器   3、致冷器  4、红外扫描仪  5、多光谱扫描仪6、推扫式成像仪 7、成像光谱仪  8、瞬时视场  9、MSS  10、TM  11、HRV 12、SAR 14、INSAR 15、CCD 16、真实孔径侧视雷达17、合成孔径侧视雷达18、全景畸变  19、动态全景畸变   20、 静态全景畸变    21、距离分辨率22、方位分辨率23、雷达盲区24、角隅反射 25、粗加工产品 26、精加工产品27、多中心投影 28、多中心斜距投影填空题:1、MODIS影像含有      个波段,其中250米分辨率的包括          波段。2、RADARSAT-1卫星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         ,共有      种工作模式。3、多极化的卫星为          。4、目前遥感中使用的传感器大体上可分为                  等几种。5、遥感传感器大体上包括                        几部份。6、MSS成像板上有      个探测单元;TM有       个探测单元。7、LANDSAT系列卫星具有全色波段的是         ,其空间分辨率为      。8、利用合成孔径技术能堤高侧视雷达的          分辨率。9、扫描仪产生的全景畸变,使影像分辨率发生变化,x方向以        变化,y方向以        变化。10、实现扫描线衔接应满足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  全景畸变引起的影像比例尺变化在X方向①与COSθ成正比②在X方向与COSθ成反比③在X方向与COS²θ成正比④在X方向与COS²θ成反比。2、  全景畸变引起的影像比例尺变化在Y方向①与COSθ成正比②与COSθ成反比③与COS²θ成正比④与COS²θ成反比。3、  TM专题制图仪有① 4个波段②6个波段③7个波段④9个波段。4、  TM专题制图仪每次同时扫描①6条扫描线②12条扫描线③16条扫描线④20条扫描线。5、  HRV成像仪获得的影像①有全景畸变②没有全景畸变。6、  SPOT卫星获取邻轨立体影像时,HRV中的平面镜最大可侧旋①10º②16º③27º④32º。7、真实孔径侧视雷达的距离分辨率与①天线孔径有关②脉冲宽度有关③发射的频率有关。7、  径侧视雷达的方位分辨率与①天线孔径有关②天线孔径无关③斜距有关④斜距无关。问答题:1、叙述侧视雷达图像的影像特征2、MSS、TM、ETM+影像各有何特点?3、有哪几种方法可以获得多光谱摄影影像?4、对物面扫描的成像仪为什么会产生全景畸变?扫描角为θ时的影像的畸变多大?5、叙述Landsat-1上的MSS多光谱扫描仪获取全球(南北纬度81°之间)表面影像的过程。6、TM专题制图仪与MSS多光谱扫描仪有何不同?7、SPOT卫星上的HRV推扫式扫描仪与TM专题制图仪有何不同?8、侧视雷达影像的分辨力、比例尺、投影性质和投影差与中心投影航空或航天像片影像有何不同?9、侧视雷达为什么要往飞机侧方发射脉冲并接收其回波成像?如果向飞机或卫星正下方发射脉冲并接收回波成像会是什么情景?10、简述INSAR测量高程的基本原理。第四章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光学影像  2、数字影像   3、空间域图像  4、频率域图像   5、图像采样6、灰度量化7、BSQ 8、BIL 9、BMP 10、TIFF 11、ERDAS 12、PCI 13、3S集成填空题:1、光学图像是一个                      函数。2、数字图像是一个                      函数。3、光学图像转换成数字影像的过程包括                           等步骤。4、图像数字化中采样间隔取决于图像的          ,应满足        (公式)。5、一般图像都由不同的     、     、     、      的周期性函数构成。6、3S集成一般指        、          和         的集成。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  数字图像的①空间坐标是离散的,灰度是连续的②灰度是离散的,空间坐标是连续的③两者都是连续的④两者都是离散的。2、  采样是对图像①取地类的样本②空间坐标离散化③灰度离散化。3、  量化是对图像①空间坐标离散化②灰度离散化③以上两者。4、  图像数字化时最佳采样间隔的大小①任意确定②取决于图像频谱的截止频率③依据成图比例尺而定。5、  图像灰度量化用6比特编码时,量化等级为①32个②64个③128个④256个。6、  BSQ是数字图像的①连续记录格式②行、波段交叉记录格式③象元、波段交叉记录格式。问答题:1、  叙述光学影像与数字影像的关系和不同点。2、  怎样才能将光学影像变成数字影像。3、  叙述空间域图像与频率域图像的关系和不同点。4、  叙述储存遥感图像有哪几种方法,列举2—3种数字图像存储格式,并说明其特点。5、叙述3S集成的形式和作用。第五章  遥感图像几何处理名词解释:1、  共线方程2、外方位元3、像点位移4、几何变形5、几何校正6、粗加工处理7、精加工处理8、多项式纠正9、间接法纠正10、直接法纠正11、灰度重采样12、最邻近像元重采样13、双线性内插14、双三次卷积15、图像配准16、数字镶嵌17、数字地面模型18、正射影像19、地理编码图象 20、DEM填空题:1、  分别写出中心投影,推扫式传感器(旁向,航向倾斜),扫描式传感器的共线方程表达式         ,         ,         ,         。2、  遥感图像的变形误差可以分为      和      ,又可以分为     和      。3、  外部误差是指在         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下,由         所引起的误差。包括        ,        ,        ,          等因素引起的变形误差。4、  传感器的六个外方位元素中               的变化对图像的综合影响使图像产生线性变化,而               使图像产生非线性变形。 5、  地球自转对于多中心投影影像产生像点位移在       方向上,位移量bb’=       。6、  TM卫星图像的粗纠正使用的参数有        ,        ,        ,        纠正的变形有         ,        。7、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的常用方法有           ,           ,           。8、  多项式拟合法纠正中,项数N与其阶数n的关系             。9、  多项式拟合法纠正中,一次项纠正          ,二次项纠正        ,三次项纠正        。10、项式拟合法纠正中控制点的要求是         ,         ,       。11、多项式拟合法纠正中控制点的数量要求,一次项最少需要   个控制点,二次项最少项需要    个控制点,三次项最少需要    个控制点。12、SPOT图像采用共线方程纠正时需要           ,有           未知参数,最少需要           个控制点。13、常用的灰度采样方法有          ,          ,          。14、数字图象配准的方式有           ,           。15、数字图像镶嵌的关键          ,          ,          。16、在姿态角都为0的情况下,中心投影像片的投影差为               ,推扫式影像(HRV)的投影差为             ,扫描仪影像(MSS)的投影差                 ,侧视雷达影像(SAR)的投影差                。17、灰度采样中,双线性内插的权矩阵采用         函数求取, 双三卷积的权矩阵采用         函数求取。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  垂直航线方向距离越远比例尺越小的影像是①中心投影影像②推扫式影像(如SPOT影像)③逐点扫描式影像(如TM影像)④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影像。2、  垂直航线方向距离越远比例尺越大的影像是①中心投影影像②推扫式影像(如SPOT影像)③逐点扫描式影像(如TM影像)④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影像。3、  真实孔径天线侧视雷达影像上高出地面的物点其象点位移(投影差)①向底点方向位移②背向底点方向位移③不位移。4、  逐点扫描式影像(如TM影像)上高差引起的像点位移(投影差)发生在①像底点的辐射方向②扫描方向。5、  多项式纠正用一次项时必须有①1个控制点②2个控制点③3个控制点④4个控制点。6、  多项式纠正用二次项时必须有①3个控制点②4个控制点③5个控制点④6个控制点。7、  多项式纠正用一次项可以改正图像的①线性变形误差②非线性变形误差③前两者。8、  共线方程的几何意义是在任何情况下①像主点、像底点和等角点在一直线上②像点、物点和投影中心在一直线上③ 主点、灭点和像点在一直线上。问答题:1.    叙述中心投影的航空像片,MSS多光谱扫描仪影像,SPOT的HRV推扫式影像和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2.    列出中心投影影像、推扫式影像(旁向和航向)、逐点扫描影像和侧视雷达影像的构像方程和共线方程表达式。3.    列出中心投影影像、推扫式影像、逐点扫描影像和侧视雷达影像的投影差公式,并说明投影差产生的像点位移各自不同点。 已知中心投影影像姿态产生的变形误差公式为推导出推扫式影像、逐点扫描影像和侧视雷达影像的像点位移公式。5.    叙述最邻近法、双线性内插、双三次卷积重采样原理(可作图说明)和优缺点。6.    两幅影像进行数字镶嵌应解决哪些关键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是什么?7.    叙述多项式拟合法纠正卫星图像的原理和步骤。8.    多项式拟合法选用一次项、二次项和三次项,各纠正遥感图像中的哪些变形误差?9.    多项式拟合法平差后精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超限了怎么办?10.叙述共线方程法纠正SPOT卫星图像的原理和步骤。11.在几何纠正的重采样中,内插像元4*4图像亮度值矩阵为:在间接法纠正过程中,某地面点反算到原始像点的坐标值为(6 ,4),利用最邻近法和双线性内插法求像点的亮度值。12.叙述数字图像镶嵌的过程。13.画出各个外方位元素变化引起的图形变化情况第六章  遥感图像辐射处理名词解释:1、辐射误差2、辐射定标3、大气校正4、图像增强 5、图像直方图 6、假彩色合成 7、密度分割 8、真彩色合成 9、假彩色合成 10、伪彩色图像 11、图像平滑 12、图像锐化 13、边缘检测 14、低通滤波 15、高通滤波  17、图像融合 18、直方图正态化 19、梯度算子 20、线性拉伸 21、拉氏算子 22、直方图均衡 23、邻域法处理 填空题:1、辐射传输方程可以知道,辐射误差主要有       ,        ,         。2、常用的图像增强处理技术有            ,            。3、增强的常用方法有           ,           ,           ,          ,               ,           ,           等。子4、直方图均衡效果           ,           ,            。5、3*3的拉普拉斯算子             。6、图像平滑和锐化的关系           。 7、NDVI=            。8、图像融合的层次              ,            ,            。9、HIS中的H指            ,I指            , S指            。 图像融合的常用算法          ,            ,            ,          ,                 等。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  图像增强的目的① 增加信息量②改善目视判读效果。2、  图像增强①只能在空间域中进行②只能在频率域中进行③可在两者中进行。3、  从图面上看直方图均衡后的效果是①增强了占图面面积小的灰度(地物)与周围地物的反差②减弱甚至于淹没了占图面面积小的灰度(地物)与周围地物的反差③增强了占图面面积大的灰度(地物)与周围地物的反差④减弱占图面面积大的灰度(地物)与周围地物的反差。4、  标准假彩色合成(如TM4、3、2合成)的卫星影像上大多数植被的颜色是①绿色②红色③蓝色。5、  图像边缘增强采用①低通滤波②高通滤波。6、  消弱图像噪声采用①低通滤波②高通滤波。7、  图像融合前必须先进行①图像配准②图像增强③图像分类。8、  图像融合①必须在相同分辨率图像间进行②只能在同一传感器的图像间进行③可在不同分辨率图像间进行④可在不同传感器的图像间进行⑤只限于遥感图像间进行⑥可在遥感图像和非遥感图像间进行。    问答题:10、              根据辐射传输方程,指出传感器接收的能量包含哪几方面,辐射误差及辐射误差纠正内容是什么,11、              简述遥感数字影像增强处理的目的,例举一种增强处理方法,说明其原理和步骤。12、              什么是遥感图像大气校正?为什么要进行遥感图像大气校正?请以多光谱扫描仪(MSS)资料为例,说明大气校正的原理和方法。13、              以美国陆地卫星TM图像的波段为例,分别说明遥感图像的真彩色合成与假彩色合成方案。与真彩色合成图像相比,假彩色合成图像在地物识别上有何优越性?14、              叙述美国陆地卫星ETM图像分辨率30米的5、4、3波段影像与分辨率15米的全色影像进行融合的步骤和方法。15、            说明以下直方图的影像特征。第七章  遥感图像判读名词解释:1、遥感图像判读  2、景物特征 3、判读标志 4、几何分辨率  5、辐射分辨率6、光谱分辨率  7、时间分辨率  8、波谱响应曲线  9、热阴影  10、冷阴影11、雷达盲区 12、角隅反射 13、体散射 14、影像几何特性 15、影像辐射特性16、              地物光谱特征 17、地物空间特征 18、地物时间特征填空题:1、遥感图像信息提取中使用的景物特征有                               。2、遥感图像空间特征的判读标志主要有                           等。3、传感器特性对判读标志影响最大的是                               等。4、光谱分辨率根据                                     三项指标来判定。5、热红外图像上的亮度与地物的        和       有关,        比          影响更大。6、  侧视雷达图像上的亮度变化与                                 等有关。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  遥感图像的几何分辨率指 ①象元相应地面的宽度 ②传感器瞬时视场内观察到地面的宽度 ③能根据光谱特征判读出地物性质的最小单元的地面宽度。2、  热红外图像是 ①接收地物反射的红外光成的像 ②接收地物发射的红外光成的像。3、  热红外图像上的亮度与地物的 ①反射率大小有关 ②发射率大小有关 ③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外光强度有关 ④温度高低有关。4、  侧视雷达图像垂直飞行方向的比例尺 ①离底点近的比例尺大 ②离底点远的比例尺大 ③比例尺不变。问答题:1、  遥感图像判读主要应用景物的哪些特征?2、  何为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3、  叙述TM多光谱图像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4、  叙述地物光谱特性曲线与波谱响应曲线之间的关系和不同点?(可作图说明)5、  举例说明为什么多光谱图像比单波段图像能判读出更多的信息?6、  叙述热红外图像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7、  叙述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第八章 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名词解释:1、模式识别  2、遥感图像自动分类了  3、统计模式识别   4、结构模式识别5、光谱特征向量  6、特征空间  7、特征变换  8、特征选择 9、主分量变换10、哈达玛变换   11、穗帽变换   12、生物量指标变换    13、标准化距离14、类间离散度15、类间离散度16、类内离散度17、判别函数18、判别边界19、监督法分类20、非监督法分类21、条件概率22、先验概率23、后验概率24、贝叶斯判别规则25、马氏距离26、欧氏距离27、计程距离28、错分概率29、训练样区 30、最大似然法分类 31、最小距离法分类32、ISODATA法分类33、混淆矩阵填空题:1、遥感图像上的地物在特征空间聚类的一般特点是                     等。2、特征变换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作用是                                 。3、遥感图像特征变换的主要方法有                                   等。4、特征选择的目的是                                           。5、标准化距离的公式                       。6、马氏距离公式        ,欧氏距离公式         ,计程距离公式        。7、最大似然法分类判别函数                                 。8、分类后处理主要包括           ,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  同类地物在特征空间聚在①同一点上②同一个区域③不同区域。2、  同类地物在特征空间聚类呈①随机分布②近似正态分布③均匀分布。3、  标准化距离大可以说明①类间离散度大,类内离散度也大②类间离散度小,类内离散度大③类间离散度大,和/或类内离散度小④类间离散度小,类内离散度也小。4、  监督分类方法是①先分类后识别的方法②边学习边分类的方法③人工干预和监督下的分类方法。5、  两类地物的最大似然法分类判别边界在①两类地物分布概率相等处②两类地物均值的中值位置③其中一类地物分布概率的最大处。6、  ISODATA法分类的样区①尽量选在同一类别中②尽量包含所需识别的类别③类别是已知的④类别是未知的。问答题:1、  什么叫特征空间?地物在特征空间聚类有哪些特性?2、  作图并说明遥感影像主分量变换的原理和它在遥感中的主要作用。3、  叙述生物量指标变换的原理及其作用。4、  为什么要进行特征选择?列举几种特征选择的主要方法和原理。5、  叙述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区别。6、  叙述最大似然法分类原理及存在的缺点。7、  叙述最小距离法分类的原理和步骤。8、  叙述ISODATA法非监督分类的原理和步骤。9、  叙述图像增强中的平滑处理与分类后的平滑处理的异同点。10、述改善仅用光谱特征的统计模式识别自动分类的主要方法和基本原理。11、评价以下的混淆矩阵,并求出平均可信度和加权可信度。类    别 1 2  3  4  5  12345其它类 4 2 8 3 5 象元数 135   276   463   178   30512、根据下图中两类地物在一维特征空间中的分布,画出最大似然法、最小距离法的判别边界并分析和比较它们的错分概率。第九章 遥感技术的应用名词解释:1、卫星影像地图 2、DRG 3、DLG 4、GIS  5、同轨立体影像  6、邻轨立体影像  7、沙尘暴  8、海洋赤潮  9、地质构造   10、植被指数  11、森林立地条件12、臭氧空洞 13、土壤侵蚀 14、遥感考古 15、蓝冰填空题:1、  利用遥感图像修测地形图,修测的主要内容有                        等。2、遥感图像制作影像图时控制点来源有                       等。3、森林立地因子包括                        等。4、多时遥感影像监测冰川流速的步骤是                                等。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  分辨率30米的TM影像,按规范要求的平面精度(图上5mm),适合制作哪种比例尺的影像图 ①1:10000 ②1:100000 ③1:500000。2、  按规范要求的平面精度制作卫星影像图,选控制点用的地形图比例尺,应比影像图的比例尺 ①大一个等级 ②小一个等级。问答题:1、  举例说明制作不同比例尺卫星影像地图时怎样选择遥感图像?2、  叙述遥感监测南极冰川流速和流量的基本方法。3、  中国南方草场三级分类的内容是什么?TM影像可能提取出哪些信息?4、  叙述遥感调查中国南方草场资源的基本方法。5、  叙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综合技术,并从70年代开始得到迅猛发展。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信息存储、处理与应用技术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地质灾害监测与环境保护等国土资源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遥感技术发展呈现如下重要趋势。(1)将保持对地观测数据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放在重要地位美、法两国继续保持他们的“Landsat”和“SPOT”卫星的系列化。Landsat卫星自1972年首次发射至今,其空间分辨率已从原MSS传感器近80m提高到ETM传感器的15m,但它185km的地面覆盖宽度始终如一。SPOT卫星的最高空间分辨率从初期的10m提高到5m,其地面覆盖宽度也一直保持在60km。这种稳定性和持续性使得这两种卫星的数据占据了光学遥感卫星数据市场之首。继美国、法国之后,加拿大、欧洲太空局、日本和俄罗斯也先后于20世纪80~90年代研制发射了本国(地区)的资源、环境卫星。这些卫星不仅技术上不乏先进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数据获取能力。但其系列性不强,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均受到一定的限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其“印度遥感卫星”系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民用遥感卫星系列之一,且拥有全球最大的遥感卫星星座。从1988年开始,印度几乎每隔2~3年发射一颗资源型卫星,2005年还发射了测图卫星(CARTOSAT),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印度资源卫星成为继美、法之后在地球空间轨道上稳定运行的另一卫星系列。(2)遥感数据分辨率不断提高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地球资源和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对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种高分辨率首先体现在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地面分辨率两个方面。20世纪90年代,印度发射的卫星地面分辨率达到8m,俄罗斯的卫星地面分辨率达到2m;1999~2003年,美国发射了IKONOS卫星、QuickBird卫星和OrbView-3卫星,全色波段的地面分辨率已达1m以下,多光谱的地面分辨率为2~4m;法国、以色列也拥有类似的高分辨率卫星。近几年来,光谱分辨率的提高是卫星遥感发展的又一个趋势。高分辨率的空间信息较好地适应了众多用户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商业化前景。1999年美国发射的EOSTerra卫星上装载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具有36个波段;号称“新千年计划”第一星的美国EO-1卫星,装载一台光谱分辨率达10nm、共220个波段的高光谱成像仪,具有特殊的优势。(3)全天候微波遥感迅速发展微波遥感的发展为克服天气条件对空间信息的影响开辟了途径。1981年以来,美国利用航天飞机执行了3期航天雷达计划(SIR-A,B,C)。对星载雷达的许多关键技术和应用基础问题开展了全球范围的实验研究。此外,一项对地球表面测绘制图的革命性技术,即美国“航天飞机雷达测图计划”(SRTM)的技术系统,对今后的卫星遥感发展,特别是在测绘制图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俄罗斯的“钻石”卫星系列在雷达卫星中占有重要地位。从1991年到1999年,俄罗斯共发射了4颗“钻石”雷达卫星,所获得的数据也在国际上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欧洲太空局的地球资源卫星主要面向海洋,定位在微波遥感,特别是雷达遥感上。1991年发射的两颗卫星(ERS-1,2)至今尚在运行。2002年发射的超大型平台环境卫星(ENVISAT)集光学和微波对地观测于一身。加拿大的雷达卫星(Radasat)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即多入射角、多成像带宽、多分辨率的特点,可在45km、75km、100km、150km、300km和500km的地面宽度上成像,最高分辨率为6m,最低100m,具有很强的数据处理、数据服务以及在全球多个地面站的接收能力,成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空间雷达信息数据源。(4)综合性和专业化成为卫星发展两个相辅相成的方向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以美国为主的对地观测(EOS)计划是最为综合、最全面的一项全球性研究计划。计划中的一系列大型综合卫星平台,如TERRA、AQUA、AURA等也集中体现了当前发展的最新对地观测技术。除此而外,正在执行中的有16 个国家参加的国际空间站计划,也拟将这种大型载人的航天设施作为一种特殊的综合平台实施对地观测,而这种观测将全面涉及陆地表面、海洋和大气。在人们倾注于发展大型综合平台,实施较全面而综合的对地观测的同时,一种专业性很强,目标明确的小卫星甚至微卫星、纳卫星也在悄然兴起并得到发展,这种“快、好、省”的空间对地观测系统尤其受到广大中、小国家的欢迎。美国数字全球公司的“晨鸟”和“快鸟”卫星,空间成像公司的IKONOS卫星,以及轨道成像公司的OrbView系列卫星,甚至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 LightSAR卫星,TRW公司的Lewis高光谱卫星,都属小卫星之列。美国鼓励发展小卫星,旨在提高其商用价值。以色列和法国为军事需要,研制和发射了地面分辨率为1m的小卫星,其中以色列在高分辨率成像方面技术先进,提高了其卫星的小型化程度。(5)航空遥感对地观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卫星对地观测高度发达的今天,航空遥感仍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发达国家都组建了国家级的大型、综合航空遥感系统。美国所拥有的先进遥感飞机,如 ER-2 型飞机、C-130、C-141、DC-8等大型飞机平台最受人们关注。其中,飞行高度达20km以上的ER-2型飞机可装载数十种仪器,进行综合性遥感,包括遥感技术发展和对各类对地观测卫星进行模拟,以论证和开展一些重要应用领域的业务观测和监测任务。同时,由于军事需要,无人驾驶飞机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在美国的军事行动中,“全球鹰”无人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对地观测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在平流层的对地观测系统也在一些国家加快了研发的进度。								
								
							 
                		                	                		                			
									                            								
																
									依靠空间技术的发展,遥感数据源也不断得到更新,使遥感技术的应用更方便、更精确。1999年9月,美国IKONOS-2卫星发射成功,其图像分辨率高达1m,引起世人瞩目。根据各国的计划,从1995年到2005年间,全世界还将发射70多颗对地观测卫星,其中,高光谱成像仪成为传感器进步的突出标志,波段数从现在的几个波段提高到100~400个波段。总的来看,遥感传感器总体发展趋势是:①增加应用波段数;②提高空间分辨率;③具有获取立体像对的功能;④改进探测器性能或探测器器件;⑤提高图像精度;⑥应用领域不断发展。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使遥感应用技术发展获得重要的支持。近年来,图像处理软件以微机版、工作站版等形式方便灵巧地运用在遥感应用领域,淘汰了过去庞大的图像处理系统(如S101),这中间除了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因素外,图像处理软件自身的发展与完善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优秀图像处理软件有PCI、ENVI、ERDAS、ER MAP-PER、GEOIMAGE、MULTISCOPE等,其中一些软件同时具备GIS功能,这些软件在图像处理效果方面各有千秋,且在不断完善、发展中。在遥感数据、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及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遥感技术在水工环领域的应用势必得到充分发展。图像解译技术在一定时期内还需延续使用,图像光谱分析技术将越来越多地得到使用,而GIS与GPS技术与遥感技术的结合,仍然是今后遥感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